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行情>市場>

養馬賺錢嗎?

市場 閲讀(2.22W)

中國的馬產業還處於世界較低水平,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縱觀外國馬業歷史,都會經歷陣痛,必然有由盛到衰,再由衰向娛樂第三產業(一個龐大的產業)轉型的歷史過程。如果現在投資馬業,絕對會有很好的前景,因為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馬業可以説是曙光初現,人民對馬術和賽馬的娛樂需求越來越大。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前途光明是因為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處於上升階段,馬業發展的趨勢已經確立,參照其他發達國家的狀況,發展潛力巨大。大型養馬場 馬術娛樂部 賽馬場等都集中在大城市,以及旅遊城市。隨着人們對健康休閒的追求,馬術俱樂部和旅遊景區觀光騎馬的生意也日漸紅火起來。“騎馬可以健身美體、修身養性,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羣。其中以孩子居多,而女孩更是馬術的主力。 “這些孩子的家長多數都抱着讓孩子鍛鍊膽量、修養氣質的想法,尤其是一些富豪、企業家、外國駐華外交官及家屬等,更希望通過騎馬來培養孩子優雅大方的氣質。

養馬賺錢嗎?
 隨着馬術的普及,精明的生意人也開始把目光轉到了馬的身上。 “他們為了方便談生意,往往會租上兩匹馬,由俱樂部派車送到騎乘地,或者在海邊,或者在山腳,而生意雙方騎着馬遛着彎就把生意談成了。 ”張杜烽笑道,這種談生意的方式已經越來越普遍,“請客吃飯、桑拿洗浴、打高爾夫那樣都得一兩千元,租一匹馬也不過一天才500元左右,還顯得有新意。 ”  根據馬匹的用途,可將馬匹分為:騎乘馬(輕型馬)和挽馬(重型馬,俗稱拉車馬)。一般來説,騎乘馬的價格高於挽馬的價格。  根據馬匹的血統,可將馬匹分為:熱血馬(聰明、快速,適合作,但體質和耐力差,個性強,不適合休閒騎乘)、温血馬(性情温順、聰明,適合作多種用途的競技馬和休閒騎乘馬)和冷血馬(身強力壯,適合拉車、農用)。它們的價格依次遞減。 一匹國產馬的價格約在兩三萬元,外國馬需要四五萬元,血統純正的好馬則需要數百萬甚至上千萬。 馬的飼料資源也很豐富,含纖維較少的優質穀草、羊草的青乾草、夏秋季的青牧草是馬最好的飼料。適口性好、質量好的農作物豆科和玉米秸稈也可作為馬的粗飼料。加工鮮嫩果穗剩餘甜玉米、糯玉米秸稈陰乾後更是馬的好飼草。玉米、熟豆粕、燕麥、麩皮是馬的安全飼料,日糧中應占有一定比例,能夠滿足成年馬對能量的全部需要。有條件的農户最好種植牧草,早期收穫的鹼茅和苜蓿,可以滿足育肥馬對蛋白質的需要。

馬是六畜之首,既充當生產資料又充當生活資料,軍用、役用、食用、體育用、娛樂用……可謂用途廣泛,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漫長的歲月流逝和迅捷的經濟變遷中,馬的主要用途不知不覺間從戰爭工具到運輸工具,又從運輸工具到休閒工具的角色轉換,已具有了一種特殊的價值。今天從產業角度説馬,我們還得將其歸入頗具"另類"色彩的特種養殖,讓它暫且委身與蛇、蠍、龜、鼈之類為伍,作為"新六畜系列"的壓軸篇了。

傳統馬業躑躅前行我國的馬大多分佈在北方地區,即蘭州以西的新疆、青海,以北的內蒙古、東北,以東的華北,以南的四川山地、雲貴高原。東北、西北、華北的馬匹,約佔我國馬匹總數的75%。

周秦以來,西北地區(陝、甘、寧、青、新疆)就成為我國曆史上首屈一指的產馬區。2000多年前到隋唐時代,這裏建立了許多規模很大的養馬場,逐漸成為中國主要的良馬產地。秦始皇時,在邊郡設立牧師苑,當時中國有組織地建設國家養馬場即由此發端。漢唐時代養馬最盛,也最為成功。盛唐時期,馬匹繁衍到了上百萬,而當時的人口不過3000萬至5000萬,可見那時的馬產業是多麼發達。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發展耕畜採取了保護和獎勵政策。在積極發展馬匹數量的同時,注意馬匹質量的提高,除本種選育外,還引入優良品種進行雜交改良、培育新品種並取得了顯著成績。1952年和1949年比較,馬匹數量增長了25.7%;1963年經過調整,養馬業在"三年自然災害"後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1977年已達1144.7萬匹,居世界之首。但是,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傳統意義上以役用、軍用為主要開發目的的馬產業,卻漸漸地只能躑躅前行,已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當然,我國的農業機械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得有一個較長的推進過程,當前農業生產還需要大量役畜,發展馬業仍要着眼於役用。在農牧區更應注重培育乘挽或挽乘兼用型馬,以適應各種使役的需要。

