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怎樣才能高產栽培丹蔘

種植技術 閲讀(2.19W)

一、選地整地

根據丹蔘的生活習性,應選擇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澆水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塊,土壤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鬆,pH值6~8的沙質壤土。土質粘重、低窪積水、有物遮光的地塊不宜種植。丹蔘為深根多年生植物,種前需施足以磷肥為主的遲效長效廄肥、餅肥或化肥作基肥。一般畝施腐熟的農家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或磷酸二銨20公斤,深翻30~40釐米,一定要打破犁底層,以利根系生長髮育。耙細整平,北方作寬1.5~2米的平畦,南方作高15~20釐米的高畦。地塊周圍挖排水溝,使其旱能澆、澇能排。

怎樣才能高產栽培丹蔘

二、選用優種

同等栽培條件下,不同品種的產量和質量差異很大。選用良種是效益高、見效快農業措施。丹蔘61-2-22四倍體新品系不僅田間農藝性好,生長勢旺,而且根部藥材的丹蔘酮含量也大大高於原植物和其他的四倍體株系,產量高的同時,化學成分含量也高,達到了理想的要求,應在生產上大力推廣。

三、移栽

春播後,幼苗培育75天左右即可移栽。可春栽亦可秋栽。春栽於5月中旬,秋栽於10月下旬進行。宜早不宜遲,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栽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釐米挖穴,穴深視根長而定,穴底施入適量糞肥作基肥,與穴土拌均勻後,每穴栽入種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種苗原自然生長深度為準,微露心芽即可。栽後澆透定根水。扦插苗每穴栽1株,按同樣方法和栽植密度栽入穴內。

四、繁殖方式

以分根、蘆頭繁殖為主,亦可種子播種和扦插繁殖。

(一)分根繁殖秋季收穫時,選擇直徑0.7~1釐米粗、顏色紫紅、無病蟲害、發育充實的當年生丹蔘根作種根,濕沙藏至翌春。早春3~4月,將種根切成4~6釐米小段,按行距株距深度35釐米×25釐米×6釐米的規格,將切好的種根豎着放入穴中,一穴一段,大頭朝上,切勿顛倒,覆土2釐米左右,不宜過厚,否則影響出苗。每畝用種根50公斤左右。用根段種植,開花晚,當年難收到種子,但根部生長較快,藥材產量高。

(二)蘆頭繁殖在丹蔘收穫時,選取健壯、無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藥用,而將細根連蘆頭帶心葉用作種苗進行種植。大棵的苗,可按芽與根的自然生長狀況分割成2~4株,然後再種植。還可以挖取野生丹蔘,粗根剪下入藥,細根連同蘆頭一起栽種,株、行距與分根繁殖方法相同,時間應在晚秋或早春。用蘆頭繁殖,栽種後次年即可收穫,生產週期短,經濟效益好。

(三)扦插繁殖北方6~7月,南方4~5月,選取生長健壯、無病的丹蔘枝條齊地剪下,切成13~16釐米長的小段,下部切口要靠近莖節部位,呈馬蹄形。剪除下部葉片,按行株距20×10釐米,將插條斜插於苗牀,深為插條的1/2~2/3,覆土壓緊,地上留1~2個葉片。家種丹蔘邊剪邊插,不能久放,否則影響插條成活率。插後保護土壤濕潤,適當遮蔭,15~20天即可從最下部的莖節處長出新根。待根長3釐米時,定置於大田。

(四)種子繁殖丹蔘種子細小,發芽率70%左右,直播法往往出苗不齊,故多選用育苗移栽法。種子宜選用6月份以後成熟的種子,隨採隨播或9月份播種。北京地區一般於3月在苗牀播種,條播和撒播均可。條播行株距30×20釐米,溝深1~1.3釐米,種子與河沙混合,均勻撒於溝內,覆土0.5~0.7釐米。撒播可將種子均勻地撒於地面,用腳踩一遍,使種子與土貼緊,不必覆土。畝播種量0.5公斤左右。播後蓋地膜,保温保濕。當地温達到20℃左右時,15~20天出苗。幼苗3~5片真葉時,如發現過密應進行間苗,間出的苗可外行栽植、培育。播種後經2個月生長,即可移栽。

