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最新黑木耳科學高產種植栽培技術

種植技術 閲讀(1.82W)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黑木耳已成為廣大消費者喜愛的食用菌。黑木耳質地細嫩、滑脆爽口、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它的蛋白質含量僅 次於肉、蛋、魚、豆,比其他任何蔬菜都高。因此,人們常把黑木耳比作“素中之葷”的營養食品。下面請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王立安教授來給大家詳細介 紹一下黑木耳人工高產栽培技術。

人工栽培黑木耳主要技術模式:以闊葉樹木屑或棉籽殼為原料,採用熟料袋栽模式進行。在這一模式中,菌種可採用固體菌種或液體菌種;出耳可採用蔭棚、田間露地擺袋、層架擺袋或吊袋等方式進行。

黑木耳正常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

生長過程中需要的營養物質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機物為主,還需要少量的無機鹽類。人工栽培時一般以闊葉樹木屑、棉籽殼、玉米芯、甘蔗渣等做主料。能被黑木耳利用的含氮物質有蛋白質、氨基酸、尿素等,栽培時一般以添加麥麩、餅肥等來做氮源。

無機鹽類主要有:鈣、磷、鉀、鐵、鎂等,它們是木耳體內蛋白質和酶的重要組成部分,需量不大,但不可缺少。一般木屑中就可以提供,栽培中可加入石膏、磷酸二氫鉀等來保障。

黑木耳對温度的要求

黑木耳屬中温型菌類,它有耐寒、怕熱的特性,所以,南方的黑木耳不如北方的色黑、朵大、肉厚。

黑木耳菌絲在5~35℃之間均能生長髮育,但以22~28℃之間為最適宜,超過28℃生長速度雖快,但菌絲纖細,容易老化;低於10℃生長受到抑制,但在-30℃的環境下也不會凍死。

最新黑木耳科學高產種植栽培技術

黑木耳的子實體在15~30℃之間都可以形成和生長,但以22~25℃之間生長的耳片大、肉厚、質量好。28℃以上生長的木耳肉稍薄、色淡黃、質量差。15~20℃之間生長的木耳雖然肉厚、色黑、質量好,但生長緩慢,生產週期長,影響產量。低於15℃不易形成子實體。

黑木耳對濕度要求

黑木耳對濕度的要求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培養料的含水量。發菌階段要求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0%~65%;子實體形成階段培養料中最適含水量為70%~75%。

二是空氣相對濕度,發菌階段發菌室的空氣相對濕度要求在70%左右;出耳階段空氣相對濕度要求在為85%~95%。由於黑木耳的耳片是膠質的,容易吸收空 氣中的水分膨脹,只有吸水膨脹後才能生長髮育。空氣相對濕度低於80%時,耳片生長遲緩;低於70%耳片不易形成。但如空氣相對濕度超過95%以上,對耳 片的生長髮育也不利,並且容易出現病害。

黑木耳對光照的要求

黑木耳屬喜光型菌類,但菌絲生長不需要光,光強反而抑制菌絲體的生長,所以發菌階段應黑暗發菌。黑木耳子實體形成時需要光。黑木耳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不易 形成子實體;光照不足,子實體畸形。耳芽只有在一定的直射陽光下才能長出茁壯的耳片。經直射光照射後長出的木耳厚。無直射光的耳場,長出的木耳肉薄、色 淡、缺乏彈性,有不健壯的感覺。所以黑木耳是人工栽培食用菌中最喜光的種類之一。但要注意,雖然黑木耳對直射光的忍受能力較強,但必須同時給予適當的濕 度,否則會使耳片萎縮、乾燥,停止生長,影響產量。

黑木耳栽培過程中對通風以及酸鹼度的要求

黑木耳是一種好氣性真菌,發菌和出耳階段均要求良好的通風條件,以保證獲得充足的氧氣並排出CO2。發菌階段如果通風不良,菌袋極易招致黴菌污染;子實體 生長階段通風不良,二氧化碳濃度較高時,原基不易分化,耳片不能正常伸展,發育受到抑制。因此黑木耳栽培過程中,要經常保持發菌室或耳場的空氣流通,以保 證黑木耳的生長髮育的需要。

黑木耳適宜在微酸性的環境中生活,培養料的pH值以5.5~6.5為最好。拌料時培養料的pH值可先用生石灰調到7-8範圍,滅菌後即可達到要求的酸鹼度。

人工栽培黑木耳常用配方

(1)闊葉樹木屑78%、麥麩或細米糠20%、石膏粉1%、白糖或紅糖1%。

(2)玉米芯粉73%、棉籽殼20%、麥麩5%、白糖或紅糖1%、石膏1%。

最新黑木耳科學高產種植栽培技術 第2張

(3)闊葉樹木屑76%、稻糠10%、麥麩10%、黃豆粉2%、白糖或紅糖1%、石膏1%。

(4)棉籽殼93%,麥麩5%、石膏1%,白糖或紅糖1%。

要注意:培養料應選用新鮮、乾燥、無黴變的原料。木屑選用闊葉樹種;玉米芯最好先在日光下曝曬1~2天,用粉碎機打碎成黃豆粒到玉米粒大小的顆粒,不要粉碎成糠狀,以免影響培養料的通氣性。

