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問答>有問必答>

常見鴨病有哪些?怎麼防治?有什麼防控辦法?

有問必答 閲讀(2.89W)

一、 病毒性疾病

1、鴨瘟

常見鴨病有哪些?怎麼防治?有什麼防控辦法?

鴨瘟的病原是一種皰疹病毒。

(1)發病特點

自然情況下,任何年齡、性別及品種的鴨均可感染,發病多見於成年鴨,30日齡以內雛鴨較少發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流行最為嚴重。自然感染潛伏期通常為3-4天,病程10-40天,死亡率高達90%

(2)特徵病變

皮膚粘膜和漿膜出血,頭頸皮下膠樣浸潤;最典型的是食道粘膜,特別是舌根、咽部和上齶粘膜表面有淡黃色的假膜覆蓋;泄殖腔粘膜壞死,結痂;整個腸粘膜出血、充血,以十二指腸、盲腸和直腸最為嚴重;肝不腫大,但有小點出血和壞死;膽囊腫大,充滿濃稠墨綠色膽汁;有些病例脾有壞死點,腎腫大、有小點出血;胸、腹腔的粘膜均有黃色膠樣浸潤液。

(3)鑑別診斷

與鴨巴氏桿菌病區別:

流行要點:鴨巴氏桿菌病(又稱鴨霍亂)的病原體為禽多殺性巴氏桿菌是很多種家禽的共同病原菌;而鴨瘟則其他家禽一般不會感染。鴨巴氏桿菌病特點是一般發病急驟,病程很短,流行期不長;而鴨瘟相對地發病要緩慢一些,流行期也比較長些。

症狀要點:鴨巴氏桿菌病食慾廢絕,呼吸困難,口腔和鼻孔中有時流出帶泡沫的粘液,有時流出血水,頻頻搖頭,接着便死亡。而鴨瘟所特有的流眼淚或眼瞼封閉,兩腳發軟,不能站立,口腔後部粘膜出現假膜和潰瘍,部分病鴨的頭和頸部腫大以及頸部皮下水腫出血等症狀,在鴨霍亂是看不到的。

病變要點:

在鴨瘟病鴨的食管和泄殖腔粘膜,經常可以看到結痂性或假膜性的病灶;但在鴨霍亂是不存在的。這是兩者之間地一個很重要的不同點。鴨巴氏桿菌病的肺臟通常都有嚴重病變,表現瀰漫性充血、出血和水腫,病程稍長的會出現纖維素性肺炎變化;而鴨瘟的肺臟變化一般並不顯著。相反地,一部分鴨瘟病鴨的頸部皮膚可見明顯的炎性水腫。

2、雛鴨肝炎

鴨肝炎由三種不同病毒引起,分別是鴨肝炎病毒 DHV-Ⅰ(屬腸道病毒)、 DHV-Ⅱ(星狀病毒)、 DHV-Ⅲ(小RNA病毒);最常見的為DHV I型。Ⅰ、Ⅱ和Ⅲ型有明顯差異,各型之間無交叉免疫性。

(1)發病特點:

主要發生於3周齡以下的雛鴨,4周齡以上尚未見到發病報道,對成年鴨、雞和鵝有抵抗力。

(2)臨牀特點:

本病的潛伏期很短,隨後病鴨不安定,出現神經症狀,運動失調,身體倒向一側,兩腳發生痙攣,死前頭向後倒,呈角弓反張姿態。

(3)特徵病變:

肝臟腫大,質地柔軟,呈淡紅色或外觀顯斑駁狀,表面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脾臟有時腫大,外觀也呈斑駁狀。多數病鴨的腎臟發生充血和腫脹,胰腺腫大,其他器官沒有明顯變化。

(4)鑑別診斷

1)與鴨瘟區別:

發病要點:鴨瘟雖然各種日齡的鴨均可感染髮病,但3周齡以內的雛鴨較少發生死亡;病毒性鴨肝炎對1~2周齡易感雛鴨有極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超過3周齡雛鴨不發病,這在流行病學上是重要區別之一。病變要點:從鴨瘟食道,泄殖腔和眼瞼粘膜呈出血性潰瘍和假膜為主要特徵性病變,與鴨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可作為重要區別之二。

