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養殖技術>

養蛋鴨疾病有哪些、要怎麼防治

養殖技術 閲讀(1.37W)

蛋鴨養殖的關鍵在於蛋鴨疾病的防治,所以廣大的蛋鴨養殖户必須弄清楚蛋鴨的疾病都有哪些?只有掌握它的一些疾病的特徵和治療的方法,平時在養殖的過程中對症下藥,才能提高它的產量。

養蛋鴨疾病有哪些、要怎麼防治

養蛋鴨疾病有哪些

 

一、鴨流感

1、症狀。急性敗血型:突然發病、突然死亡。病程稍長,病例表現垂頭縮頸、深度昏睡、羽毛鬆亂、體温升高、食慾減退或廢絕,僅飲水、拉白色或淡黃色水樣稀糞、腿軟無力。產蛋鴨感染後幾天內產蛋量迅速下降,甚至停產;急性呼吸道型:頭部或臉部皮下水腫,流淚流涕,水樣下痢,發病率高,死亡率低,產蛋率和孵化率明顯下降。

2、防治。做好免疫接種,一般首免在15~20日齡進行,2個月後二免,產蛋前再進行一次免疫,可以達到控制本病的流行發生。

一旦發生本病,應立即封鎖疫點疫區,淘汰病禽,做無害化處理,徹底消毒場地和用具,對未發病的鴨羣用抗血清或卵黃抗體做緊急接種有一定保護作用。

養蛋鴨疾病有哪些、要怎麼防治 第2張

二、鴨瘟(俗稱“大頭瘟”)

1、症狀。病初體温突然升高至43~44℃,病鴨精神不振,縮頸厭食、渴欲增加,兩肢發軟。病鴨不願下水,眼周濕潤流淚,有的附有膿性分泌物。鼻腔流出漿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難,常伴有濕性囉音。部分病鴨頭頸腫脹,形成“大頭鴨”。病鴨排泄綠色或灰白色稀糞。嚴重時,病鴨2~3天死亡,一般不超過10天,整個流行過程為2~6周。

2、防治。本病一經發現,立即隔離,鴨羣及場地徹底消毒。早期治療用抗鴨瘟高免血清,每隻鴨肌肉注射0.5 毫升,還可用聚細胞(一種內源干擾素),每隻成鴨肌肉注射1毫升,3天1次,連用2~3次。

三、鴨病毒性肝炎  

1、症狀。潛伏期為1~4天。有些雛鴨發病常無任何症狀而突然死亡,幾小時後波及全羣。病鴨精神不振,呆立瞌睡,食慾廢絕,有些病例出現腹瀉,之後出現神經症狀,運動不協調,身體向一側傾斜,頭向後仰,背部着地,轉圈下蹲,兩腳痙攣性踢蹬,呈角弓反張姿勢,又有“背脖病”之稱。

2、防治。特異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黃液可以用來治療和預防本病。一旦發現本病,立即用抗血清進行注射,每隻雛鴨肌肉注射0.5毫升,可阻止疫病傳播和減少死亡,保護率達90%~100%。用雛鴨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或滅活疫苗,每隻母鴨免疫2次,每次1 毫升,間隔14天。經免疫的母鴨所產蛋孵出雛鴨,可因被動免疫,維持2~3周不感染本病。

養蛋鴨疾病有哪些、要怎麼防治 第3張

四、鴨霍亂  

1、症狀。病鴨主要特徵為排綠稀糞,漿膜上有小出血點,肝臟上佈滿灰黃色點狀壞死斑。此病發病急,死亡快。

2、防治。目前我國生產的禽霍亂疫苗有兩種:一種是弱毒疫苗;另一種是油乳劑滅活菌苗,可定期進行接種。治療多采用肌肉注射和拌餌投喂雙管齊下。用青黴素鈉鹽80萬IU,用複方氨基比林液稀釋,每隻鴨肌肉注射1~2萬IU,每天治療1次,連續2天,同時每50公斤飼料加入土黴素40~50克飼餵,連喂5~7天,或者在革蘭氏陰性菌繼發感染情況下,青黴素鈉鹽,每瓶80萬IU,鏈黴素100萬IU,溶於生理鹽水中,給40~80只病鴨治療,每隻肌肉注射0.5~1毫升為宜,每天治療1次,連續2天,同時喂服土黴素5~7天。

五、鴨大腸桿菌病

1、症狀。新出殼的雛鴨患病後,體質軟弱,閤眼縮頸,腹圍較大,常有下痢,多因敗血症死亡。較大些的雛鴨,則呈現精神不振,無食慾,呆立縮頸嗜睡,兩眼和鼻孔有黏稠分泌物,排灰綠色稀糞,喘氣、體弱,常因敗血脱水而死。患病成鴨,表現喜卧,不願活動,站立時,可見腹部膨大下垂,呈企鵝狀,手觸有液體波動感,穿刺有腹水流出。

2、防治。預防:注重工具設備消毒,定期將鴨舍消毒,飲水、飼料定期添加抗生素;治療:抗生素對本病有療效。由於一般腸道內細菌易產生抗藥性,因此需做藥敏試驗,選用敏感藥物。如用氟哌酸按0.01%拌料飼餵,連喂3天。

養蛋鴨疾病有哪些、要怎麼防治 第4張

六、球蟲病

1、症狀。球蟲病是嚴重危害鴨的急性病,其特徵為糞血。發病率高,生長受阻,增重緩慢。急性病例多發生於雛鴨,尤其是2~3周齡鴨。通常感染3天后出現畏寒、縮頸、不食、好渴、喜卧等症狀,排暗紅色或深紫色血便,常出現急性死亡。

