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行情>市場>

養蟹賺錢嗎?

市場 閲讀(1.24W)

我國河蟹產業的現狀

我國的河蟹於20世紀90年代初形成產業規模,之後以年均約30000噸的增幅迅猛發展,2006年達到了450000噸,已經成為我國享譽世界、獨具特色的水產新興產業。它經歷了由沿海到內地、由天然撈苗到人工生態育苗、由粗養到圍網精養這三個極具標誌性的發展階段。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説,我國的河蟹產業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基礎理論研究以及養殖實用技術推廣,在世界上都是一枝獨秀。

養蟹賺錢嗎?

但是,我們在蟹業發展的同時卻面臨着三大尷尬:一是優質大閘蟹產量所佔的比例逐年下降。20世紀90年代進入國內4大河蟹批發市場的成蟹,雌雄平均規格在200克左右的比比皆是,而現在能達到175克就可以獨領風騷了。二是正宗長江大閘蟹品性退化。過去那種“青背白底黃毛金爪”滿身光澤的大閘蟹已十分罕見,而體黑肢短爪烏個小的變種河蟹卻充斥於市。三是養蟹單位面積、效益一年不如一年。20世紀90年代湖泊散養河蟹投人與產出比一般在1:5以上,而如今能達到1:3就相當不錯了。究其原因,我認為既不是技術上出現了難以突破的瓶頸,也不是受制於市場價格因素的衝擊,而是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宏觀決策跟不上河蟹產業迅猛發展的步伐,出現了嚴重的滯後和一些不應該有的偏差。管理也是一門科學.但願我的一家之言,對讀者能有所啟發。

二、湖泊養蟹的現狀

首先應該明白一個道理:不是所有湖泊水域都能養殖河蟹的。行政決策部門要聽取水產專家的意見,對轄區內的湖泊水域進行科學分類,哪些是適宜養殖的?哪些是經過改造和培植資源後可以養殖的?哪些是根本不能養殖的?哪些適合粗養?哪些可以進行精養或半精養?各地湖泊水域情況不同,切忌一哄而上盲目發展。以湖南省華容縣為例,3公頃以上的湖泊有20多個,可真正適宜於養蟹的還不到一半。20世紀90年代養蟹的7個湖泊個個能夠賺到大錢,而現在所有的湖泊都在養蟹,能賺錢的只剩下兩三個,其餘的湖泊則基本上處於虧損狀態,養蟹效益早已今非昔比、大不如前,這就是一哄而上盲目發展造成的惡果。

三、湖泊養蟹的前景如何

如前所述,我國真正的優質商品蟹只能產於天然湖泊,而不可能產於稻田、池塘等小水面和高密度精養,這是已經被各地養蟹實踐所證實了的科學結論。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湖泊養蟹的前景十分廣闊,怎麼評估也不會過分。但湖泊養蟹所面臨的3大現實又不容樂觀:

(1)養殖面積趨於飽和。長江流域從東往西數,東太湖圍欄養蟹早已到了見縫插針的地步,由於在國計民生中水遠比蟹重要,2007年無錫藍藻一鬧影響太大了,證明太湖超負荷養殖明顯有悖於以人為本的國策,所以政府勢必會對太湖圍欄養蟹採取限制措施,以還福於民。塥湖、長蕩湖養蟹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達到了飽和,再擴大規模已無潛力可挖。鄱陽湖區因水位落差大,好多外地投資者都乘興而來,鎩羽而歸;有名的赤湖資源再好,因與鄱陽湖和長江通連,養蟹效益有限。號稱“千湖之省”的湖北省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湖湖有蟹,20000公頃的洪湖早已為遼蟹盤踞,習慣成自然,一時半會你還“趕”它們不走。湖南的情況同湖北一樣,湖泊資源退化,河蟹越養越小,遼河蟹與長江蟹為爭奪地盤一直在捉對廝殺。

(2)污染日趨嚴重。太湖無須再説,安徽的巢湖、江蘇的洪澤湖都分別在20世紀80年代和21世紀初期養蟹紅火過一陣,它們就像孿生兄弟一樣,也都在工業污染的折磨下風光不再。而湖泊投肥養魚技術的普及,使兩湖及內陸地區的湖泊迅速富營養化,湖湖都是臭水,其結果是鰱鱅魚大豐收河蟹大減產。