2)與鴨巴氏桿菌病區別:發病要點:病原為多殺性巴氏桿菌,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青、成鴨比雛鴨更易感,尤其是3周齡以內的雛鴨很少發生,這在流行病學上是重要區別之一。病變要點:從鴨巴氏桿菌病肝臟腫大,有灰白色針頭大的壞死灶和心冠溝脂肪組織有出血斑,十二指腸粘膜嚴重出血等特徵性病變與鴨病毒肝炎完全不同,可作為重要區別之二。 

3、鴨流感

禽流感病毒屬於正粘病毒科的A型流感病毒。

(1)發病特點:

本病潛伏期從數小時至2~3天,由於鴨的品種、年齡、有無併發症、病毒株和環境條件不同,症狀差異很大。

(2)臨牀症狀:

患病鴨食慾減退或廢絕,僅飲水,大便拉白色或帶淡黃色水樣稀糞。精神沉鬱,腿軟無力,不能站立,伏卧地上,縮頸。部分患鴨有呼吸道症狀。死前喙呈紫色,部分患鴨死前有神經症狀。患鴨迅速脱水、消瘦、病程短,鴨羣感染髮病後2~3天內引起大批死亡。

(3)特徵病變:

急性死亡的患鴨,十二指腸粘膜充血、出血,在空腸、迴腸粘膜有間段性2-5個釐米左右環狀帶,環狀帶有的病例呈灰白色或出血性或紫色潰瘍帶,這種特殊的病變,從漿膜即可清楚可見。腎臟腫大,呈花斑狀出血;肝臟腫大,質地較脆,呈淡土黃色,有出血斑,膽囊腫大,充滿膽汁;脾臟腫大出血,表面有灰白色壞死點;胰腺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胸膜嚴重充血,並有淡黃色纖維素物附着;心臟冠狀脂肪有點狀出血,心肌有灰白色條狀或塊狀壞死灶。腦膜充血;氣管環出血。全身皮膚、特別是腹部皮下充血和脂肪有散在性出血點。喙、頭部和蹼充血、出血。

(4)鑑別診斷:

與鵝巴氏桿菌病區別

發病要點:鴨巴氏桿菌病是由禽多殺性巴氏桿菌所致。本病多發生於青、成鴨,而雛鵝很少發生,在流行病學上有一定參考意義。同時應用抗生素藥物有緊急預防和治療作用,而抗菌素對鴨流感無任何作用,也有參考價值。病變要點:患鴨巴氏桿菌病的肝臟有散在性或瀰漫性針頭大小的壞死灶特徵,而患鴨流感的肝出血,無壞死灶,是重要區別之一;

常見鴨病有哪些?怎麼防治?有什麼防控辦法? 第2張

二、細菌性疾病

1、巴氏桿菌

禽巴氏桿菌病(禽霍亂或禽出血性敗血病),是鴨、鵝、雞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本病的發生常為散發性,間或呈流行性。各種禽類都能感染。家禽中最易感的是鴨、鵝、雞。本病的傳染途徑一般是經由消化道和呼吸道。消化道傳染是通過攝食和飲水。

(1)發病特點:病禽一般表現精神呆頓,食慾廢絕,口渴增加,鼻和口中流出粘液,呼吸困難,口張開,常常搖頭,將所蓄積在喉部的粘液排出來,所以羣眾把它叫做“搖頭瘟”。病禽發生劇烈腹瀉,排出綠色或白色稀糞,有時混有血液,具有惡臭。由於病禽常常發生劇烈的腹瀉症狀,所以通稱為禽霍亂。

(2)特徵病變

急性型死亡的病禽,腹膜、皮下組織和腹部脂肪組織常有小點出血。腸道中以十二指腸的病變最顯著,發生嚴重的急性卡他性腸炎或出血性腸炎,腸粘膜充血、出血,滿布小出血點,腸內容物中含血液;腹腔內,特別是在氣囊和腸管的表面,有一種黃色的乾酪樣滲出物沉積;肝臟具有特徵性病變,體積腫大,色澤變淡,表面散佈着許多灰白色、針頭大的壞死點,這是禽霍亂的一個特徵性的病理變化;心包膜有程度不等的出血,特別是在心冠部脂肪組織上面的出血點最明顯

