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大蒜大蒜葉枯病的綜合防治

種植技術 閲讀(2.06W)

大蒜 Allium sativum L.(Garlic)屬百合科葱屬,以鱗莖入藥。春、夏採收,扎把,懸掛通風處,陰乾備用。6月葉枯時採挖,除去泥沙,通風晾乾或烘烤至外皮乾燥。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圓錐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質鱗皮,剝去鱗葉,內有6~10個蒜瓣,輪生於花莖的周圍,莖基部盤狀,生有多數鬚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剝去薄膜,即見白色、肥厚多汁的鱗片。有濃烈的蒜臭,味辛辣。

大蒜大蒜葉枯病的綜合防治

大蒜的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具強烈蒜臭氣。鱗莖大形,具6~10瓣,外包灰白色或淡紫色於膜質鱗被。葉基生,實心,扁平,線狀披針形,寬約2.5釐米左右,基部呈鞘狀。花莖直立,高約60釐米;佛焰苞有長喙,長7~10釐米;傘形花序,小而稠密,具苞片1~3枚,片長8~10釐米,膜質,淺綠色;花小形,花間多雜以淡紅色珠芽,長4毫米,或完全無珠芽;花柄細,長於花;花被6,粉紅色,橢圓狀披針形;雄蕊6,白色,花葯突出;雌蕊1,花柱突出,白色,子房上位,長橢圓狀卵形,先端凹入,3室。蒴果,1室開裂。種子黑色。花期夏季。

大蒜葉枯病的綜合防治

大蒜葉枯病是大蒜上常見的病害之一,各菜區均有不同程度發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蒜。大蒜生長期間降水次數多、雨量大的年份發病重。發病嚴重時常造成病葉枯死、植株早衰、蒜頭減產、蒜薹黴爛,直接影響產量。

大蒜葉枯病的發病特徵

初呈花白色小圓點,後擴大呈不規則形或橢圓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上部長出黑色黴狀物,,在上散生許多黑色小粒。為害嚴重時全株不抽苔。

大蒜葉枯病的發病規律

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亞門枯葉格孢腔菌Pleospora herbarum ( Fr.) Rabenk侵染所致。在春播大蒜栽培區,病菌主要以菌絲體或子囊殼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翌年產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後病部產生分生孢子隨氣流和雨滴飛濺進行再侵染。秋播大蒜出苗後,病殘體上產生的分生孢子隨氣流、雨滴飛濺傳播,降落在蒜葉上,引起侵染髮病。病菌該菌為弱寄生菌,常伴隨霜黴病或紫斑病混合發生。病菌對温度的適應性較強,但需要較高的濕度。降雨和田間高濕是病害流行的必要條件。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大蒜葉枯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梅雨季節。大蒜病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一般在地勢低窪、排水不暢、偏施氮肥、葱蒜類蔬菜混作、植株受傷、植株生長瘦弱和連作的田塊發病重。年度間梅雨季節或秋季多霧、多雨的年份發病重。

大蒜葉枯病的綜合防治方法:

1、種子消毒。播種前用50℃的温水浸種30分鐘或0.5%代森銨、福美雙拌種,進行種子消毒。2、土壤處理:土壤消毒可用福美雙與五氯硝基苯1:1混合,每畝500-750克,兑400倍乾土混勻,在翻地前撒施土表。

2、開溝排濕。早熟大蒜播種期是9-10月,正值雨季後期,土壤潮濕,易爛種死苗及誘發大蒜葉枯病的發生。特別是稻茬田,要開溝排水,降低土壤濕度,有利於出苗,減輕病蟲草害。

3、增施農肥。大蒜鬚根少,吸收力弱,故需土壤疏鬆和豐富的有機質。提倡以農家肥為主,增施磷、鉀肥。通過培肥地力,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70%代森錳鋅每畝200克進行噴霧,隔7-10天再防一次;發病盛期可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施保克每畝50克進行防治,也可用百菌清、瑞錳鋅等廣普性農藥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