(3)養殖技術嚴重滯後。新加入養蟹隊伍的不説,就是多年養蟹的“老兵”,如何辨種、投苗、管理和捕撈,都還相當盲目,有的還常鬧笑話。試問身處知識經濟時代,不懂技術如何養蟹?儘管我國河蟹總量年年遞增,優質蟹產量卻呈萎縮趨勢,根源也就在以上三點。物以稀為貴,市場上劣質蟹產量越多,價格還有可能下跌,而優質大閘蟹的價格仍有向上攀升的市場空間。那麼,怎樣才能佔得這個先機呢?可以預見的是:得技術者得天下,有資源者定乾坤。

四、建立蟹業准入制度

1997年是我國蟹業發展的鼎盛時期,養殖河蟹進入了“暴利時代”,各地盲目發展,不法供種商乘機以次充優牟取暴利,整個養蟹業在狂熱中藴含着巨大的隱患。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我向政府部門提出了建立蟹業准入制度的初步構想,主要內容包括:(1)科學界定養蟹水域,不能養蟹的水域不要擠進圈子裏來湊熱鬧。(2)人工育苗(當時還沒有土池育苗)場的資質要進行考核,親本要進行鑑定,劣質親本不准許下池布苗。(3)嚴格流域水系界限,蟹種不準跨流域放養。也就是説,不允許遼河苗、甌江苗進人長江流域各省水域養殖。

稻田養河蟹是一項新興的水產養殖業,又是一種集約經營的方式,它可使水稻少施1次肥料,又可拉加稻穀產量,使蟹、稻獲得雙豐收。稻田養河蟹具有投資少、管理方便、經濟效益高等特點。一般投放蟹苗,飼養16~17個月,畝產成蟹可達50~80千克。如果投放幼蟹養1年,畝產成蟹可達50~70千克,畝產值達萬元以上。據研究,連續3年養蟹的稻田,耕層0~15釐米的土壤有機質提高1倍左右。可見,稻、蟹共生的結構模式,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城市、郊區發展稻田河蟹養殖,對於服務“菜藍子”工程和農村脱貧致富,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稻田養蟹準備

養蟹的稻田,應選擇水源豐富,水質清爽無污染,進、排水方便,保水性好的單季稻田,前茬作物一經收割離田,要及時搞好規劃和整修。(1)開溝作畦:根據稻、蟹共生的需要,在稻田四周離田埂1.5~2米外開挖一條圍溝,圍溝中間每隔2.5米挖畦溝與圍溝通連,溝寬0.5米,深0.6米。畦面供種稻,溝內供養蟹。(2)人造蟹洞:為避免河蟹掘穴造成水溝淤塞,在水溝溝坡離畦面25釐米處,每間隔40釐米左右,用直徑12~15釐米的扁圓形棍棒,戳成與畦面成15度斜角,深20~30釐米的洞穴,供河蟹隱蔽穴居。為防止河蟹相互格鬥致殘,兩坡間的洞穴以交錯設置為宜。(3)清田消毒:田塊整修結束後,每畝用生石灰30~35千克,化水後,全田潑灑,以殺滅敵害,預防病菌蔓延。(4)田塊的選擇:養蟹稻田要求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水質清新,田四周築寬1.3~1.5米、高0.8米的田埂並夯實,田埂上圍起高 0.75~0.80米的鈣塑板,或其它光滑的材料均可,用毛竹固定,稻田內開溝,使稻田成田字型的小塊,溝寬0.8~1.2米、深0.6米,溝內種植水葫蘆、浮萍等,每小塊田設1~2個食台。(5)防逃設施:河蟹善逃,因此必須築好防逃設施。具體方法是:沿田岸挖深溝,用磚砌或安裝薄水泥板平田岸。根據田塊大小,在田裏挖“井”字型或“十”字型的蟹溝。蟹溝一般寬50釐米,深80釐米,同時也可挖幾個1.5~2米見方,深80釐米的蟹溜。防逃措施是稻田養蟹成敗的關鍵,也是資金投放的重點。因此,防逃材料既要牢固耐用,又要求施工嚴格。通常四周田埂要用水泥板或磚塊砌成兩面光滑的防逃牆,牆高0.5米,牆基下埋0.2米左右,牆體三面脱空,沒有條件的地方,也可在田岸上每隔2米打一根小木樁,將油毛氈豎着鋪開,用鉛絲或木條將油毛氈固定在木樁上。還有一種做法是在稻田四周砌一條高1米以上,內面光滑的圍牆,基部進水口4個,離水面60釐米以上處,用1條15釐米寬的硬塑料薄板,彎成弓形插入即可。此法具有成體低、防逃性好的特點。進、出水口要用鐵絲網圍攔,做到內可防蟹逃之患,外可防敵害進田。