此外,食用馬也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馬奶和馬肉獨特的營養價值正逐漸為人們所認識,以生產馬肉、馬奶為主的馬類產品在一些地方逐漸旺銷。1989年的農業部統計資料中,肉馬出欄46.5萬頭、產馬肉4.4萬噸,而到2001年,僅新疆一地生產的馬肉就接近4萬噸。這對我國傳統馬業的發展,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目前,全國牧區有300多萬匹馬,每年應有約40萬匹產駒母馬。如能利用其中的10萬匹,一年擠4個月奶,按均產500公斤計,年總產奶即可達5萬噸。用其加工成酸馬奶出售,每匹馬年收入在1000元以上,僅此一項就能創利潤1億元。我國目前馬肉的年出口量為4萬噸,還能創匯6000多萬美元。

馬肉、馬奶及衍生產品在一些地方頗得消費者青睞。馬肉瘦肉多、脂肪少,必需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馬奶屬白蛋白類乳品,乳脂球小,脂肪酸含量高,宜於人體消化吸收,能降血脂,有着較好的生物學價值。時下市場暢銷的馬腸子,是馬肉的深加工產品,價格遠高於馬肉,每公斤達25元。乳酸馬奶對許多慢性疾病有較好療效,馬奶又可加工成馬奶酒,市場價格在每公斤10元以上。

馬的皮、毛、血、骨、蹄、臟器等副產品都能綜合利用,還可用馬胃液、馬血清和孕馬血清等生產醫療和生物製品,馬尿和馬糞也能通過深加工被充分利用,孕馬尿現在已成了新的生物高科技產品。但是,與日益壯大的羊、牛、豬、雞、魚等產業相比,以生產資料市場和物質生活資料市場為主要開發對象的馬產業,畢竟處於相對萎縮的轉折時期。尋求馬產業新的發展空間,使之由過去以軍用、役用、食用為主的單一功能轉向包括體育、娛樂等休閒功能在內的多功能、多用途的綜合開發,已成為必然的選擇。

 "馬文化"帶動產業轉型

放眼世界,馬產業在新的經濟環境下的發展已然是"別有洞天"了。2000年,在美國的一個拍賣會上,一匹純種馬以1960萬美元成交。這等價值昂貴的"天價馬",國外可謂司空見慣,在美、英、法、德等國家,良種馬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英國的良馬配種,成功一次就需支付5萬英鎊。良馬之所以在歐美身價顯赫、備受推崇,與這些國家內涵豐富的"馬文化"有關。歐美多年流行的賽馬,不斷推動馬產業的發展,賽馬不僅活躍於競技體育領域,還作為博彩業的一部分被納入了商業領域,其交互作用大大提高了馬的身價。因此,馬產業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支柱產業之一,比如澳大利亞的馬產業,就是僅次於礦產資源出口、旅遊的第三大支柱產業。

西風東漸,隨着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以及體育界更廣泛地參與奧運馬類賽事,馬術、賽馬、"盛裝舞步"等,還有諸多馬上娛樂項目,在中國都正方興未艾,從而給馬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北京長城腳下有一個"陽光山谷",高級別墅成羣的青山綠水間,坐落着亞洲最大的室內賽馬場,中國國家馬術隊長年在此集訓。這裏有上百間馬廄,國內外名馬雲集,各自身價不菲。每到週末或節假日,許多市民乘興而來,盡情享受養馬、馴馬、騎馬、賞馬的樂趣。這種新的休閒方式,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我國中高收入人羣中流行,經過10多年發展,廣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都市的近郊,已經出現了上百家初具規模的馬術俱樂部。

改革開放後,我國競技體育恢復了馬類項目。1979年中國馬術協會成立,1982年加入國際馬術聯合會;1983年起,全國性馬術競賽活動、奧運會三個馬類賽項(障礙賽、盛裝舞步和馬術三日賽)、民間民族馬術運動也漸次恢復。馬類體育比賽的目標同其他項目一樣明確,就是要爭金奪銀,因此幾乎國內所有級別的運動隊都在紛紛從國外購買洋馬,甚至連教練都要從國外高薪聘請。據不完全統計,七運會以來,僅從國外購買洋馬這一項的費用就高達數千萬元。

目前,國產馬的價格尚低,儘管已從前些年的低谷走出,但每匹能賣上個上萬元,就算不錯的身價了。新疆曾經賣出一匹自己繁育的"寶馬",也不過13萬元。我國具有培育良馬的基礎,優良種馬品類資源不少,僅新疆就有伊犁馬、焉耆馬、巴里坤馬等,都是史冊留名的好馬,就全國而言則有更多品種可供篩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馬術隊曾經與昭蘇種馬場和軍馬場合作,採用曾在重要賽事奪金的國外洋馬進行品種改良,培育出的許多雜交品種性能都不錯,一些馬匹代表新疆參加比賽還拿了很好的名次。

北京已經取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在中國境內進行奧運馬類比賽項目,對我國這個領域的運動將是一個非常大的推動。未來,以馬為主的各種娛樂活動也將更為廣泛地興起。這些,都為我國馬產業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極大的空間和市場。在馬從"六畜"行列的顯赫位置逐漸淡出,並開始向"另類經濟"尋求立足之地的同時,堪與比肩的"蛇"、"蠍"、"龜"、"鼈"們也各得其所,標誌着新型特種養殖業正悄然興起,"六畜"家族的"另類"成員多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