黑木耳的栽培季節應該如何安排

一般來講,正常的發菌期為45~50天,養菌期為10~15天,催芽期為7~10天,採耳期為45~60天。

在季節安排上,出耳期要儘量避開30℃以上高温和18℃以下低温。按照黑木耳對温度的要求,我國南方,一般可進行春秋兩季栽培。春季栽培2-3月制袋接種,4-5月出菇;秋季栽培8-9月制袋接種,10-11月出耳。

我國北方地區一般選在春、夏季栽培,3-5月制袋,5-9月出耳。在華北地區,1年可生產兩批。第一批2月中旬生產栽培袋,4月中、下旬即可下地催耳,7月上、中旬出耳結束。第二批5月中、下旬生產菌袋,8月上、中旬即可下地催耳,11月上旬出耳結束。

黑木耳的制種時間,以栽培袋的製作時間為基準,二級種應相應提前65天左右,三級種應相應提前30天左右。同時,不同地區還應對制袋、接種時間做適當提前或推後。

人工栽培黑木耳的工藝流程及注意事項

拌料→裝袋→滅菌→接種→發菌管理→催芽→出耳管理→採摘→曬乾。

拌料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嚴格按栽培配方的要求稱料、配料。不可隨意添加成分不明的物質進入培養料中。二是先幹拌、後濕拌,力求均勻,可採用 人工拌料或拌料機進行。三是料中的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即乾料與水的比例在1:1.1—1.3。裝袋前,用手檢測含水量:手掌用力握料,指縫間有水但 不滴下,掌中料能成團,為合適的含水量;若水洙成串滴下,表明太濕。一般寧幹勿濕。含水量太大不僅會導致發菌慢,而且易污染雜菌。四是pH值要適當,可用 pH試紙測量,控制在7左右。最後一點,料拌好後要及時裝袋、滅菌,以防止料的酸敗。

最新黑木耳科學高產種植栽培技術 第3張

裝袋一般採用機械裝袋,少量可採用手工裝袋。常用17cm×33cm的低壓聚乙烯短袋或12cm×45cm的長袋。無論機械裝袋,還是手工裝袋,必須做到:快速、鬆緊適度,袋口密封,輕拿輕放。

滅菌注意事項:

滅菌常採用常壓滅菌方式。17cm×33cm的短菌袋滅菌時最好裝在鐵筐中或擺放在蒸鍋內的架子上;12cm×45cm的長菌袋滅菌時料袋依長向平放,擺 成“#”字重疊排列,行間距3釐米,便於內部空氣流通。然後用塑料布和棉被將鍋封嚴,待菌袋內温度達100℃後,保持12-16小時以上。滅菌後當菌袋温 度降到60℃以下時趁熱出鍋,將菌袋送入接種室進行冷卻。

接種需要注意:

待袋中料的温度降至30℃以下時,就可進行接種。

接種必須做到無菌操作,在接種室或接種箱中完成。

短菌袋接種程序為:將冷卻的菌袋放入無菌接種箱內;菌種瓶外壁用75%酒精擦拭消毒後也放入接種箱內,在點燃酒精燈的無菌區內,使瓶口對着袋口,將菌種均 勻地撒在袋內料表面上,形成一薄層,這樣黑木耳菌絲萌發快,搶先佔領料面,以抑制雜菌侵染。裝袋時使用錐形塑料插棒的,可將塑料插棒拔出,把菌種接到插棒 留下的洞中,這樣菌種由內向外生長,發菌會更快。一般每瓶菌種可接30袋左右。

長菌袋的接種採用打穴接種法,即在無菌接種室內,在菌袋一側打直徑1.2釐米、深2釐米的穴,快速接上菌種塊,隨後立即用膠帶封口,要求打穴、接種、封口快速準確。

發菌管理的技術要點:

短菌袋接菌後要放在消毒後的培養架上發菌,培養架每層之間的高度為35cm左右。培養初期,袋應直立整齊擺放,袋間留有適當的距離,待菌絲伸入培養料內 後,可以將袋底相對,口朝外,卧放2行,上下迭疊4排。無培養架的培養室,可將菌袋擺放成菌牆進行發菌,一般擺放6-8層;菌牆之間留有人行道。長菌袋發 菌時將培養袋擺成“#”形,高10層左右。初期四個菌袋一層,每垛間要留有適當的距離,隨着温度的升高可改為三個一層或兩個一層。

發菌前期,即接種後15天內,培養室的温度適當低些,保持在20℃~22℃,使剛接種的菌絲慢慢恢復生長,菌絲粗壯有生命力,能減少雜菌污染。發菌中期, 即接種15天后,黑木耳菌絲生長已佔優勢,將温度升高到25℃左右,加快發菌速度。發菌後期,當菌絲快發滿,即培養將結束的10天內,再把温度降至 18℃~22℃,菌絲在較低温度下生長得健壯,營養分解吸收充分。這樣培養出的菌袋出耳早,分化快,抗病力強,產量高。

