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養殖技術>

科學蜈蚣養殖技術

養殖技術 閲讀(5.76K)

蜈蚣是一種很攻擊型的動物,毒性比較強,爬行起來特別快。然而,這種毒性強的蜈蚣卻又比較高的利用價值,而且還可以食用,對一些相關的病狀有着很好的療效,下面我們來講解關於養殖蜈蚣的一些方法。

科學蜈蚣養殖技術

蜈蚣為典型的食肉性昆蟲,性較兇猛,憑着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顎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類小型動物。蜈蚣食源廣泛,從野外觀察和試養觀察結果,綜合各地飼養經驗,蜈蚣的飼料主要有以下幾類:一類是各種昆蟲,如蟋蟀、蝗蟲、煙蟲、金龜子、稻苞蟲、牛,角蟲、蟬、蚱蜢、蜻蜒、蜘蛛、蠅類和蜂類等的成蟲、蛹、幼蟲和卵。

科學蜈蚣養殖技術

另一類是蠕蟲、蚯蚓、蝸牛、蛤蝓等無脊椎動物及蛙、蛇、蜥蠍、壁虎、麻雀、鼠、蝙蝠等脊椎動物的肌肉、骨骼、內臟等。再一類是在以上食源不足時,也食少量幼嫩的青草、枝梢、根尖和西瓜、黃瓜等瓜果以及蛋類、牛奶、麪包等熟製品。此外,浙江人工飼養的蜈蚣主食泥鰍、黃鱔、小魚、小蝦和小蟹等。

蜈蚣的食源雖然廣雜,但對食物要求新鮮,不吃腐臭之食。所以人工養殖時,必須每隔2~3天就應投一次新鮮飼料。投料前,要徹底清除前次剩餘的食料。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飢力強。飢餓時,一次進食量可達自身體重的1/5~3/5。食飽後,十天半月不給食物也不會餓死。同時,蜈蚣不耐渴,每天需飲水。因此飼養場內必須放置盛水器皿,並要定時換水,以保持飲水的新鮮、清潔。

科學蜈蚣養殖技術 第2張

蜈蚣養殖池的建造

人工養殖蜈蚣可採用缸或池養。採用缸養,用破舊瓦缸或陶瓷缸,最窄處直徑在0.5m以上,口朝下埋入土20cm左右,缸內中間用破爛磚或用土坯壘起來,比缸面低10cm左右,缸中間的坯壘和缸壁留有一定空隙。如果用完整無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壘土坯即可。一個直徑80cm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條左右。

採用池養時,養殖池要建在向陽通風、排水條件好而又比較潮濕、僻靜的地方,可建在室內,也可建在室外。用磚或石塊等砌成,水泥抹面,地高80cm,養殖池面積大小隨意,一般在5㎡~10㎡。地上鋪細石或碎瓦片,池內也可栽上雜草、樹木,儘量營造適合蜈蚣棲息的自然生態環境。池內壁四周用光滑無損的塑料薄膜粘貼或在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鑲成一圈寬15cm左右並與池壁成直角的內檐,防止蜈蚣外逃,也可防止有害動物掉入池內。一般每平方米養殖池可放養成年蜈蚣500條~900條左右。

科學蜈蚣養殖技術 第3張

蜈蚣怕日光,晝伏夜出。白天一般棲息在山坡、田野、路邊或雜草叢生的地方,特別喜歡躲伏在廢棄的溝壕、荒蕪的墳包、路旁的縫隙中、石塊、瓦礫之間。從芒種到夏至,隨着氣温的逐漸升高,蜈蚣喜歡在陰暗、潮濕、温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到了晚秋季節,則多棲居於背風向陽的鬆土溝坡下或樹洞內。在温度低於10℃時便停食,零下7℃時進入冬眠期。冬眠期的蜈蚣不再活動,也不進食,軀體成“S”形,觸角由外向內捲曲,尾足併攏。越冬潛伏的深度與氣温、土温的高低有直接關係。