以上4種繁殖方法,以採用蘆頭作繁殖材料,產量最高。其次是分根繁殖。

五、田間管理

(一)中耕、除草、追肥

4月上句齊苗後,進行1次中耕除草,宜淺鬆土,隨即迫施1次稀薄人畜糞水,每畝1500kg;第2次於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中除後追施1次腐熟人糞尿,每畝2000kg,加餅肥50kg;第3次於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結合中耕除草,重施1次腐熟、稍濃的糞肥,每畝3000kg,加過磷酸鈣25kg、餅肥50kg,以促參根生長髮育。施肥方法可採用溝施或開穴施入,施後覆土蓋肥。

1、丹蔘根的生長習性

丹蔘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發達,深度可達60~80釐米,所以在土層深厚、質地疏鬆的砂質壤土上,最有利於根系生長。土壤過粘,通氣和徘水不良時,常引起爛根,以致全株枯萎,根的萌芽力較強,可採用分根法繁殖。根條上、中段要比下段發芽生根快。研究表明;丹蔘根是隨着地上部的生長而生長的,後期隨着氣温逐漸下降,地上部生長逐漸緩慢,養分向下部轉移,根部的生長更加迅速。

2、丹蔘的需肥特性

丹蔘植株的吸肥力很強,依靠其強大的根系,可從土壤的表層與深層吸收養料。在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中,它就可以生長髮育良好,在多施基肥、配合追施氮肥的情況下效果更佳。在氮、磷、鉀嚴重虧缺時,丹蔘植株會表現出一定的生理病態。在嚴重缺氮的情況下,初期植株葉片顏色逐漸由深綠變為淺綠,植株生長緩慢;嚴重時生長點不發育甚至壞死,不再生長新葉,老葉逐漸枯黃,根細小,藥材產量很低。在缺磷時,葉為綠色,有時為紅褐色,初期葉上有明顯褐色斑點,後期斑點擴大並乾焦,葉有時扭卷,心葉生長緩慢。缺鉀時,植株葉綠色至深綠色,葉片寬大,葉柄細長嫩弱,表現徒長,有時老葉邊緣有較大褐斑,葉脈深綠色,其他部分淡綠色,出現明顯花斑。

3、丹蔘的施肥技術

因丹蔘屬於喜肥藥用植物,在播種時首先必須要施足基肥;基肥以農家土雜肥料為主,如腐熟的豬、羊欄肥或焦泥灰等,施用量為每667平方米(1畝)1000~1200kg,與土壤混勻後,將土地整細摟平。除施用基肥外,在植株生長過程中,還應追肥至少2~3次。在生長初期追肥,以施用氮肥或人畜糞尿為主;生長中期要看苗施肥;秋後要重施長根肥,以過磷酸鈣等磷鉀混合肥為好。

(二)除花薹

丹蔘自4月下旬至5月將陸續抽薹開花,為使養分集中於根部生長,除留種地外,一律剪除花薹,時間宜早不宜遲。

(三)排灌水

丹蔘最忌積水,在雨季要及時清溝排水;遇乾旱天氣,要及時進行溝灌或澆水,多餘的積水應及時排除,避免受澇。

丹蔘的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

(一)葉枯病

葉枯病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蔓延。發病初期葉面產生褐色、圓形小斑,病斑不斷擴大,中心部呈灰褐色,最後葉片焦枯,植株死亡。5月初發生,一直延續到秋末,6~7月份最嚴重。防治方法:1、選用無病健壯的種栽,下種前用波爾多液(1∶1∶100)浸種10分鐘消毒處理。2、加強管理,增施磷、鉀肥,及時開溝排水,降低濕度,增強抗病力。3、發病初期,噴灑60%代森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

