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旱半夏種植與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科普 閲讀(1.1W)
旱半夏種植與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穀雨前後氣温達18℃~20℃,旱半夏苗高2~3cm時,應及時破膜放苗,或苗出齊後揭去地膜,以防膜內温度過高,烤傷小苗,以後應及時澆水,追肥培土,遮蔭保墒,防止夏季倒苗。

一、中耕除草

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長期間要經常鬆土除草,避免草荒。中耕深度不超過5cm,避免傷根。因半夏的根生長在塊莖周圍,其根系集中分佈在12~15cm的表土層,故中耕宜淺不宜深,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半夏早春栽種,地膜覆蓋,在其出苗的同時,狗尾草、馬唐草、牛筋草、畫眉草、香附草、莧菜、小旋花、灰灰菜,馬齒莧、車前草等十餘種雜草也隨之出土,且數量多,往往造成揭膜後出苗困難,影響半夏的產量。因此可選用乙草胺防除半夏芽前雜草。乙草胺是一種旱田作物低毒性選擇性芽前除草劑,主要用於作物出土前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早春地面噴灑再蓋上地膜,對多種雜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具體用法用量按藥品説明書中規定)。除此之外,在人工栽培半夏中,根據季節不同還可選用不同的除草劑,如春播半夏的除草劑宜選擇穩殺特,秋播選用穩殺特和乙草胺均可,除草劑穩殺特和乙草胺均可在播種復土後噴藥,穩殺特還可在雜草出苗初期施藥。

二、摘花蕾

為了使養分集中於地下塊莖,促進塊莖的生長,有利增產,除留種外,應於5月抽花葶時分批摘除花蕾。此外半夏繁殖力強,往往成為後茬作物的頑強雜草,不易清除,因此必須經常摘除花蕾。

三、水肥管理

半夏喜濕怕旱,無論採用哪一種繁殖方法,在播前都應澆1次透水,以利出苗。出苗前後不宜再澆,以免降低地温。立夏前後,天氣漸熱,半夏生長加快,乾旱無雨時,可根據墒情適當澆水。澆後及時鬆土。夏至前後,氣温逐漸升高,乾旱時可7~10天澆水一次。處暑後,氣温漸低,應逐漸減少澆水量。經常保持栽培環境陰涼而又濕潤,可延長半夏生長期,推遲倒苗,有利光合作用,多積累幹物質。因此,加強水肥管理,是半夏增產的關鍵。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追肥4次。第一次於4月上旬齊苗後,每畝施入1∶3的人畜糞水1000kg;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畝施用人畜糞水2000kg;第三次於8月倒苗後,當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殼重新長出新根時,用1∶10的糞水潑澆,每半月一次,至秋後逐漸出苗;第四次於9月上旬,半夏全苗齊苗時,每畝施入腐熟餅肥25kg,過磷酸鈣20kg,尿素10kg,與溝泥混拌均勻,撒於土表,起到培土和有利灌漿的作用。經常潑澆稀薄人畜糞水,有利保持土壤濕潤,促進半夏生長,起到增產的作用。每次可施用腐熟的人畜糞水和過磷酸鈣。若遇久晴不雨,應及時灌水,若雨水過多,應及時排水,避免因田間積水,造成塊莖腐爛。

四、培土

珠芽在土中才能生根發芽,在6~8月間,有成熟的珠芽和種子陸續落於地上,此時要進行培土,從畦溝取細土均勻地撒在畦面上,厚約1~2cm。追肥培土後無雨,應及時澆水。一般應在芒種至小暑時培土二次,使萌發新株。二次培土後行間即成小溝,應經常鬆土保墒。半夏生長中後期,每10天根外噴施一次0。2%磷酸二氫鉀或三十烷醇,有一定的增產效果。

五、其它

噴施亞硫酸鈉液可使半夏增產。因為半夏在夏季氣温持續高達30℃時,由於高温和強光照,使半夏的呼吸作用過強,過強的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質超過光合作用所積累的物質,導致細胞原生質結構的破壞而倒苗。倒苗是半夏抗禦高温、強光照的一種適應性,對保存和延續半夏的生命起着積極作用。但就半夏生產而言,倒苗縮短了半夏的生長期,嚴重影響半夏的產量。因此,在生產中,採取措施延遲或減少半夏的夏季倒苗,是實現半夏高產優質的重要條件。在栽培中除採取適當的蔽蔭和噴灌水以降低光照強度、氣温和地温外,還可噴施植物呼吸抑制劑亞硫酸氫鈉(0。01%)溶液,也可噴施0。01%亞硫酸氫鈉和0。2%尿素及2%過磷酸鈣混合液,以抑制半夏的呼吸作用,減少光合產物的消耗,從而延遲和減少倒苗,取得明顯的增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