(3)鑑別診斷注意與鴨瘟、鴨流感、雛鴨肝炎、鴨漿膜炎等區別

2、裏默氏桿菌桿菌病

鴨疫裏默氏桿菌病是由鴨疫裏默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接觸傳染病。主要侵害雛鴨、雛鵝及雛火雞等多種禽類,多發於2~7周齡的雛鴨和雛鵝,呈急性或慢性敗血症。10周齡時仍能出現感染髮病,種鴨及成年蛋雞不易感。潛伏期的長短與菌株的毒力、感染途徑以及應激等因素有關,一般為1~3天,有時長達1周左右。病程可分為最急性、急性、亞急性和慢性。很多禽場發生本病以急性病例佔多數,也有部分禽場則以亞急性和慢性為主。本病的發生、流行以及造成危害的嚴重程度與應激因素關係密切。一般來説,感染而未受應激的鴨通常不表現臨牀症狀或症狀輕微。衞生及飼養管理條件較好的鴨場常表現為散發且多為慢性。氣候、飼養密度、鴨舍環境,温度應激、飼料配比不當、缺乏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運輸應激,其他疾病感染等因素均能誘導和加劇本病的發生和流行。本病常發生於低温、陰雨、潮濕的季節,冬季和春季較為多見。本病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刺破的足部皮膚的傷口、蚊子叮咬等多種途徑傳播。感染、發病後,死亡率為1~80%,甚至高達90%以上。耐過的鴨生長遲緩、增重減慢,平均體重比正常禽低0.5~1.5kg,甚至不到正常禽的一半。飼料報酬顯著下降。鴨場一旦發病,其周邊的鴨場或鴨羣也會相繼發生該病的流行,而且很難從發生過該病的鴨場根除,如果不改善飼養條件和環境衞生,就會引起不同批次的達到易感日齡的小鴨感染髮病。

(1)發病特點

最急性型病例多見於2~3周齡的雛鴨,病程一般為1~3天。患禽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鬱、厭食、離羣、打噴嚏;眼鼻分泌物增多,眼有漿液性、粘液性或膿性分泌物,常使眼眶周圍的羽毛粘連,甚至脱落。鼻內流出漿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分泌物凝結後堵塞鼻孔,使患禽表現呼吸困難,少數病例可見鼻竇明顯擴張。部分患鴨瀕死期神經症狀明顯,如頭頸震顫、搖頭或點頭,呈角弓反張,抽搐等。日齡稍大的幼禽(4~7周齡)多呈亞急性或慢性經過,病程可達7天或7天以上。表現為精神沉鬱、腿軟弱無力、痙攣性點頭或頭左右搖擺,難以維持軀體平衡,部分病例頭頸歪斜,當遇到驚擾時,呈轉圈運動或倒退。

(2)特徵病變

本病主要特徵是漿膜出現廣泛性的多少不等的纖維素性滲出,故有傳染性漿膜炎之稱,可發生於全身的漿膜面,心包膜、氣囊、肝臟表面以及腦膜最為常見。急性病例的心包液明顯增多,其中可見數量不等的白色絮狀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心包膜增厚,心包膜常可見一層灰白色或灰黃色的纖維素滲出物。病程稍長的病例,肝臟表面覆蓋着一層灰白色或灰黃色的纖維素性膜,厚薄不均,易剝離;肝腫大,質脆,呈土黃色或棕紅色或鮮紅色;氣囊混濁增厚,有纖維素性滲出物附着,呈絮狀或斑塊狀,頸、胸氣囊最為明顯;神經症的病例,可見腦膜充血、水腫、增厚。有些慢性病例常出現單側或兩側跗關節腫大,關節液增多,也可發生於脛跖關節,關節炎的發生率有時可達病禽的40%~50%。