(二)菌核病

菌核病病原菌先侵害植株莖基部、芽頭及根莖部,浸染部位變成褐色並逐漸腐爛,在病部表面、附近土面及莖杆基部內生有灰黑色的鼠類狀菌核和白色的菌絲體。病莖上部及葉片漸趨發黃,最後植株枯死。防治方法:1、保持土壤乾燥,及時排除積水。2、發病地可進行水田栽種,淹死種核,再作為丹蔘栽培田。3、發病期用50%氯硝銨0.5kg加石灰10kg拌成滅菌藥,撒在病株莖的基部及附近土壤,以防止病害蔓延。4、用50%速克靈1000倍液澆灌。

(三)根腐病

根腐病受害植株,細根首先發生褐色幹腐,並逐漸蔓延至粗根。根部橫切,可見橫斷面有明顯褐色,即維管束病變。後期根部腐爛,植株地上部萎蔫枯死,最後整個植株死亡。多在5~11月份發生。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選擇地勢高燥的山坡地種植。2、加強管理,增施磷、鉀肥,疏鬆土壤,促進植株生長,提高抗病力。3、發病初期,噴50%託布津800~1000倍液。

(四)根結線蟲病

是一種寄生蟲病。根結線蟲侵入根部後,刺激寄主細胞加快分裂,使根系受害部形成瘤狀腫塊。細根和粗根各個部位的腫塊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這是線蟲病的顯著特徵。瘤狀體初為黃白色,外表光滑,以後變成褐色,最後破碎腐爛。剖開蟲癭,呈透明狀,內含無色透明小粒。線蟲寄生後,植株根系功能受到破壞,影響養分吸收,致使植株地上部枯死。防治方法:1、水旱輪作,有利淹死線蟲,減輕危害。,2、選擇肥沃的土壤,避免沙性過重的地塊種植,減輕線蟲病發生。3、用80%二溴氯苯烷2~3kg加水100kg,栽種前15天開溝施入土壤中,並覆上土,防止藥液揮發,提高防治效果

二、蟲害

粉紋夜蛾粉紋夜蛾一般在夏、秋季發生,幼蟲咬食葉片,嚴重時將葉片全部吃光。粉紋夜蛾每年發生5代,以第二代幼蟲於6~7月份開始危害丹蔘葉片,7月下旬至8月中旬危害最為嚴重。防治方法:1、收穫後將病株集中燒燬,以殺滅越冬蟲卵。2、可於地中懸掛黑光燈,誘殺成蛾。3、幼蟲出現時,用10%殺滅菊酯2000~30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倍液噴殺。每週1次,連續噴2~3次。

丹蔘的採收、加工與貯藏

一、採收加工

(一)種子採收加工丹蔘栽植後第2年開花結實,從5月下旬或6月初開始,種子陸續成熟。種子成熟的順序為自下而上,花序下部的種子先成熟,上部的種子後成熟。種子要及時採收,否則會自行散落地面。採種時,如果留種面積很小,可分期分批採收,可先將花序下部幾節果萼連同成熟的種子一起捋下,而將上部未成熟的各節留到以後再採收。如果留種面積很大,可在花序上有2/3的果萼已經退綠變黃而未完全乾枯時,將整個花序剪下,再剪掉頂端幼嫩部分,留下中下部的成熟種子,在晴天太陽下曝曬3天,脱粒,揚淨,曬乾,裝袋,放在涼爽通風乾燥處保存備用。一定要把種子曬乾貯藏,否則影響發芽率。

(二)藥材(根)的採收加工無性繁殖丹蔘當年秋天下霜後或第2年春天萌發前收刨。種子繁殖的第2年秋後或第3年春季萌發前收刨,產量高,質量好。丹蔘根系入土較深,質脆易斷,應選晴天土壤半乾時挖取。從壠的一端挖深溝,深度由根長而定,當根全部露出後,順壟逐株小心取出全部根系,在田間暴曬,去掉泥土運回加工,忌用水洗。北方採挖後曬乾即成南方在陽光下曬至半乾,集中堆悶“發汗”,每堆根條500~1000公斤,堆悶4~5天后,再晾堆1~2天。晾堆後,要進行“倒堆”,即把堆表層的參系統一摟下,堆在下面,用原堆內層的參條堆在上面,即內層和外層交換位置,使整個參堆“發汗”均勻,然後加蓋蘆蓆繼續堆悶,至根條內心由白色變成紫黑色時,攤堆曬至全乾,再用火燎去根條上的細鬚根,整齊的放入竹簍內,輕輕搖動,使其相互撞擦,除去根條上附着的泥灰及未去掉的鬚根,即成成品,貯於乾燥通風處,防黴防蛀。一般畝產乾貨200~250公斤,高產田可達300~400公斤,折幹率30%。