蜈蚣從卵孵化、幼體發育直到成體,需經過數次蜕皮。每蜕一次皮就明顯長大一次。成體蜈蚣每年蜕一次皮,別的蜕兩次。蜕皮時要避免驚動,否則會延長蜕皮時間(一般需2小時左右)。此時,還要防止成羣的螞蟻攻擊,因蜕皮中的蜈蚣無反抗能力。蜈蚣生長速度較慢,從第一年卵孵化成幼蟲到當年冬眠前才長到3cm~4cm,第二年可長到3.5cm~6cm,第三年才達10cm以上。因此,蜈蚣從卵開始發育長大為成蟲到再產卵,需要3年~4年的時間

科學蜈蚣養殖技術 第4張

蜈蚣的交配繁殖

蜈蚣系卵胎生,繁殖快,一般在六、七、八月間進行交配,在正常情況下,從交配到產卵需4個月時間,產卵時雌蜈蚣在泥土中挖有小坑,母體曲呈S形,後面的尾節由於身體彎曲而搭在身體中部的背面,由生殖孔排出的卵料積聚在背部粘着成團,再翻轉身體把卵團環抱起來,卵團一般60~70粒左右,少的也有20~30粒。蜈蚣卵子經過20天左右就蜕去卵膜和胎皮,孵出的蜈蚣幼體呈乳白色,雌蜈蚣仍緊緊地把幼體團抱在足間,幼體很少活動,經過25天至30天以後,幼體進行第二次蜕皮,其體形與成體相似,體色仍為乳白色,身體中段稍為肥胖,經過35天至42天進行第二次蜕皮,體色為灰黃色,活動力增強,不再緊密抱成團,而是鬆散地集中在母體腹面,這時幼體與母體可以分離,把母體放在大羣內讓其交配,並給產後的蜈蚣充分給食,幼蜈蚣給投小飼料。(也可單產,用廣口罐頭瓶裏邊放有土,把母蜈蚣放進去)。

科學蜈蚣養殖技術 第5張

產前加強餵食:蜈蚣孵化期間不進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營養維持活動,產卵前,母體有大量進食蓄積營養的習性,此時應增加餵食量,並注意調節食物品種,以促使母體多進食增加孵化前的營養。

孵化期間的護理:蜈蚣抱卵育幼期間對驚攏、強光等均有一定的反應。所以在孵化期如果觀察時應小心輕動,不要隨便移動或強光照射,孵化期間不需要餵食,孵化器內隨時給予一定的水份,周圍略有潮濕,這樣就不會影響胎胚的正常發育。

孵化結束後,幼蜈蚣雖然暫成團羣居,但也可單獨活動和尋食,此時母體也逐漸離開孵化巢單獨活動,因蜈蚣有爭搶食物的怪癖,強欺弱,大欺小,所以應及時將大小蜈蚣分窩飼養。

科學蜈蚣養殖技術 第6張

控制養殖密度

在蜈蚣生活密度過大或驚擾較多的情況下,易引起相互殘殺而死亡。但在飼養條件下,隨着生活環境和飼養條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夠的新鮮飼料和水源,不加大對它生活的驚擾,即使養殖密度較大,對其生活也無多大影響。尤其是同一母體所產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長大後就是幾十條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所以提供足夠新鮮飼料和水源,保持安靜的環境,是人工養殖蜈蚣的必備條件。除非培育種苗需要,儘可能避免將產於不同養殖池的幼蜈蚣混合飼養。

科學蜈蚣養殖技術 第7張

如上所述,蜈蚣養殖還是需要一定技術含量的,不可盲目的去飼養。蜈蚣的攻擊速度特別快,毒性又強,所以養殖蜈蚣還需要多加小心。蜈蚣的藥用價值很高,用途廣泛,可炮酒、磨粉等方法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