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苦蔘的高產栽培技術

種植技術 閲讀(1.35W)

苦蔘並不是我們生活中所講的人蔘,它的區別還是挺大的,苦蔘它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在我國中藥文化歷史悠久,很多的中藥名字他們僅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他們的功效和作用卻相差萬千。

苦蔘的高產栽培技術

什麼是苦蔘

苦蔘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苦蔘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根頭和小支根,洗淨,乾燥,或趁鮮切片,乾燥。其苦,寒。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之功。用於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苦蔘的高產栽培技術 第2張

苦蔘的高產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根據苦蔘的生活習性,應選擇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澆水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塊,土壤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鬆,pH值6~8的沙質壤土。土質粘重、低窪積水、有物遮光的地塊不宜種植。苦蔘為深根多年生植物,種前需施足以磷肥為主的遲效長效廄肥、餅肥或化肥作基肥。一般畝施腐熟的農家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或磷酸二銨20公斤,深翻30~40釐米,一定要打破犁底層,以利根系生長髮育。耙細整平,北方作寬1.5~2米的平畦,南方作高15~20釐米的高畦。地塊周圍挖排水溝,使其旱能澆、澇能排。

二、選用優種

同等栽培條件下,不同品種的產量和質量差異很大。選用良種是效益高、見效快農業措施。苦蔘61-2-22四倍體新品系不僅田間農藝性好,生長勢旺,而且根部藥材的苦蔘酮含量也大大高於原植物和其他的四倍體株系,產量高的同時,化學成分含量也高,達到了理想的要求,應在生產上大力推廣。

三、移栽

春播後,幼苗培育75天左右即可移栽。可春栽亦可秋栽。春栽於5月中旬,秋栽於10月下旬進行。宜早不宜遲,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栽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釐米挖穴,穴深視根長而定,穴底施入適量糞肥作基肥,與穴土拌均勻後,每穴栽入種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種苗原自然生長深度為準,微露心芽即可。栽後澆透定根水。扦插苗每穴栽1株,按同樣方法和栽植密度栽入穴內。

苦蔘的高產栽培技術 第3張

四、繁殖方式

以分根、蘆頭繁殖為主,亦可種子播種和扦插繁殖。

1、分根繁殖秋季收穫時,選擇直徑0.7~1釐米粗、顏色紫紅、無病蟲害、發育充實的當年生苦蔘根作種根,濕沙藏至翌春。早春3~4月,將種根切成4~6釐米小段,按行距株距深度35釐米×25釐米×6釐米的規格,將切好的種根豎着放入穴中,一穴一段,大頭朝上,切勿顛倒,覆土2釐米左右,不宜過厚,否則影響出苗。每畝用種根50公斤左右。用根段種植,開花晚,當年難收到種子,但根部生長較快,藥材產量高。

2、蘆頭繁殖在苦蔘收穫時,選取健壯、無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藥用,而將細根連蘆頭帶心葉用作種苗進行種植。大棵的苗,可按芽與根的自然生長狀況分割成2~4株,然後再種植。還可以挖取野生苦蔘,粗根剪下入藥,細根連同蘆頭一起栽種,株、行距與分根繁殖方法相同,時間應在晚秋或早春。用蘆頭繁殖,栽種後次年即可收穫,生產週期短,經濟效益好。

3、扦插繁殖北方6~7月,南方4~5月,選取生長健壯、無病的苦蔘枝條齊地剪下,切成13~16釐米長的小段,下部切口要靠近莖節部位,呈馬蹄形。剪除下部葉片,按行株距20×10釐米,將插條斜插於苗牀,深為插條的1/2~2/3,覆土壓緊,地上留1~2個葉片。家種苦蔘邊剪邊插,不能久放,否則影響插條成活率。插後保護土壤濕潤,適當遮蔭,15~20天即可從最下部的莖節處長出新根。待根長3釐米時,定置於大田。

4、種子繁殖苦蔘種子細小,發芽率70%左右,直播法往往出苗不齊,故多選用育苗移栽法。種子宜選用6月份以後成熟的種子,隨採隨播或9月份播種。北京地區一般於3月在苗牀播種,條播和撒播均可。條播行株距30×20釐米,溝深1~1.3釐米,種子與河沙混合,均勻撒於溝內,覆土0.5~0.7釐米。撒播可將種子均勻地撒於地面,用腳踩一遍,使種子與土貼緊,不必覆土。畝播種量0.5公斤左右。播後蓋地膜,保温保濕。當地温達到20℃左右時,15~20天出苗。幼苗3~5片真葉時,如發現過密應進行間苗,間出的苗可外行栽植、培育。播種後經2個月生長,即可移栽。

以上4種繁殖方法,以採用蘆頭作繁殖材料,產量最高。其次是分根繁殖。

苦蔘的高產栽培技術 第4張

苦蔘根的生長習性

苦蔘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發達,深度可達60~80釐米,所以在土層深厚、質地疏鬆的砂質壤土上,最有利於根系生長。土壤過粘,通氣和徘水不良時,常引起爛根,以致全株枯萎,根的萌芽力較強,可採用分根法繁殖。根條上、中段要比下段發芽生根快。研究表明;苦蔘根是隨着地上部的生長而生長的,後期隨着氣温逐漸下降,地上部生長逐漸緩慢,養分向下部轉移,根部的生長更加迅速。

苦蔘的高產栽培技術 第5張

苦蔘的需肥特性

苦蔘植株的吸肥力很強,依靠其強大的根系,可從土壤的表層與深層吸收養料。在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中,它就可以生長髮育良好,在多施基肥、配合追施氮肥的情況下效果更佳。在氮、磷、鉀嚴重虧缺時,苦蔘植株會表現出一定的生理病態。在嚴重缺氮的情況下,初期植株葉片顏色逐漸由深綠變為淺綠,植株生長緩慢;嚴重時生長點不發育甚至壞死,不再生長新葉,老葉逐漸枯黃,根細小,藥材產量很低。在缺磷時,葉為綠色,有時為紅褐色,初期葉上有明顯褐色斑點,後期斑點擴大並乾焦,葉有時扭卷,心葉生長緩慢。缺鉀時,植株葉綠色至深綠色,葉片寬大,葉柄細長嫩弱,表現徒長,有時老葉邊緣有較大褐斑,葉脈深綠色,其他部分淡綠色,出現明顯花斑。

苦蔘的高產栽培技術 第6張

苦蔘的施肥技術

因苦蔘屬於喜肥藥用植物,在播種時首先必須要施足基肥;基肥以農家土雜肥料為主,如腐熟的豬、羊欄肥或焦泥灰等,施用量為每667平方米(1畝)1000~1200kg,與土壤混勻後,將土地整細摟平。除施用基肥外,在植株生長過程中,還應追肥至少2~3次。在生長初期追肥,以施用氮肥或人畜糞尿為主;生長中期要看苗施肥;秋後要重施長根肥,以過磷酸鈣等磷鉀混合肥為好。

1、除花薹

苦蔘自4月下旬至5月將陸續抽薹開花,為使養分集中於根部生長,除留種地外,一律剪除花薹,時間宜早不宜遲。

2、排灌水

苦蔘最忌積水,在雨季要及時清溝排水;遇乾旱天氣,要及時進行溝灌或澆水,多餘的積水應及時排除,避免受澇。

苦蔘的高產栽培技術 第7張

種植苦蔘的朋友們,想要種植出高產量的苦蔘還是需要有很多的技術和技巧的,在栽培的過程中除了向成功者學習經驗以外,還要結合實際的過程中自己遇到的問題,不斷的分析和總結,研究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