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段木黑木耳栽培技術要點?

科普 閲讀(1.83W)
段木黑木耳栽培技術要點?

段木黑木耳栽培技術要點黑木耳因品種不同,可分為高温型、中高温型、中温型。根據市場對黑木耳品種的需求,以中低温型品種的品質最受歡迎。現將其栽培技術簡要介紹如下:

一、耳場的選擇與處理耳場應選擇在背風、向陽、緩坡、土質厚又為砂壤的空曠地帶,場地選好後,清除場內雜草及腐枝爛葉,再撒上一些生石灰做場地消毒。

二、段木準備適宜黑木耳生產的樹種有青櫟、麻櫟等,樹齡10—12年,直徑6—10cm。伐樹的季節最好在12月上旬至1月底進行,採伐後連枝帶葉乾燥10—15天,再剔樹枝,促使枝葉上的養分迴流到主杆。在搬運過程中,要避免損壞樹皮。在接種前10—15天,按1—1.2米的長度將樹杆截段,待截面出現放射狀裂紋時,即可打孔。

三、菌種選擇栽培種應從具有菌種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單位購買。選擇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適齡菌種,要求菌絲潔白健壯、無污染。

四、接種管理接種時間以3月中旬至4月上旬,按海拔高低確定接種時間,海拔在1200米以下可在3月中旬接種,海拔1200米以上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接種。用14mm電鑽打孔,行距6cm、穴距10cm、孔深4cm為宜,不同行、穴成“品”字形錯開,邊打孔邊接種。全部接種工序當天完成,用種量為每架6—7kg。接種時要保持手、接種工具、菌種袋清潔,用5%高錳酸鉀或3%新潔爾滅對手、接種工具、菌種袋進行消毒,接種選擇無風晴天早晚接種,陰天全天接種,雨天不能接種,菌種要根據孔的大小掰成塊狀,填入接種孔,鬆緊適度,並用樹木蓋皮或玉米芯用2‰高錳酸鉀浸泡3小時晾乾用於封口,封口要錘平。

五、發菌管理早春氣温低,將接種後的耳木堆成立碼堆或條碼堆,條碼堆底層用橫木支離地面,用農膜覆蓋發菌,促進菌絲儘快定殖。發菌期間堆內温度控制在20℃左右,同時注意通風,以免造成燒堆,晴天中午揭膜換氣,晾乾耳木上的滴水,防止雜菌發生。發菌10天后,結合翻堆噴水,以後每10—15天翻堆1次,噴水後待表面水分晾乾後再蓋上農膜。雨天不能翻堆,天晴後應及時翻堆,翻堆時要將上、中、下三個部位耳木調換位置。

六、養菌管理髮菌到5月份氣温回升後,即可排棒養菌,排棒時將耳木移到出耳場,一根接一根平排在草地上,並在兩頭加墊枕木。每15天同方向翻棒1次,久晴不雨時要適當噴水,以利菌絲迅速生長。

七、出耳管理經過一段時間的排棒養菌,當耳木周身上出現大量耳芽時,及時起架出耳。出耳場應選擇三分陰七分陽的向陽場地,起架以“人”字形架為好,耳木之間留10cm的間隙,以利出耳和採收,架與架之間留30—50cm寬的走道,以利日常管理。起架後,遇小雨天氣和短期的中、大雨即可大量長耳。如遇連陰雨天氣,要防止流耳,可將耳木豎陡一點,或將耳木用薄膜蓋起來,待雨過天晴後立即揭膜通風。同時要經常清除耳場內的雜草。

八、採收當耳片長至八成熟時(半乾狀態),可進行採摘,採摘時摘大留小,採摘後的黑木耳,攤在竹蓆或紗網進行晾曬,晾曬乾為止,每次採摘後,應對耳木晾曬養菌10—15天,再進行噴水。春耳採摘結束後,不應淘汰耳木,仍應對耳場作除草防蟲管理,到秋季或第三年春還可採摘數批木耳。

九、越冬管理冬季氣温低,耳木不能出耳,但菌絲仍在繼續生長。將耳木堆成條碼堆(地面一層用橫木墊起),然後用草覆蓋保温。如耳木過幹,應補水後再碼堆覆蓋越冬。

十、病蟲害管理危害木耳的害蟲主要有蛀枝蟲、魚兒蟲、薊馬、果蠅、金邊蛾等,危害木耳雜菌主要有硃紅菌、牛皮箍、裂褶菌等。

採取的綜合防治措施有:

1.不選擇陰潮或受陽光曝曬的耳場,使用前徹底清除雜草、枯枝落葉、廢棄耳木,再用石灰水噴灑場地。

2.生產過程中,保護好樹皮,減少雜菌侵染機會。

3.加大接種量,使菌絲儘快定植。

4.加強管理,做到勤檢查、勤翻棒、適時噴水、勤除草,及時清除落葉、清溝排水,給耳木菌絲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5.對發生雜菌的耳木,颳去雜菌,創口塗抹石灰水;雜菌嚴重的耳木搬離燒燬,以免再擴散。

6.對發生蟲害的耳場,可在木耳採收後,選用高效低毒生物農藥進行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