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大蒜高產栽培管理

種植技術 閲讀(6.61K)

大蒜 (Garlic)又叫蒜頭、大蒜頭、胡蒜、葫、獨蒜、獨頭蒜,是蒜類植物的統稱。半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葱屬,以鱗莖入藥。春、夏採收,扎把,懸掛通風處,陰乾備用。農諺説“種蒜不出九(月),出九長獨頭”,6月葉枯時採挖,除去泥沙,通風晾乾或烘烤至外皮乾燥。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圓錐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質鱗皮,剝去鱗葉,內有6~10個蒜瓣,輪生於花莖的周圍,莖基部盤狀,生有多數鬚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剝去薄膜,即見白色、肥厚多汁的鱗片。有濃烈的蒜辣氣,味辛辣。有刺激性氣味,可食用或供調味,亦可入藥。地下鱗莖分瓣,按皮色不同分為紫皮種和白皮種。大蒜是秦漢時從西域傳入中國,經人工栽培繁育,具有抗癌功效,深受大眾喜食。

大蒜高產栽培管理

大蒜性温,味辛平;入脾、胃、肺經。陰虛火旺及慢性胃炎潰瘍病患者應慎食 外用能引起皮膚髮紅,灼熱,起泡,故不宜敷之過久,皮膚過敏者慎用。大蒜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保護肝臟,調節血糖,保護心血管,抗高血脂和動脈硬化,抗血小板凝集。營養學專家發現,大蒜提取液有抗腫瘤的作用,建議每日生吃大蒜3—5克。大蒜雖有殺蟲解毒祛寒健胃之功,然而性質屬於濕熱之品,同時亦有刺激性,能刺激肝、肺、胃及眼睛,若患有肝熱或肝炎患者、脾胃火重者、眼睛痛或有炎症者宜戒之。大蒜多食則傷脾、損肺、壞肝、傷耳、生痰、發嗽。

大蒜要想高產,科學的栽培方法是關鍵,那麼現在我們就給大家分享一種大蒜高產的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選擇優質、早熟高產,抗病蟲、抗逆性強,商品性好,適宜當地栽培,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  

播前準備  

種子處理   ①優温處理:嚴格按技術要求在0—5℃的冷庫中處理30—40天,打破休眠期,提早成熟。②藥劑浸種:用50%多菌靈可濕劑500倍液浸種12—16小時,殺死種子表面病菌。  

整地施肥  前茬收後立即耕翻土壤20—25釐米,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優質腐熟農家肥3000千克,複合肥50千克作底肥,進行開廂栽培。  

播種  

播種期  播種期以8月底9月上中旬為宜。播種過早易出現二次生長,病害嚴重。  

播種量及密度  以收青蒜苗的每畝用種量250—300千克,株行距6×10釐米。蒜頭、蒜薹兼收的每畝用種量100—150千克,株行距10×30釐米。以收獨蒜為主的,選用百瓣蒜種在100克左右的小蒜瓣,用種量120—150千克,株行距10×10釐米。  

播種方法  一般採用點播,整地作廂後,按株行距用點豆樁進行人工點播。  

田間管理  

1、灌水  大蒜播種後,如土壤濕潤,不需灌水即可出苗,在整個生長期中應保持土壤潮濕。在抽苔期及蒜頭膨大期應增加灌水,避免受旱。採苔後應增加灌水,保持土壤濕潤,蒜頭採收前1周應停止灌水。  

2、追肥  催苗肥:即4—5葉期每畝用尿素10—15千克;催苔肥:在7—8葉期每畝施尿素15—2千克,硫酸鉀5—10千克,並用0.1%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1—2次,抽苔以後蒜頭膨大期每畝施複合肥20—30千克,每次追肥後應及時灌水。  

3、病蟲草害防治  大蒜的病害主要有紫斑病、葉枯病及鏽病。可用1:1:200倍波爾多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8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2—3次。蟲害有薊馬、葱須鱗蛾、種蠅等,可用菊酯類農藥防治,化學除草用24%的果爾乳油或48%拉素乳油或50%殺草丹乳油,在大蒜播種後或幼苗1葉心前噴施,均有較好的效果。

避免大蒜散瓣有技巧

鱗莖膨大後期要做好排水工作 降雨後及時排水,非天旱不澆大水,避免土壤濕度過大。

及時採收 蒜薹採後18~20天為蒜頭採收適期。收穫早,不僅蒜頭皮薄、潔白,而且不容易散瓣;收穫晚,若遇雨天,容易散瓣。適期採收的標準為當植株葉片大都乾枯,上部葉片由退色到葉尖乾枯下垂,植株處於柔軟狀態,植株從基部向一邊壓倒,表現不脆且有韌性時為成熟的標誌,應及時搶收。

收穫後及時晾曬 用蒜葉蓋住蒜頭,重點曬蒜秸和蒜葉,以減少體內含水量,使葉鞘基部和保護鱗皮逐漸失水變幹。貯藏期間防雨、防潮。貯藏初期,將蒜頭的鬚根剪去,能延遲散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