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怎樣規範化栽培苦蔘

種植技術 閲讀(3.19W)

苦蔘,別名苦骨、地槐,為豆科多年生半木本植物,具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之功效。苦蔘為豆科植物苦蔘的乾燥根,苦蔘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的功效,苦蔘有治療濕熱、黃疽、痢疾、腸炎、皮膚瘙癢等症的作用,苦蔘用藥禁忌是脾胃虛寒者忌用苦蔘,苦蔘反藜蘆,不宜與藜蘆同用。

怎樣規範化栽培苦蔘

一、植物特徵

落葉半灌木,高1.5-3米。根圓柱狀,外皮黃白色。莖直立,多分枝,具縱溝;幼枝被疏毛,後變無毛。奇數羽狀複葉,長20-25釐米,互生;小葉15-29對,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4釐米,寬1.2-2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有短柄,全緣,背面密生平貼柔毛;托葉線形。總狀花序頂生,長15-20釐米,被短毛,苞片線形;萼鍾狀,扁平,長6-7毫米,5淺裂;花冠蝶形,淡黃白色;旗瓣匙形,翼瓣無耳,與龍骨瓣等長;雄蕊10,花絲分離;子房柄被細毛,柱頭圓形。莢果線形,先端具長喙,成熟時不開裂,長5-8釐米。種子間微縊縮,呈不明顯的串珠狀,疏生短柔毛。種子3-8顆,近球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怎樣規範化栽培苦蔘 第2張

二、生長習性

苦蔘喜温暖的氣候,在平原、丘陵及低山區都可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但由於苦蔘是一種深根植物,宜選擇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和黏壤土栽培較好。

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與施肥。人工栽培苦蔘,應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陽光充足的壤土、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做牀。畝施農家肥2000公斤。採用大壟高牀技術,牀寬130-140釐米,長度視需要而定,牀高10-12釐米,牀間距30釐米。

2、繁殖技術。(1)種子繁殖。7-9月,當苦蔘莢果變為深褐色時,採回曬乾、脱粒、簸淨雜質,置乾燥處備用。播種前要進行種子處理。方法:用40℃-50℃温水浸種10-12小時,取出後稍瀝乾即可播種;也可用濕沙層積(種子與濕沙按1∶3混合)20-30天再播種。另外,用95%-98%的濃硫酸處理60分鐘,也能提高種子發芽率。4月中下旬,在整好的高畦上,按行距50-60釐米、株距30-40釐米開深2-3釐米的穴,每穴播種4-5粒處理好的種子,用細土拌草木灰覆蓋,保持土壤濕潤,15-20天出苗。苗高5-10釐米時間苗,每穴留壯苗2株。也可育苗移栽。(2)分根繁殖。春、秋兩季均可播種。秋栽於落葉後進行,春播在4月下旬,以地下5釐米地温穩定到15℃以上時為宜。選擇15-20釐米苦蔘根,每根必須具有根和芽2-3個,按行距30釐米,溝深10釐米,平放覆土壓實,澆透水。

怎樣規範化栽培苦蔘 第3張

3、田間管理。(1)中耕除草。苗期要進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保持田間無雜草和土壤疏鬆、濕潤,以利苦蔘生長。(2)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每年追肥2次,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苗高15釐米時進行;第二次在8月上中旬苗高50-70釐米進行,追肥視植株生長情況適時適量進行追施。(3)排水與灌水。注意保持土壤濕潤,乾旱及時澆水,雨季要開溝排水,以免積水爛根。(4)摘花。除留種地外,要及時剪去花薹,以免消耗養分。

怎樣規範化栽培苦蔘 第4張

四、採收加工

根可在栽種2-3年後的9-10月莖葉枯萎後或3-4月出苗前採挖。刨出全株,按根的自然生長情況,分割成單根,去掉蘆頭、鬚根,洗淨泥沙,曬乾或烘乾即成。每畝可產幹品藥材700公斤左右。

怎樣規範化栽培苦蔘 第5張

苦蔘分佈於俄羅斯、日本、印度、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南北各省區等地,生長於海拔1,5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中醫認為,苦蔘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