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猴頭菇畸形怎麼辦

種植技術 閲讀(1.56W)

猴頭菇(學名:Hericium erinaceus),是中國傳統的名貴菜餚,肉嫩、味香、鮮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頭、熊掌、海蔘、魚翅)之一。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稱。這種齒菌科的菌類,菌傘表面長有毛茸狀肉刺,長約1~3釐米,它的子實體圓而厚,新鮮時白色,幹後由淺黃至淺褐色,基部狹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徑3.5~10釐米,遠遠望去似金絲猴頭,故稱“猴頭菇”,又像刺蝟,故又有“刺蝟菌”之稱。猴頭菌是鮮美無比的山珍,菌肉鮮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葷”之稱。

猴頭菇畸形怎麼辦

猴頭菇的形態特徵

猴頭菇,外形似猴子的頭,因而得名。孢子透明無色,表面光滑,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大小約 6.5 - 7.5 & micro; m×5×5.5。菌絲細胞壁薄,具橫隔,有鎖狀聯合。菌絲直徑為10-20。是四大名菜(猴頭、熊掌、海蔘、魚翅)之一。子實體呈塊狀,扁半球形或頭形,肉質,直徑5-15cm,不分枝(與假猴頭菌的區別)。新鮮時呈白色,乾燥時變成褐色或淡棕色。子實體基部狹窄或略有短柄。菌刺密集下垂,覆蓋整個子實體,肉刺圓筒形,刺長1-5cm,粗1-2mm,每一根細刺的表面都佈滿子實層,子實層上密集生長着擔子及囊狀體,但子上着生4個擔孢子,並且野生的猴頭菇一般成對生長。

猴頭菇畸形怎麼辦?

猴頭菇在栽培過程中,常由於通氣不良,水分管理不當,或温度過高,濕度偏低等原因,引起子實體發育不良產生畸形。如生長中片面強調濕度,通風透氣差,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1%時,就會不斷刺激子實體基部產生分枝,形成珊瑚狀,以致不能形成球狀子實體,影響產品質量。若遇25℃以上的高温,加上空氣濕度低時,則易出現不長菌刺的光禿形子實體。

防止和克服畸形猴頭菇的主要辦法是:出現珊瑚狀子實體時,應加強通風透氣,促進子實體健壯生長,其症狀就能很快消除,對已形成珊瑚狀的幼蕾,應立即將它連同表面的一層培養料一起挖去,條件適宜就能長出正常的子實體。產生光禿形於實體時,則要加強水分管理,採用向空間噴霧化水或地面灑水;以降低温度和補充水分。此外,由於菌種傳代次數過多,種性退化,產生畸形猴頭菇時,應採取提純復壯,培育優良菌種,提高種性和純度。

猴頭菇栽培中,由於栽培管理生態失控,常出現畸形怪狀菇體,直接降低商品價值和影響生產者經濟效益,因此成為生產中的一個難點。這裏介紹畸形菇類型、體態,發生原因及避免措施。

一、光禿無刺型:

菇體呈簇狀分枝,個肥大,表面皺縮粗糙,無刺毛,肉質鬆脆,略黃褐色,香味正常。發生原因主要是温度偏高,濕度偏低,常在25℃情況下子實體水分蒸發量過大,而濕度又沒及時跟上,致使不長刺毛,則形成光禿菇。預防辦法:注意控温保濕,當氣温超過25℃時,野外菇牀栽培的,應早晚揭開蓋膜通風,白天把兩頭蓋膜打開,使其透氣;畦溝灌水降低地温、空間噴灑霧化水增加濕度,保持相對濕度90%以上;並把蔭棚遮蓋物加厚,減少陽光透進,降低水分蒸發。

二、珊瑚叢集型:

菇體基部多次分枝叢集,形似珊瑚,明顯可看到一條似根狀的菌索與培養基相連。這種子實體有的在出菇期就死亡,有的能繼續生長髮育,小枝頂端不斷膨脹,形成多個狀態的小子實體。其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濃度沉積過多,刺激菌柄不斷分化,抑制中心部位的發育,致使形成不規則的珊蝴狀;也有的因為培養料中含有芳香化合物殺菌物質,使菌絲生長受到抑制或刺激;常因保温保濕,忽視通風換氣,在這種飽和的濕度和靜止空氣條件下,逼使子實體向異常發展。預防辦法:(1)加強通風換氣,改善環境條件。(2)培養料選擇時,注意剔除杉、鬆、樟、楊槐等含殺菌物質的樹木。(3)已形成珊瑚狀的子實體,在幼小時立即將它連同表面培養料一起刮掉,然後再行培養,還可照常出菇。

三、色澤異常型:

菇體色澤變黃,菌刺短而粗;有的子實體發紅色,或幼菇開始到成熟均呈粉紅色,其菇體味帶苦。此類色變的原因,主要是温度偏低,常因秋冬季栽培,氣温突降,子實發育生長階段低於10℃,菇體便發紅,並隨着氣温下降,色澤加深。有的因通風時,子實體受到直流風刺激,菇體萎黃。對色變的菇,應區別病因對症處理。因低温引起的,則在安排接種時,就要考慮到接種後25天左右,當地氣温以不低14℃為妥,以此為界往前推算最佳接種期,即可迴避低温所害。升温辦法:野外畦栽可把蓋膜蓋密,中午氣温高時通風,並把遮蓋物拉稀,引光增温;同時儘量避免通風直吹菇體上,或在風口處的菇袋上,蓋濕紗布。

四、萎縮黴爛型:

菇體前期長勢正常,中間刺毛萎倒,菇體皺縮;有的菇體變褐發黴。前者常因温度過高,空氣乾燥,明顯缺水,以致停止生長,逐漸萎縮乾枯。應及時噴水空間,微量噴霧在菇體上使其恢復。如發現菇體黴爛的,則為病害或黴菌侵襲,應加強通風,降温。已出現黴爛的及時挖除,並局部塗抹3%的漂白粉水或1%白灰水,控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