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毛竹筍高產栽培技術

種植技術 閲讀(2.06W)

毛竹筍,是一種新型的保健食品。竹筍中含量最多的纖維素,在現代營養保健上有着重要作用。常吃纖維素多的食品,可防治高血脂症、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腸癌及痔瘡等疾病。這是因為纖維素在腸內可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增加腸裏動,促進烘便函排泄。

毛竹筍高產栽培技術

毛竹筍是公認的最佳綠色天然食品,是傳統的森林蔬菜之一,被列為"素食第一品"的"山珍"之一;在日本、加拿大和韓國,更是被認作"餐餐必備,天天必食"的蔬菜。據測定,每100克竹筍中含蛋白質3克、脂肪0.2克、糖類0.4克,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磷、鐵、鈣和18種氨基酸、胡蘿蔔素等成分,是一種全天然營養食品。

近年來還發現竹筍具有減肥、降血脂、抗衰老等多種保健功能,是一種新型的保健食品。竹筍中含量最多的纖維素,在現代營養保健上有着重要作用。常吃纖維素多的食品,可防治高血脂症、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腸癌及痔瘡等疾病。這是因為纖維素在腸內可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增加腸裏動,促進烘便函排泄。因此,纖維素又被現代營養學家稱之為"第七營養素"。

毛竹筍高產栽培技術

園地管理 

1、園地的清理清除竹林內的竹蒲頭、老鞭、樹根、石頭,可以改善鞭根的吸收功能,促進新鞭的生長,增加幼、壯齡竹鞭的長度和粗度,提高發筍能力。

2、土壤改良結合挖冬筍時深翻土壤40-50釐米,將土塊翻身敲碎,同時施入欄肥、塘泥、垃圾等。夏季可結合除草埋入青草、竹葉,使土壤保持疏鬆肥沃。

土肥管理

竹子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需要從土壤中不斷吸收氮、磷、鉀三要素及其它礦質營養。一般情況下每生產1000公斤的竹筍需施氮肥27公斤、磷肥12公斤、鉀肥17公斤、硅酸鹽21公斤。如果提高產量需相應地增加施肥量。另外,施肥還應根據竹子的生長狀況和需肥的規律特性、林地肥力等情況綜合考慮,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氮肥主要通過對竹筍個體發育的促進作用來增加產量,磷肥能提高發筍率或直接促進筍芽的形成而增加發筍數量,鉀肥的作用是有助於氮與磷功能的充分發揮。增施氮肥能使竹筍出土提前,筍期也相應延長;增施磷肥即發筍往後推遲,發筍量集中在中後期。

1、施肥量的測算毛竹每年的生長量,大約地上部分佔75%、地下部分佔25%,參照這個比率就可利用地上部分的生長量來估算地下部分的產量,然後測算出年施肥量。氮、磷、鉀的配比可採用5:4:3的模式。

2、施肥的時間(1)春施長筍肥:早春2月間施速效氮肥為主。(2)夏施發鞭肥:於挖筍後的5月間進行,速效、遲效肥兼用,以補充夏、秋鞭筍生長所需的養分。(3)秋施發芽肥:9-10月筍芽開始分化時,以磷、氮肥為主,將肥料撒於林地,在埋鞭時翻入土中,為多發筍打基礎。(4)冬施發筍肥:11-12月間可結合挖冬筍進行,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

3、施肥方法化肥一般採用溝施;有機肥可撒施後結合翻土埋入地下,以生產夏秋鞭筍為主的即開溝埋入。施肥一般要深施,以免出現浮鞭。

4、培土竹林培土是促進四季產筍的關鍵,通過培土達到土壤疏鬆深厚,保持竹筍鮮嫩,延長毛筍在地下生長時間,促進竹筍的粗生長和高生長。培土可結合施肥進行,尤其施用有機肥時進行培土覆蓋能促進肥料分解和防止肥料的流失。培土的厚度應視林地條件和竹子生長情況而定。瘠土壤宜厚,深厚土可薄;生長勢強的竹林地可厚,生長勢弱的竹林地應逐步加厚。

竹鞭管理

竹鞭生長的頂端優勢極強,每年一般可延伸2-3米,最長可達7米以上。若不作適當處理將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竹鞭生長旺盛,形成大量的長鞭段,而有效發筍鞭比例小;二是竹鞭受趨肥性影響分佈於土壤表層,不能深入土中。對此,應進行適當的斷鞭和埋鞭。

1、斷鞭應掌握好斷鞭的時間和強度。

(1)斷鞭時間:應根據竹鞭生長規律決定。一般7-9月間進行,因為此時斷鞭後還能抽鞭。

(2)斷鞭長度:應做到“壯鞭輕斷、弱鞭重斷”。幼壯齡鞭段所佔比例多的竹林斷鞭宜輕(短),可以迅速增加發筍鞭段;老齡鞭段所佔比例大的竹林新鞭宜重(長),以促進生長,調節鞭的生長勢;在新老鞭比例適中的情況下,粗壯鞭宜輕(短),細弱鞭要重(長)。這是因為粗壯鞭生長勢更旺;弱鞭如果輕斷,即新鞭長勢太弱,無法形成強壯的發筍鞭。