二、貯藏

丹蔘的商品安全水分為11%~14%,貯藏適温30℃以下,相對濕度70%~75%。麻袋或筐包裝,按上述要求貯於庫內。本品質脆易斷,要防重壓,易潮生黴,易蟲蛀。貯藏期間定期檢查,發現受潮或温度過高,及時翻垛、攤晾,蟲情嚴重時用磷化鋁薰殺。高温、高濕季節前可進行密封抽氧充氮養護。

丹蔘的規格標準

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制訂的藥材商品規格標準,丹蔘商品分野生、家種兩個規格。

一、野生

統貨乾貨。呈圓柱形,條短粗,有分支,多扭曲,表面紅棕色或深淺不一的紅黃色,皮粗糙,多鱗片狀,易剝落。體輕而脆。斷面紅黃色或棕色,疏鬆有裂隙,顯筋脈白點。氣微,味甘、微苦。無蘆頭、毛須、雜質、黴變。

二、家種

一級乾貨:呈圓柱形和長條形,偶有分支。表面紫紅色或黃紅色,有縱皺紋。質堅實,皮細而肥壯。斷面灰白色或黃棕色。無纖維。氣弱,味甜、微苦。多為整枝,頭尾齊全,主根上中部直徑在1釐米以上。無蘆莖、碎節、鬚根、雜質、蟲蛀、黴變。

二級乾貨:呈圓柱形或長條狀,偶有分枝。表面紫紅色或黃紅色,有縱皺紋。質堅實,皮細而肥壯。斷面灰白色或黃棕色,無纖維。氣弱,味甜,微苦。主根上中部直徑1釐米以下,但不得低於0.4釐米。有單枝及撞斷的碎節,無蘆莖、鬚根、雜質、蟲蛀、黴變。

丹蔘的鑑別

一、顯微鑑別

(一)根橫切面:1、木栓層為4~6列細胞,大多含橙色或淡紫棕色物,有時可見落皮層組織存在。2、皮層寬廣。3、韌皮部較狹,呈半月形。4、形成層呈環。5、木質部8~10數束,呈放射狀,導管在形成層處較多,呈切向排列,漸至中央導管呈單列。木質部射線寬,纖維常成束存在於中央的初生木質部。

(二)粉末:紅棕色。1、石細胞呈類圓形、類長方形或不規則形,直徑20~65μm,長至257μm,壁厚5~16μm,有的含棕色物。2、導管為網紋和具緣紋孔,網紋導管分子長梭形,網孔狹細,穿孔多位於側壁。3、木纖維長梭形,多呈束存在,紋孔斜裂縫狀或十字狀。4、木栓細胞黃棕色,表面類方形或多角形,壁稍厚。

二、理化鑑別

(一)取粉末5g,加水50ml,煮沸15~2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置水浴上濃縮至粘稠狀,放冷後,加乙醇3~5ml使溶解,濾過,濾液作如下試驗:1、取濾液數滴,點於濾紙條上,幹後,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亮藍灰色熒光。將此紙條懸掛在氨水瓶中,20分鐘後取出,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淡亮藍綠色熒光。2、取濾液0.5ml,加三氯化鐵試液1~2滴,顯污綠色。

(二)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置具塞試管中,振搖,放置1小時,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醋酸已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蔘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另取丹蔘酮IIA對照品,加醋酸已酯製成2mg/ml的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展開劑為苯:醋酸已酯(19:1)。供試品色譜中在對照藥材及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