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黃花菜疽病的症狀識別和防治

種植技術 閲讀(1.23W)

黃花菜(學名: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又名金針菜、檸檬萱草,屬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近肉質,中下部常有紡錘狀膨大。黃花菜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濕、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對吐血、大便帶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療效,可作為病後或產後的調補品。

黃花菜疽病的症狀識別和防治

黃花菜的形態特徵

摺葉萱草多年生草本,高30~65釐米。根簇生,肉質,根端膨大成紡錘形。葉基生,狹長帶狀,下端重疊,向上漸平展,長約40~60釐米,寬2釐米~4釐米,全緣,中脈於葉下面凸出。花莖自葉腋抽出,莖頂分枝開花,有花數朵,大,橙黃色,漏斗形,花被6裂。蒴果,革質,橢圓形。種子黑色光亮。植株一般較高大;根近肉質,中下部常有紡錘狀膨大。葉7-20枚,長50-130釐米,寬6-25毫米。

花葶長短不一,一般稍長於葉,基部三稜形,上部多少圓柱形,有分枝;苞片披針形,下面的長可達3-10釐米,自下向上漸短,寬3-6毫米;花梗較短,通常長不到1釐米;花多朵,最多可達100朵以上;花被淡黃色,有時在花蕾時頂端帶黑紫色;花被管長3-5釐米,花被裂片長(6-)7-12釐米,內三片寬2-3釐米。蒴果鈍三稜狀橢圓形,長3-5釐米。種子20多個,黑色,有稜,從開花到種子成熟需40-60天。花果期5-9月。

黃花菜疽病的症狀識別和防治

黃花菜疽病的症狀特點:

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花薹。葉片染病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半圓形或橢圓形,褐色,邊緣色深褐,發病與健康部位分界較明晰,有的病斑外圍出現黃暈。病斑擴展並連合為條斑,致葉片變灰褐至灰白色乾枯。後期病部出現小黑點病徵(病菌分生孢子盤及分生孢子。)黃花菜疽病的病原及發病特點: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刺盤孢屬,包括百合刺盤孢[ColletotrichumliliacearumFerr.]和膠孢刺盤孢[C.gloeosporioidesPenz.]。兩菌均以菌絲體及分孢盤在病株上或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越冬。但在温暖的南方,越冬期並不明顯。病菌分孢盤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可藉助風雨或小昆蟲活動輾轉傳播侵染致病。温暖潮濕的天氣或植地環境有利於發病。過施氮肥、植株生勢過旺易發病。低窪潮濕、排水不良或葉蟎危害重的地塊也易發病。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在近年國內推介的13個黃花菜品種中(大多為地方品種),一般表現抗病性或抗逆性較強的有:荊州花(黑嘴子花)、猛子花(棒棒花、棒槌花)、四月花(芒種花)〔以上均為湖南邵東地方品種]、大鳥嘴(江蘇淮陰)、綠頂(浙江縉雲)、渠縣黃花(四川)、金黃花(湖北天門)、沙苑黃花菜(陝西)等,是否也抗炭疽病,則有待於各地進一步觀察確定。黃花菜疽病的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病品種。

2)加強肥水管理。適時噴施葉面肥,尤應合理及時施用春苗肥、催蓮肥、壯蕾肥和冬苗肥,使植株營養與生殖生長協調,壯而不過旺,增強抗病力;適時適度澆灌,注意清溝排漬,提高根系活力。

3)及早噴藥控病。發病前最遲於見病後,噴施70%託布津+75%百菌清(1:1)1000―1500倍液,或30%氧氫化銅+70%代森錳鋅(1:1)800―1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濕粉1000倍液,或25%炭特靈可濕粉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粉8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交替施用,前密後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