2、埋鞭竹鞭浮於表面主要是因竹鞭的趨肥性或不良管理引起的。特別是跳鞭(常露出地面一段後,再入土中),如把這些竹鞭掘去,將致使兩端竹鞭都受影響,上端的死了,下端的常流出傷流液,影響了產筍和母竹的生長。因此,必須進行埋鞭。

(1)埋鞭的時間:宜於6-9月分數次進行。在此過程中,首先應有養鞭措施,然後斷鞭挖筍。梅鞭以養為主挖為副,伏鞭以挖為主埋為副。6月份發的竹鞭留養成為骨幹鞭,7-9月的鞭有選擇地埋養,10月下旬以後的竹鞭已停止生長,不必再行埋鞭。

埋鞭應選擇肥大而先端呈淡黃色的幼鞭,每株母竹埋5-6條為宜,多埋則互相牽制,反而不利。

(2)埋鞭方法:可先掘深40釐米、寬30-40釐米的溝,將鞭置於其中,鞭梢向下,若挖溝時發現有一年的老鞭,則新鞭應放在老鞭之下,使其深入土中。鞭放好後先覆土10釐米左右踏緊,加施適量肥料,再加土填平。以後,如發現伸長又現於地表者,及時再進行埋入,通常一條鞭要埋3次以上。

母竹留養

四季產筍的毛竹林,母竹留養量應逐步達到180-200株/畝為好,即每年的新竹留養量為60株左右。竹齡結構調整1、2、3度竹為1:1:1。

留養母竹以出筍的高峯期的後一時段為佳。因為此時對竹筍的產量影響不大,且不影響母竹的質量。過早即養分消耗多,新竹的生長勢必壓制晚期竹筍生長;過遲即影響母竹質量。對新留的母竹應於當年秋季進行鈎梢,因為集約化經營的竹林地較疏鬆,易受風雪危害,通過鈎梢可以減輕和防止風雪引起倒卧。

科學挖筍

1、挖冬筍技術挖冬筍的方法有三種。

(1)全面翻土挖筍:此法可結合冬季鬆土進行,細緻深翻,可一次性挖掘。

(2)沿鞭翻土挖筍:要選定3-4年生的壯齡母竹,擇其枝葉濃密、葉色深綠中帶有數片黃葉的孕筍竹,在其附近淺挖,找到黃色或棕色壯鞭後,沿鞭跟蹤竹鞭向下伸的地方大多可找到冬筍,砍斷筍與鞭之間連接的“螺絲釘”即可取出筍。

(3)開穴挖筍:冬筍是春筍的前身,挖掉冬筍能促進竹鞭上其它筍芽的生長,但挖過冬筍的竹山,春筍的出筍期要推遲10多天。大多挖冬筍都在休眠期一次性挖取,但最好是分2次挖取,初冬先挖1次,待進入休眠期再挖1次。筍用竹山通常把冬筍挖光,促使其它筍芽生長成春筍,故有“挖光冬筍,促發春筍”之説。小年竹山一般不挖或少挖冬筍。

2、挖春筍技術春筍分為潭筍和毛筍兩種,筍尖未露地面者稱潭筍,筍尖已露地面者稱毛筍。挖春筍要按照出筍遲早分期分批進行,挖掘春筍時要特別注意防止挖斷竹鞭。挖筍後要及時蓋土,以免竹鞭裸露。

3、夏、秋筍(鞭筍)的培育技術和挖筍方法 

(1)鞭筍的培育技術:於5月份在竹林地中每隔4-5米開一水平施肥溝,溝深30-40釐米,溝寬60-80釐米,挖除溝中的老鞭和竹蔸,保留溝中幼壯竹鞭,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1000公斤,化肥24公斤(氮、磷、鉀比例為5:4:3),然後覆土填平溝面。這種施肥量能顯著提高鞭筍的產量。

(2)挖鞭筍的時間和方法:鞭筍挖掘期的長短和竹林培肥有密切關係,培肥水平高的筍期提早,終期延長;培肥水平低的,則反之。

一般情況下,當鞭梢頂端向上斜伸、表土開裂,有少數露出地面時即可挖掘。6-7月、10-11月,這兩個時段內在施肥溝中每隔7-10天挖1次筍。挖時將表土鏟開截取頂端鞭梢,挖掘後覆土,並鋪蓋稻草,保持表土濕潤促使竹鞭分叉和生長,以利再次挖掘。

為了不影響竹鞭生長,在8-9月間不挖鞭筍。挖鞭筍時要做到“壯鞭弱挖、弱鞭強挖”。因為壯鞭弱挖可以保留較多的發筍鞭段,弱鞭強挖能促進竹鞭旺盛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