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項目>養殖>

最新科學黃粉蟲養殖技術

養殖 閲讀(1.79W)

1、蟲種:黃粉蟲傳統飼養均是以散存民間的雜亂品種為主,沒有進行科學的選擇與定向培育。因而品較差,抗逆性差,產量低而不穩。

2、飼料:黃粉蟲食性雜,大多發生於各種農林產品庫房中,如糧倉.塑料庫.藥材庫等,凡是具有營養成分的物品都可以作為它的飼料。在一温、濕度條件下,飼料的營養成分是幼蟲生長的關鍵。若以合理的複合飼料餵養,不僅成本低,而且能加快生長速度,提高繁殖率。在傳統的飼養實踐和筆者所掌握的材料中,均介紹以麥麩為主,輔以青菜葉的飼養模式,飼餵成本較高,對工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工農業有機腐屑)的全面開發利用重視不夠。

最新科學黃粉蟲養殖技術

3、飼養設備:傳統黃粉蟲飼養設備較簡單,規格雜亂,難以統一工藝流程和技術參數。常用盆、缸、木箱、紙盒、磚池等器具進行飼養,但要求內壁光滑,器具緣深達15釐米左右,以防幼蟲、成蟲逃逸。                         

4、環境條件控制:黃粉蟲傳統飼養均以自然環境條件下的正常生長髮育為主,沒有進行最佳環境條件的確定和採取控制措施。

5、飼養管理與防疫:黃粉蟲飼養管理模式中,黃粉蟲為非目標養殖物,飼養者對其重視不夠,飼料成分僅以麥麩為主,沒有系列配方和添加劑、誘食劑的配製,飼養設備不規範等,使管理過程粗放,工藝流程技術參數不明確、不穩定,難以形成工廠化規模養殖。其一般管理程序為:

(1)幼蟲飼養:飼養前,先在飼養箱、盒等器具內放入經紗網篩過的麩皮和其他飼養,再將黃粉蟲放入,幼蟲密度以佈滿器具為準,最多不超過2—3釐米。最後在上面鋪放菜葉,讓蟲子生活於麩皮與菜葉之間,在任其自由採食。每隔一星期左右,篩除一次蟲糞,換上新飼料。當幼蟲長到20毫米以上時,便可採取用於飼餵其經濟動物。   一般幼蟲體長達到30毫米時顏色由黃褐色變淺,且食量減少,這是老熟幼蟲的後期,很快即進入化蛹階段。

(2)蛹期管理:初蛹成銀白色,逐漸變成淡黃褐色、深黃褐色。初蛹應及時從幼蟲中分揀出來集中管理。要調節好温、濕度以防蟲蛹黴變,經12—14天,便羽化為成蟲。

(3)成蟲的飼養:將羽化出的成蟲放置於飼養容器內,餵給麩皮及青菜,初時蟲體呈灰白色,以後漸變為淺褐色,經過1星期後體色逐漸變成黑褐色,這時便開始產卵。再經過1—2周即進入產卵盛期。

(4)卵的收集:黃粉蟲卵的收集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利用產卵篩,既在黃粉蟲成蟲產卵時,在產卵篩的鐵紗網下墊的白紙上撒一層薄薄的麥麩,讓蟲卵從網孔中落到下面的麥麩上,一般接卵紙7天左右換一次,將換下的麥麩.蟲卵放入飼養器具中,約經7~10天便可自然孵出幼蟲;另一中方式即是沿用一般飼養器具,底墊白紙,但會有部分卵散落於飼料中。

(5)卵的孵化和蛹的羽化:在傳統的小規模分散養殖模式中,對於温度.濕度沒有嚴格控制措施,卵的孵化和蛹的羽化均無標準的設備,僅採用與幼蟲和成蟲飼養相同的器具進行粗放管理,即不能保證孵化.羽化的整齊度,也不能保證孵化率和羽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