(3)區別診斷

1)與大腸桿菌病區別:由大腸桿菌所致的鴨大腸桿菌病以肝臟腫大、出血和腦殼出血、腦組織充血及壞死灶為特徵性的病變特徵,通過不呈心包炎、肝周炎和氣囊炎,而心包炎、肝周炎和氣囊炎是鴨疫裏默氏桿菌病的特徵性病變特徵,是重要區別之一;將病料接種於鮮血瓊脂培養基和麥康蓋瓊脂培養基,經37℃培養24~72小時,大腸桿菌能在二種培養基上生長,呈大腸桿菌菌落特徵,而鴨疫裏默氏桿菌僅能在鮮血瓊脂培養基上生長,呈特徵性菌落,是區別之二;將病料塗片或觸片染色鏡檢,大腸桿菌呈較大,大小不太一致,而鴨疫裏默氏桿菌呈卵圓形小桿菌,而且大小比較一致,是區別之三。

2)與巴氏桿菌病區別由巴氏桿菌能引起各種日齡鴨、鵝發病,尤其是青、成年鴨、鵝發病率比幼年鴨、鵝高,而鴨疫裏默氏桿菌僅引起7周齡以內的鴨、鵝發病,7周齡以上極少發病,是流行病學上重要區別之一;肝臟呈灰白色壞死病灶,心冠脂肪出血等是巴氏桿菌病特徵性病變,無“三炎”病變,而“三炎”是鴨疫裏默氏桿菌病特徵性病變特徵,是區別之二;小白鼠接種,巴氏桿菌能致死,而鴨疫裏默氏桿菌不能致死,是區別之三。

防治:

1)1-3日齡採用止痢寶口服3天,然後用維肽維持10-20天。(可以每天使用,或隔天使用)。2)採用裏默氏桿菌滅活疫苗+轉移因子

治療:採用抗生素(+轉移因子/白介素)

3、大腸桿菌病

大腸桿菌病是由大腸桿菌原發或繼發感染所引起的多種禽病的總稱。本病的病原是由某些血清型的大腸桿菌所致,雛鴨、雛鵝主要有O2、O78、O8、O7、O73、O19、O45;臨牀上雛鴨、鵝多以心包炎、氣囊炎、敗血症、眼結膜炎等;成年產蛋的鵝和產蛋的鴨以發生大腸桿菌性生殖器官病為特徵。

(a)雛鴨混合感染和繼發發感染多與病毒性疾病同時存在,當由於各種應激刺激造成禽體的免疫功能降低時,就會發生感染,提高死亡率。(1)發病特點:敗血性:以1-2周齡雛鴨為主;漿膜炎:以2-5周齡小鴨、中鴨多發;腹膜炎:蛋鴨多發(2)特徵病變:特徵性病變,胸腹腔器官及氣囊表面淡黃色纖維素滲出物附着;肝臟腫大、表面有淡黃色纖維素滲出物。(3)診斷與治療診斷時:往往只注意到繼發病(細菌病),容易忽視原發性疾病(病毒病),給確診和用藥帶來難度。治療時: 1)治表重要(降低死亡)——抗菌藥; 2)治本關鍵(控制疾病)——控病毒

(b)大腸桿菌性肝炎和腦炎10日齡至50日齡番鴨和家養野鴨。幼齡水禽多發生在梅雨季節,舍養肉用水禽以寒冷的冬春季節。發病率在5%-40%左右,死亡率高達50%以上。

常見鴨病有哪些?怎麼防治?有什麼防控辦法? 第3張

鴨病防控有八點:

當前,疫病已成為制約養鴨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想飼養出健康肉鴨和蛋鴨,必須增強“防重於治”的思想意識,在衞生、防疫、飼養管理等環節上下功夫,確保不出漏洞,最終提高養鴨的經濟效益。

1、科學選址佈局 養鴨場要建在遠離水源污染區、遠離公共場所、遠離交通要道和其它動物生產或飼養場所、遠離鳥類或水禽棲息的河道湖泊等。鴨場建設的基本要求是背風向陽、地勢乾燥平坦、利於排澇、水源充足、用電方便,注意不能在原有的禽場上建場或擴建,不能雞、鴨、鵝混養。  鴨場應分設生產區、管理區和污物處理區,各區應嚴格隔離,要設計標準化,場區和生產區四周應設有圍牆或挖防疫溝,場區、生產區、鴨舍門口設置腳踏消毒池和紫外線燈,鴨舍設紗窗,生產區設更衣室,進出鴨場的車輛及相關物品進行徹底的消毒,嚴防帶有病菌或被污染的用具、車輛、飼料等進入場內。鴨舍佈局要科學,間距要合乎衞生防疫要求,結構力求合理,地面、天棚、牆壁適合沖刷消毒,飼養棚架或籠具要堅固耐用,便於拆安、清洗、消毒。

