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豇豆鏽病的介紹與防治

種植技術 閲讀(1.58W)

豇豆(學名 Vigna unguiculata),俗稱角豆、姜豆、帶豆、掛豆角。豇豆分為長豇豆和飯豇兩種,屬豆科植物。豇豆屬豆科一年生植物。莖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種。南方栽培以蔓性為主,矮性次之。蝶形花科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小葉3,頂生小葉菱狀卵形,長5~13釐米,寬4~7釐米,頂端急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兩面無毛,側生小葉斜卵形;托葉卵形,長約1釐米,着生處下延成一短距。萼鍾狀,無毛;花冠淡紫色,長約2釐米,花柱上部裏面有淡黃色鬚毛。莢果線形,下垂,長可達40釐米。花果期6~9月。

豇豆鏽病的介紹與防治

豇豆要求高温,耐熱性強,生長適温為20~25℃,在夏季35℃以上高温仍能正常結莢,也不落花,但不耐霜凍,在10℃以下較長時間低温,生長受抑制。豇豆屬於短日照作物,但作為蔬菜栽培的長豇豆多屬於中光性,對日照要求不甚嚴格,如紅嘴燕、之豇28-2等品種,南方春、夏、秋季均可栽培。豇豆對土壤適應性廣,只要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田塊均可栽植,豆莢柔嫩,結莢期要求肥水充足。豇豆是攀援植物,所以在幼苗長到30cm以上時需要及時搭建高度約2米的架子, 材料通常選用蘆葦、細竹竿、細木條等,其頂部枝頭具有纏繞攀爬習性,會自行向上攀爬。

豇豆的地理分佈

原產於印度和緬甸,主要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和温帶地區。中國各地常見栽培。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豇豆鏽病的介紹與防治

該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嚴重時也可為害葉柄和種莢。初期葉背產生淡黃色小斑點,逐漸變褐,隆起呈小膿皰狀,後擴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紅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後期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使葉片變形早落。有時葉脈、種莢上也產生夏孢子堆或冬孢子堆。種莢染病,不能食用。此外,葉正背兩面有時可見稍凸起的慄褐色粒點,即病菌的性子器;葉背面產生黃白色粗絨狀物即鏽子器。

豇豆鏽病由豇豆屬單胞鏽病和豇豆單胞鏽菌引起。系單主寄生鏽菌,能產生性孢子、鏽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及擔孢子,是專性寄生菌,只為害豇豆。我國北方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翌春日均温度21--28℃,具水濕及散射光條件,經3--5d冬孢子萌發產生擔孢子,借氣流傳播,產生芽管,侵入豇豆葉片為害,同時產生性孢子和鏽孢子。鏽孢子成熟後,在豇豆葉上萌發侵入為害,後形成夏孢子堆,產生夏孢子。夏孢子成熟後借氣流傳播,又進行多次重複侵染,直到秋後,或植株生育後期條件不適,才形成冬孢子堆,產生冬孢子越冬。但南方病菌主要以夏孢子越冬和越夏。日均温23℃,相對濕度90%,潛育期8--9d。在日均温穩定在24℃、連陰雨條件下,容易流行。

豇豆鏽病的防治方法:

①發病初期開始噴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50%萎鏽靈乳油800倍液,或50%硫磺懸浮劑200倍液,或30%固體石硫合劑150倍液,或25%敵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65%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25%敵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每隔10--15d1次,連續2--3次。

②不要在雨前澆水,春、秋豇豆不要連片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