2防治。要防止昆蟲進入鴨舍和殺滅鴨舍周圍媒介昆蟲。藥物預防可用磺胺二甲氧嘧啶25~73 毫克/公斤或複方敵菌淨200毫克/公斤,混料投喂。治療可選用磺胺二甲氧嘧啶500 毫克/升飲水3~7天,然後再用300 毫克/升飲水2天;磺胺二甲氧嘧啶400 毫克/公斤和息瘧定4 毫克/公斤混料,連用1周後,改用預防劑量;複方敵菌淨200 毫克/公斤混料連用,為防止藥物中毒,先用5天后,停藥2~3天,然後再用。注意適時更換藥物,以免造成抗藥性。

養蛋鴨疾病有哪些、要怎麼防治 第5張

蛋鴨的疾病防治四訣竅

1、看體重:鴨羣的產蛋率在80%以上,而鴨的體重略有減輕的趨勢,應在適當增餵動物性飼料;鴨體重增加,身體也有發胖趨勢,但產蛋率還在80%時,可適當增喂粗飼料和青綠飼料,或通過控制其採食量,不讓鴨吃太多的精料,但動物性蛋白質飼料還應保持原有水平或略有增加;體重正常,產蛋率也較高,飼料中的蛋白質水平比先前階段略有增加;產蛋率降至60%,且難以回升時,無需加料。

2、看糞便:若鴨的糞便粗大、鬆軟、呈條狀,表面有光澤,用腳輕撥後能分成幾段,表示精、粗、青料搭配合理;糞便細小結實,顏色發黑,撥後斷面呈粒狀,説明精飼料量過多、青料量少,消化吸收不正常,應減少精料喂量,增喂青料;糞色淺、不成形,一排出就散開,表明精飼料飼餵不足,營養水平偏低,應補喂精料;糞便呈黃白色或灰綠色,有惡臭味,説明鴨有病,應隔離治療。

3、看產蛋:若蛋形異常且小,説明營養不足,須加喂豆餅、花生餅、魚粉等富含蛋白質的飼料,把日糧中粗蛋白質的含量提高到20%,並適當增加日糧總量;蛋殼變薄、透亮,有砂眼,粗糙或軟殼,説明飼料質量不好,特別是鈣質不足或維生素D缺乏,應添加骨粉、貝殼粉、石灰粉等礦物質及維生素D含量豐富的飼料;如蛋重減輕,可增加魚肝油和無機鹽添加劑;若產蛋時間集中在凌晨2時,説明喂料得當,如每天推遲產蛋,而且蛋變小,則要增喂飼料。

4、看精神:產蛋率高的健康鴨,精力充沛,潛水時間長,上岸後羽毛光滑不濕,抖毛時水滴四濺。若鴨精神不振,行動無力,放出後怕下水,下水後羽毛沾濕,甚至下沉,説明其日糧營養不足,應及時加餵動物性鮮活飼料,並補足魚肝油,以清魚肝油為好,拌在粉料中喂,按每隻鴨每天1毫升的量飼餵,喂3天停7天為一個療程,也可每隻每天喂0.5毫升,連續喂10天。

養蛋鴨疾病有哪些、要怎麼防治 第6張

蛋鴨的育雛技術  

1、選擇健雛:選擇出殼準時,臍環癒合良好,體質健壯,活潑好動,眼鼓有神,無血跡與痂快,大小均勻的雛鴨。  

2、注意放水:“放水”又稱“試水”、“點水”。要注意一定先放水後開食,否則易引起死亡。放水時間在第2天開食前。放水方法為晴天,温度14℃以上,可直接在冷水中放水。如果下雨,可在鴨舍中進行放水,用盆盛淺水,浸遍腳背即可。2天后可讓鴨自由下水。  

3、適時開食:開食即第1次喂料。注意24小時內不要餵食,以利吸收腹內卵黃。放水後即可用米飯拌入10%切碎的苦蕒菜開食。  

4、飼餵次數:1~7天,每天喂6次,白天4次,晚上2次。7~21天,每天5次。21~28天,可再減少次數。飼餵時應分批分羣,每羣250羽為宜。飼餵原則是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軟到硬,由少到多,做到定量、定量、定質、少餐多喂,以免浪費。  

5、儘早開葷:儘早開葷即儘早餵動物性飼料,俗話説“鵝要青,鴨要腥”,在第3天即可按10%~20%的比例給予動物性飼料,可選螺螄、小魚蝦、蚯蚓、蠶蛹、河蚌等。動物性飼料要求新鮮乾淨,切碎掏爛,也可用含魚粉的配合飼料飼餵。  

6、保温防壓:雛鴨育雛温度必須維持均勻,應根據雛鴨的精神狀態結合外界氣温變化“看鴨施温”。一般温度要求為第1天32℃,2~7天31~28℃,8~14天28~25℃,15天以後保持在25~20℃。要特別注意陰雨天及夜間的保温工作,同時注意空氣流暢,乾燥無賊風,以防悶死、凍死。  

7、合理分羣:雛鴨每羣最多不超過300~500羽,1~7天25~30羽/米2,7~14天20~25羽/米2,15~28天15~20羽/米2。根據以上要求及時分羣,加強分羣管理

養蛋鴨疾病有哪些、要怎麼防治 第7張

蛋鴨現在在農村很多人都養,蛋鴨的利潤是非常可觀的,但是養殖蛋鴨除了要關注它的產蛋情況以為,更要注意它疾病的預防,根據它的症狀給予及時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