二、稻田養蟹中水稻的管理

稻田養蟹,對水稻應選擇抗病蟲害、抗倒伏的品種。採取少耕直播或常規移栽均可。管理措施着重協調稻、蟹共生的矛盾。(1)施肥:以有機肥為主,以減少對河蟹的毒害,另一方面有些有機肥還可作河蟹的飼料。在施足基肥情況下,通常以餅粕作追肥為佳,儘可能減少追肥次數,尤其要減少化肥的追施次數和數量。確需用化肥作追肥時,宜用尿素,每次畝用量控制在7.5~10千克。最好不施過磷酸鈣和碳酸氫銨,因這二種化肥對蟹種有影響,應慎重使用。(2)水質管理:養蟹的稻田,需經常保持畦面有3~5釐米深的水,不任意改變水位或脱水烤田,確需烤田時,只能將水位降至畦面無水層止,分次進行輕烤田,防止水體過小而影響河蟹的正常蜕皮生長。(3)病蟲害防治:河蟹尤其是蟹苗對農藥比較敏感,所以凡養蟹的稻田,在選用抗病蟲害水稻品種的前提下,應儘量避免使用農藥,也要注意不可讓周圍農田的藥劑水流入。如必須使用農藥時,應選擇高效低毒的農藥。

可採用三種辦法施藥:一是選用樂果、殺蟲脒、葉蟬散、稻瘟淨、井崗黴素等對河蟹毒性低的農藥;二是準確掌握水稻病蟲發生時間及其規律,對症下藥,或選擇幾種農藥混合噴施,進行兼治,擴大防治對象,以減少用藥次數;三是用藥方法要噴施,施藥時應先灌水,改藥液潑灑為噴霧,改高容量粗噴霧為低容量細噴霧或彌霧。儘量減少農藥散落地表水面,施藥後結合換水,進行1次套灌,確保田間水體清新,避免農藥污染造成蟹死亡。另外採取隔日噴施。用藥後要加強觀察,發現河蟹有迴避反應(出洞亂爬),應及時換水。

三、稻田養蟹中河蟹的飼養管理

(1)種植水草:水稻播種或定植後,水溝水面要及時種植細綠萍、水葫蘆、水浮蓮等水生植物,供河蟹作青餌料,也可供河蟹活動和棲息的場所。(2)蟹种放養:6月上旬,向田中進水30釐米深,插秧1~2天后,將規格為每千克100~200只,體質健壯、肢體完整的蟹种放入田中,放養量每畝 2000~2400只。放養時要均勻,防止局部蟹種過密而互相格鬥致殘,影響成活率。(3)投喂餌料:河蟹以蚯蚓、螺蜆、低值貝類、小魚、蝦等餌料為主,搭配畜禽飼用的高質量混合餌料,或玉米、小麥、南瓜絲、穀類等植物性餌料。每天投餌量為河蟹總個體重的5%~8%,並視田間剩餌的多少再確定翌日的投餌數量和品種。投餌定時在下午傍晚為好,定位於水溝岸邊上,或投喂在預設的食台上。河蟹每增重0.5千克,需精餌料1千克。(4)水質調節:養蟹稻田每3~5天換1次水,盛夏高温期每天換1次水,換水放在每天上午10時左右,每次換水量為田間規定水體的1/3~1/2。水位要保持離水稻畦面15釐米。換水時水温温差不能大於3℃,還要防止急水衝灌進田,影響河蟹生長。(5)消毒補鈣:河蟹養殖期內,每月畝用生石灰10~15千克,化成液體潑灑1次,以殺滅病菌和驅除敵害,並經常補充河蟹需要的鈣質營養。(6)五查五定:養殖期間要堅持每天巡塘檢查1~2次。查有無剩餌,定當天投餌品種和數量;查水質水體,定換水時間和換水量;查防逃設施是否牢靠,定維修加固措施;查有無敵害,定防範辦法;查有無病蟹和死蟹,定防治挽救措施。

四、稻田養蟹與水稻收割後的管理

水稻在10月下旬或11月收割離田後,為延長河蟹養殖期,通常水溝內仍保持九成滿的水位,以滿足河蟹對水體條件的要求。適量投飼,做好防逃,按市場需要起捕,捕蟹通常在夜間,先放乾溝內水,等多數河蟹爬出洞穴,借燈光捕捉,捕後再放水,如此反覆捕捉3個夜晚,大部分可捕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