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養殖技術>

科學生態養黃鱔技術需要注意的地方

養殖技術 閲讀(2.12W)

生態法養殖黃鱔不但能較好解決水質控制和餌料供應的問題,而且成本低,方法簡便,效益高。

科學生態養黃鱔技術需要注意的地方

黃鱔池建造。按一般建池法,池的面積為30~50平方米,池壁高0.8~1.0米,在對角處設進出水口,安裝好防逃設施。

堆好土畦。在池中堆若干條寬1~1.5米、高20~25釐米的土畦(選用含豐富有機質的土壤),用於繁殖蚯蚓和讓黃鱔鑽洞。

培 養蚯蚓。土畦堆好後,使水溝中的水保持在5~10釐米深。每平方米土畦投放大平二號蚯蚓2.5~3千克,並在畦面鋪4~5釐米厚的經過發酵的牲畜糞,作為 蚯蚓的餌料。以後每隔3~4天將上層牲畜糞鏟去,重新鋪一層,如此反覆,經14天左右,蚯蚓大量繁殖,即可投放鱔種。培養蚯蚓可為黃鱔提供春、夏、秋季的 大部分餌料。

放養密度。每平方米鱔池放養規格為每千克50尾的鱔種3~4千克,成活率可達90%以上,出池時每尾重可達100克以上。

混養田螺。鱔種下池第4天,每平方米鱔池投放10千克田螺。另外,還要在水面養些水浮蓮或浮萍。養田螺主要為了解決早春黃鱔的飼料問題;水浮蓮、浮萍能進行光合作用,增加鱔池水體溶氧量,改善水質。

飼料控制。餌料明顯不足時,需補充飼料,可補喂混合飼料。餌料過剩時,要及時將餌料打撈出池。

養好田螺。田螺攝食土壤中的微生物、硅藻類及魚類殘餌,黃鱔長大後可吞食較大的田螺,因此,應根據餌料情況補充種螺。

水深控制。水深保持在10釐米左右,並一直要有微流水。同時做好防逃、防病、防敵害等日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