最新黑木耳科學高產種植栽培技術 第4張

發菌期間菌袋內的温度必須一直控制在32℃以下,温度測量以上數第二層和最下層為準。培養室的空氣相對濕度一般保持在55%~65%之間。黑木耳在菌絲培 養階段不需要光線,培養室的窗户、通風孔要遮光,使室內光線接近黑暗。培養室每天要通風20~30分鐘。保證有足夠的氧氣來維持黑木耳菌絲正常的代謝作 用。後期,更要增加通風時間和次數,保持培養室內空氣新鮮。

發菌培養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

(1)培養室要求必須衞生,乾燥,空氣濕度不得大於70%。(2)進袋前培養室要進行消毒處理。可採用氣霧消毒盒進行殺菌處理,同時用噴霧器噴灑多菌靈或 菊酯類殺蟲劑進行滅菌除蟲,地面最好撒一層生石灰,門口可多撒些。(3)培養室要避光。(4)要定期檢查發菌情況。未接活且沒污染的菌袋可補接菌種;對局 部污染的菌袋可採用局部注射多菌靈或石灰水的方法控制繼續感染;對感染嚴重的菌袋要及時清除,並且清除後的菌袋採用重新滅菌的方式進行殺菌處理,以防雜菌 傳播。

如何給發好的菌袋做牀

黑木耳出耳可採用蔭棚、田間露地擺袋、層架擺袋或吊袋等方式進行。一般南方多采用蔭棚。北方多采用田間露地擺袋方式。採用後者必須首先給菌袋做牀。選地勢 平坦、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房前屋後空地做菌牀。儘量避開風口,遠離養殖場。清除菌牀周圍的垃圾。菌牀高5cm,寬90cm,長度不限。牀與牀之間留有排 水溝。牀做好後,牀面澆一次重水,然後噴撒多菌靈或菊酯類殺蟲劑進行滅菌除蟲處理。

催芽管理的技術要點

將培養好的菌袋運往菌牀場地,局部感染雜菌的菌袋要單獨擺放,並最後開口。運輸時要輕拿輕放。

用1%生石灰水或0.1%高錳酸鉀溶液對整個菌袋進行消毒,然後撈出後控幹。在菌袋錶面用打口機打V字形口。V字形口斜線長1.5cm,深度0.5cm。短菌袋20個口左右,長菌袋打40個口左右。

打口後的菌袋直立擺放在菌牀上催芽。袋與袋之間留3cm的距離,排放時地面不鋪地膜,如地面乾燥需噴些底水;地面比較潮濕的可直接擺袋。排放完畢後,蓋上塑料薄膜,薄膜上蓋上草簾子,此後進入催芽期管理。

子實體分化期管理技術要點

黑木耳子實體分化時期是指耳基形成珊瑚狀,並長至桃核大時,上面開始伸展出小耳片的這一段時期。在出耳基之後,耳基裸露在空氣中,空氣中的相對濕度不低於 90%,保持木耳原基表面不幹燥。如濕度不夠,耳基易失水僵化,影響耳片分化。為保持濕度,可對菌袋噴霧狀水,以使耳片濕潤不收邊為準,應儘量減少往耳片 上直接噴水,以免造成爛耳、溜耳。每天傍晚進行通風,直到耳芽長到1釐米左右開始分牀管理。

分牀前需在地面上鋪設一層地膜,菌袋須輕拿輕放,直立擺放,長菌袋要從中間割開,每平方米擺放20袋,袋間隔10cm,以免木耳長大粘連和影響空氣的流通。

子實體生長期的管理技術要點

待耳片展開到l釐米左右時,便進入子實體生長期。這段時期要加大空氣相對濕度在90~95%之間,並加強通風。此時期,噴水管理是最關鍵的一環。要採用清 澈無污染的河水或井水;採用專用噴水設施如微噴噴頭進行噴灌。一般採用早5點到7點,下午5點到7點的兩次澆水法。黑木耳水分管理要注意保持 “乾濕交替,幹要乾透、濕要濕透、乾濕分明”的管理技巧。管理過程中,使耳片邊緣始終保持內卷,控制耳片增大,使其增厚。耳基有污染時,可直接用乾淨水衝 洗。氣温高於25℃時要停止噴水。

採摘和曬乾黑木耳注意事項

當耳片背後出現白色的孢子,達到八成熟時要及時採收。採收前1-2天停止噴水。若待耳片伸長或向上卷時再採摘就會影響質量和產量。採收時用刀片在耳基處割下,儘量不要帶培養料,以保持耳片的清潔。不可用手握住耳片直接擰下來。

曬耳時要耳片在上,耳基在下,大朵的晾曬時要將耳片撕開,成單片狀。曬耳時要用網狀支持物,上下通氣。曬乾中途儘可能不翻動,一次性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