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油麥菜病毒病的識別和防治

種植技術 閲讀(1.64W)

油麥菜,又名莜麥菜,有的地方又叫苦菜,屬菊料,是以嫩梢、嫩葉為產品的尖葉型葉用萵苣,葉片呈長披針形,色澤淡綠、質地脆嫩,口感極為鮮嫩、清香、具有獨特風味,含有大量維生素和大量鈣、鐵、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營養成分,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鳳尾”之稱。

油麥菜病毒病的識別和防治

油麥菜的形態特徵

油麥菜屬菊科,是以嫩梢、嫩葉為產品的尖葉型葉用萵苣,葉片呈長披針形,它的長相有點像萵筍的“頭”,葉細長平展,筍又細又短。從血緣關係看,油麥菜屬於葉用萵苣的一個變種——長葉萵苣,與人們熟悉的生菜相近,所以又名牛俐生菜。它的色澤淡綠、長勢強健。抗病性、適應性強、質地脆嫩,口感極為鮮嫩、清香、有“鳳尾”之稱。

油麥菜病毒病的識別和防治

油麥菜病毒病的症狀:

全生育期均可發病,前期發病早的對產量影響大。苗期染病:長出幾片真葉後即顯症,葉上出現淺綠和深綠花葉斑駁。有時現明脈,葉片皺縮扭曲。成株染病,病株明顯矮化,葉片不規則扭曲。

油麥菜病毒病的病原:

Lettuce mosalcvirus(LMV),稱萵苣花葉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稱黃瓜花葉病毒,萵苣花葉病毒屬馬鈴薯Y病毒科、馬鈴薯Y病毒屬,粒體線狀,長750nm,稀釋限點10~100倍,體外保毒期2~3天,失毒温度55~60℃,可通過汁液接觸或蚜蟲傳毒。

油麥菜病毒病的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毒源來自於鄰近菜田帶毒的萵苣、萵筍、菠菜等。種子也可帶毒,出苗後即見發病。田間主要靠蚜蟲傳播,病健株接觸摩擦時病株汁液也傳毒。桃蚜傳毒率最高,蘿蔔蚜、瓜蚜、大戟長管蚜也可傳毒。該病發生與擴展和天氣相關,高温乾旱,蚜蟲多受害重。一般均温高於18℃,田間缺水,病害擴展很快。

油麥菜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夏、秋種植時,採用防蟲網或遮陽網或塑料薄膜上適當遮蔭可減輕發病。

(3)出苗後小水勤澆,適當蹲苗,發現蚜蟲及時防治。

(4)發病初期噴灑2%寧南黴素水劑500倍液或24%混脂酸•鹼銅水乳劑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