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豇豆種植技術與田間管理 | 精選品種與田塊

種植技術 閲讀(2.45W)

豇豆又稱為帶豆和長豆角,是一種豆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在全國各地種植。豇豆生長適宜的温度為温暖,耐熱性強但不耐低温。江西地區可以常年種植,但也會遇到肥水管理不當、病蟲防治不及時等問題,導致豇豆產量和品質下降。

豇豆種植技術與田間管理,精選品種與田塊

1、精選品種與田塊

基於當地的氣候、生產季節、市場需求、生產習慣等因素,選擇高產、抗病、優質、豆莢外觀好、長度整齊、商品性好的品種非常重要。推薦使用之豇28-2這樣的品種。此外,為確保品種的純正,應避免盲目引進,堅決抵制轉基因品種。

豇豆種植技術與田間管理,精選品種與田塊 第2張

2、播種育苗

精選田塊

豇豆種植宜選擇土壤肥力高、土層深厚、通氣良好、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

播前準備

在收穫前一季後,要抓緊時間整理田地,清除田間的前茬殘株敗葉和雜草,以及土壤中的蟲源和菌源。考慮到豇豆的主根可以深入土壤60到80釐米,並具有廣泛的根系分佈在14到20釐米的土壤中,它具有耐旱和耐肥的特性,因此建議深翻土地15到25釐米。要施足夠的基肥,每畝地施用大約2500公斤腐熟的有機肥和30到50公斤的蔬菜專用複合肥,根據土壤肥力狀況確定。然後進行整地,使畦寬約80釐米,溝寬約40釐米,並創造深溝高畦,溝深25到30釐米,以避免田間積水。

播種時間

豇豆一般宜直播,播種時間較寬,一般在4月上旬至8月上旬,因此可根據生產和市場情況分批播種。

播種量

每畝用種量2.5kg。採用穴播,每穴三四粒、每畦兩行,穴(株)距25cm左右。

播後管理

播前澆透水,播後蓋細土厚度2cm左右,並保持土壤濕潤,覆土後噴施乙草胺等芽前除草劑,均勻噴施。

豇豆種植技術與田間管理,精選品種與田塊 第3張

3、田間管理

留好壯苗

齊苗後,根據生長情況留好壯苗,去除弱苗、劣苗。一般每穴留2根苗。

施好苗肥

原則是在基肥較足的基礎上,不宜多施肥,以防肥水過多引起莖葉徒長,影響開花結莢,一般出苗10天后至抽蔓期視生長情況澆一兩次稀薄農家肥,如人糞尿等。

搭架引蔓

豇豆植株長到五六片葉時應該開始搭建支撐結構,以便蔓葉均勻地分佈在架子上。搭建時可以選擇人字架結構,以減少陽光的遮陰並方便採收和生長,架子的高度通常為2米左右。在人工輔助引蔓時,最好選擇陰天或下午晴天進行,以避免折斷,以免對生長產生影響。

追施結莢肥

當植株初開花朵並開始結莢時,開始追肥,以增加開花和結莢的數量。在開花結莢期間,對肥水需求較多,可以在晴天大約7天左右澆一次水,在每次採收3-5次時,結合澆水追施一次肥料。通常需要追肥3次左右,以防止早衰。每次每畝地可施用800-1000公斤腐熟的人糞尿或者600公斤稀薄的枯餅液肥。

豇豆種植技術與田間管理,精選品種與田塊 第4張

4、病蟲草害防治

(1)農業防治措施

採取早豇豆-晚稻、早稻-秋豇豆或其他輪作方式,既能改良土壤、促進豇豆生長髮育,又能減少蟲源菌源、減少農藥用量。適時播種,加強苗期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蟲能力;及時清除落花殘莢,摘除病蟲莢葉,防止病蟲二次轉株為害;加強通風透光,調節田間温濕度,創造良好生長環境,降低病蟲害發生。

(2)重點防治病蟲害

幼苗期防治地下害蟲、蚜蟲,花期防治豇豆螟,及時防治鏽病、根腐病、病毒病等。

鏽病

鏽病是豆角主要病害之一,高温高濕時易發生,在始花至結果期最易感病。發病初期葉片下面出現褪綠黃白色斑點,斑點逐漸增多,直至密佈整片葉,嚴重時也為害葉柄和豆莢。病株葉片枯黃脱落,植株矮小,莢少而小,生育期縮短,最後枯瘦而死。

豇豆病毒病

病株初在葉片上產生黃綠相間花斑,以後濃綠色部位逐漸突起呈疣狀,葉片畸形,嚴重病株生育緩慢,矮小,開花結莢少。防治上以早期滅蚜蟲為主,特別是乾旱時更應注意防蚜蟲,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植株抗病力。

豆莢螟

6-9月是為害盛期,初孵化幼蟲喜蛀入嫩莢或花蕾內為害,引起落花落莢。3齡後的幼蟲大多蛀入莢果內取食豆粒,嚴重影響食用和商品價值。防治宜早,治花不治莢。

(3)科學合理用藥

病害需要通過預防來控制,而蟲害則應該抓住幼齡期進行防治。在施藥時,必須嚴格掌握劑量、次數和施藥方法,不能僅僅依靠經驗來打藥。應根據蟲情選擇在病害或蟲害發生之前或者初齡期進行施藥。此外,注意交替使用藥物,並且應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在病蟲害發生初期,除了使用化學農藥之外,還可以使用生物農藥。目前廣泛推廣應用的一些生物農藥包括Bt乳油、蘇雲金桿菌、阿維菌素、苦蔘鹼和井岡黴素,它們對於豇豆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非常好。除了使用藥物之外,還可以採用防蟲網和黃板誘殺等物理防治措施。

5、適時採收

豇豆一般在開花後12天左右就可釆收嫩莢食用,最適採摘期為嫩莢飽滿而種子痕跡未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