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油菜霜黴病如何防治

種植技術 閲讀(3.35W)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拉丁文名:Brassica campestris L.十字花科、蕓薹屬植物,原產我國,其莖顏色深綠,幫如白菜,屬十字花科白菜變種,花朵為黃色。農藝學上將植物中種子含油的多個物種統稱油菜。

油菜霜黴病如何防治

油菜的形態特徵

油菜為十字花科,蕓薹屬,一年生草本,直根系,莖直立,分枝較少,株高30~90cm。葉互生,分基生葉和莖生葉兩種。基生葉不發達,匍匐生長,橢圓形,長10~20cm,有葉柄,大頭羽狀分裂,頂生裂 片圓形或卵形,側生琴狀裂片5對,密被刺毛,有蠟粉。莖生葉和分枝葉無葉柄,下部莖生葉羽狀半裂,基部擴展且抱莖,兩面有硬毛和緣毛;上部莖生時提琴形或披針形,基部心形,抱莖,兩側有垂耳,全緣或有枝狀細齒。總狀無限花序,着生於主莖或分枝頂端。花黃色,花瓣4,為典型的十字型。雄蕊6枚,為4強雄蕊。長角果條形,長3~8cm,寬2~3mm,先端有長9~24mm的喙,果梗長3~15mm。種子球形,紫褐色。細胞染色體:2n=20。果實為長角果,由兩片莢殼組成,中間有一隔膜,兩側各有10個左右的種子,種子的顏色呈深紅色或黑色或黃色,不同的品種顏色不一樣。

油菜霜黴病如何防治?

油菜霜黴病是中國各油菜區重要病害,長江流域、東南沿海受害重。

油菜霜黴病的症狀:

春油菜區發病少且輕。該病主要為害葉、莖和角果,致受害處變黃,長有白色黴狀物。花梗染病頂部腫大彎曲,呈“龍頭拐”狀,花瓣肥厚變綠,不結實,上生白色霜黴狀物。葉片染病初現淺綠色小斑點,後擴展為多角形的黃色斑塊,葉背面長出白黴。

油菜霜黴病的發病條件:

冬油菜區,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糞肥裏和種子內越夏,秋季萌發後侵染幼苗,病斑上產生孢子囊進行再侵染。冬季病害擴展不快,並以菌絲在病葉中越冬,翌春氣温升高,又產生孢子囊借風雨傳播再次侵染葉、莖及角果,油菜進入成熟期,病部又產生卵孢子,可多次再侵染。遠距離傳播主要靠混在種子中的卵孢子。至於近距離傳播,除混在種子、糞肥中的卵孢子直接傳到病田外,主要靠氣流和灌溉水或雨水傳播,孢子囊由於孢囊梗幹縮扭曲,則從小梗頂端放射至空中隨氣流傳到健株上,傳播距離8~9m,土中殘體上卵孢子通過水流流動,萌發後產生的孢子囊隨雨水濺射到健康幼苗上。孢子囊形成適温8~21℃,侵染適温8~14℃,相對濕度為90%~95%,有報道低於15℃經4~6小時萌發,12小時附着孢形成。

光照時間少於16小時,幼苗子葉階段即可侵染,侵染程度與孢子囊數量呈正相關,孢子囊落到感病寄主上,温度適宜先產生芽管形成附着胞後長出侵入絲,直接穿過角質層而侵入,有時也可通過氣孔侵入,菌絲侵入後擴展7~8μm,並在表皮細胞垂周壁之間中膠層區生長,後在細胞間向各方向分枝,在寄主細胞裏又長出吸器。電鏡下觀察發現,最初與菌絲接觸的細胞壁局部膨大,出現微纖維結構,吸器的分枝則通過大小為1~2μm的孔洞侵入,圍繞吸器基部形成類菌環結構,吸器膨大時,產生寄主原生質膜的成鞘作用。當細胞中營養消耗完以後,細胞開始死亡,表現組織變黃或枯死。該病發生與氣候、品種和栽培條件關係密切,氣温8~16℃、相對濕度高於90%、弱光利於該菌侵染。生產上低温多雨、高濕、日照少利於病害發生。長江流域油菜區冬季氣温低,雨水少發病輕,春季氣温上升,雨水多,田間濕度大易發病或引致薹花期該病流行。連作地、播種早、偏施過施氮肥或缺鉀地塊及密度大、田間濕氣滯留地塊易發病。低窪地、排水不良、種植白菜型或芥菜型油菜發病重。

油菜霜黴病的防治方法:

1、藥劑拌種:選用25%甲霜靈,50%福美雙或75%百菌清拌種。

2、農業防治:合理施肥、澆水,發現重病葉及時摘除,收穫後搞好田園衞生。

3、藥劑防治:可選用40%疫黴靈、25%甲霜靈、75%百菌清噴霧,重點噴葉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