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養殖技術>

最新羅非魚科學養殖技術

養殖技術 閲讀(8.21K)

一、池塘條件與生產設施

本試驗池塘面積10畝,水深2.5米,水源為河道水,底質為粘土,有淤泥15釐米左右,設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同時配備15千瓦的發電動機組1台,小型顆粒飼料機1台,1.5千瓦水車式增氧機2台,3千瓦葉輪式增氧機1台。

二、魚種放養

放養前按常規養殖方法進行清理消毒,以高產、高效養殖模式合理混養,2007年4月15~18日共放養吉富品系吉諾瑪羅非魚(規格40尾/千克)12000尾、淡水白鯧(規格20尾/千克)3000尾、花鰱(規格4尾/千克)500尾、白鰱(規格4尾/千克)800尾、彭澤鯽(規格40尾/千克)500尾,所有進塘魚種在密封網箱內用高錳酸鉀進行藥浴後直接放養池塘。

最新羅非魚科學養殖技術

三、飼料管理

根據淡水白鯧可直接攝食黃豆的食性,與羅非魚投喂時間錯開,每天分上、下午兩次投餌,以淡水白鯧總體重的3%~6%(以養殖各階段靈活掌握)稱取黃豆,浸泡4小時後首先地定點投喂,過1小時後再按羅非魚總體重的0.5%~5%定點投喂顆粒飼料。

水温20~22℃,體重30~100克,投餌率3~5%;水温22~25℃,體重100~300克,投餌率3~4%;水温25~28℃,體重300~500克,投餌率2~3%;水温28~30℃,體重500~800克,投餌率1~2%;水温30~32℃,體重800~1000克,投餌率0.5~1%。

為了節約成本及考慮到主養魚的體質與生長速度,用小型飼料機對各階段飼料配方進行調整,可大大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生長速度,增強魚體自身抗病力。具體做法是:在調整配方的同時,定期添加微生物製劑與防病藥物,一般一個月內有5~7天投喂添加防病藥物的飼料,其餘時間全程添加微生物製劑,雖然微生物製劑在高熱作用下有所損失,但通過養殖觀察對比,在增強體質、抗病力與提高生長速度等各方面都高於未添加微生物製劑的其他同等條件的養殖塘。各階段飼料配方見表。

四、水質管理

調好水質,能促進魚類正常生長,有效防止疾病的發生,提高養殖產量。

1、保持較高水位,有效利用各水層魚類的生長,特別是混養池塘水位應相對穩定在2.5米左右。夏天高温季節,每星期或10天換水1次,排去底層污水,加入新鮮水,換水量1/5左右,邊排邊注,保持水位穩定。

2、水體環境理化因子調控

(1)溶氧高低是決定魚類生長重要的因素。池水溶氧全天保持5.0毫克/升以上最有利於各種魚類生長,增強魚類食慾,並可使水中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具體做法是適時開增氧機,使池水成環流狀態,在存塘量較高的情況下中午必須開增氧機2~3小時,以散發水中有害氣體,溶入新鮮氧氣,促進其他水生生物生長,有利於濾食性魚類生長。

(2)pH值高低也影響魚類及其他生物生長,調節好pH值可起到防病和促生長作用。一般每半個月遍灑生石灰一次,每畝1米水深用量15~20千克,使池水pH值穩定在6.5~8.5之間。

(3)在全價飼料養殖魚塘中,經2~3個月養殖累積,池中的氨氮、亞硝酸鹽普遍偏高,影響魚類生長,極易導致魚類中毒、發病,甚至死亡,應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調控,可通過多開增氧機,投放特效增氧改水劑、底質改良劑或潑灑沸石粉(每畝20~30千克)降低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促進有益生物繁殖生長。

(4)定期使用微生物製劑EM菌、生物護水素(枯草芽孢桿菌、沼澤紅假單胞菌、硫化細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可抑制有害藻類、有害微生物繁殖,促進綠藻、硅藻等優良藻類生長,淨化水質,增強水生物的免疫力。一般水温在20~32℃,用水稀釋活化後在晴天上午全池均勻潑灑,使用後5~7天內不要換水,使用前5~7天內不要潑灑消毒劑,以免影響微生物製劑的使用效果。

五、魚病防治

本試驗養殖全程貫徹“防重於治”的方針,在魚病多發季節前作好藥物預防,定期對食場進行消毒,配合水質調節與藥餌預防,養殖過程共發生兩次病害。

1、第一次在7月份捕撈白鯧成魚上市時,部分羅非魚受傷加上魚因密度高引起的體表潰爛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病魚體表呈斑塊狀潰爛,體表充血,鱗片脱落,肌肉外露,呈紅色斑塊狀病灶。防治:強氯精全池灑使池水成0.3克/立方米濃度,3天一個療程,同時投喂新力康藥餌6天,病情好轉。

2、第二次於9月中旬由鏈球菌感染引起,病魚體色發黑,眼球突出或混濁發白、出血,病魚腹部點狀充血,鰓蓋內側充血,腹腔有腹水,肛門周圍發紅。防治:二氧化氯0.3~0.5克/立方米全池潑灑消毒,隔天一次;同時投喂大蒜素藥餌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