2、搞好環境衞生 衞生是減少傳染、切斷傳播途徑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所以,鴨場周圍、鴨場內要定期清掃、消毒,確保無雜草、腐木、死鴨、雜物等。鴨舍內的過道、門簾、水簾、料槽、水槽等要保持清潔衞生。要做好滅鼠滅蚊蠅工作並隨時射殺進入場區的野鳥。養殖場應實行專人飼養、非飼養人員不得進入禽舍,謝絕一切參觀活動。飼養人員進入生產養殖區應更衣換鞋並消毒。各舍飼養員禁止串場、串崗,以防交叉感染。

3、引進健壯雛鴨 在購買鴨苗的時候,一定要做好考察,購進飼養管理正規、質量有保證、證照齊全的場家的鴨苗,切不可貪圖便宜而忽視質量。選苗時應挑選健康活潑、大小均勻、體重55—60克、卵黃吸收良好、無大肚臍、無明顯病症的雛鴨。

4、科學調配飼料 要加強飼料的加工消毒處理,不能使用發黴變質、蟲蛀、有毒有害、劣質及不潔的飼料。購買原料或全價料時要“四看一聞”,即看顏色、看飼料均勻度、看包裝和商標、看生產日期、聞飼料氣味。舍內要備足清潔的飲水,讓鴨吃飽喝足,以滿足生長髮育和生產的需要,增強抗病能力。

5、加強各項管理 飼養管理包含了許多生產技術要點:如温度、濕度、光照、通風、飼養密度等。一般適宜的飼養密度為:地面圈養的7日齡內,15—20只/平方米、8—14日齡10—15只/平方米、15—21日齡8—10只/平方米,以後按6—8只/平方米飼養。若採用網上飼養,密度可適當增加。温度為:7日齡內,育雛室温度28—30℃;8—14日齡為25—28℃;15—21日齡為21—24℃;22—28日齡為20—21℃,以後為15—20℃。光照:按每10平方米鴨舍安裝一個40瓦的普通照明燈泡即可滿足光照要求。要適當通風,以排除舍內的有害氣體和潮氣。飼養場最好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

6、嚴格進行消毒 消毒前先要做物理性的清掃沖洗,清掃、沖洗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一般先掃後洗,先頂棚、後牆壁、再地面。從鴨舍的遠端到門口,先室內後環境,逐步進行,經過認真徹底的清掃和清洗,可以消除80%—90%的病原體,而且可以大大減少糞便等有機物的數量。空舍消毒時要遵循先淨道(運送飼料等的道路)、後污道(清糞車行使的道路),每星期要不少於兩次的全場環境消毒。空舍消毒一般要用2—3種不同作用類型的消毒藥交替進行。帶鴨消毒時,首次帶鴨消毒的雛鴨不低於7日齡,以後再次消毒時間可以根據鴨舍內的污染情況而定,一般在育雛期每星期進行一次,育成期7—10天一次,成鴨10天一次,發病期要堅持每天一次。

7、及時免疫接種 鴨場要結合當地發病情況、疫苗的免疫特性和抗體監測情況,科學制訂免疫程序。免疫時要選用正規廠家的合格疫苗,嚴格按疫苗標籤説明的劑量和方法操作,堅決不能使用過期或保存不當的疫苗。如果鴨飼養期間本羣或相鄰鴨羣發生傳染病,應進行緊急接種疫苗或注射高免血清,以迅速控制住疫病的流行。同時,要做好藥物預防。藥物預防是防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的重要手段,關鍵要掌握好用藥程序、藥物選擇和使用方法。要根據藥物的特性和臨牀實際需要,選擇不同類型的藥物,防止鴨產生耐藥性。

8、及時診斷治療 及早發現病鴨、正確診斷治療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大規模暴發。生產中做到勤觀察鴨羣,一旦發現異常病鴨,要及時隔離,立即送病鴨進行診斷化驗,並對症制訂治療方案。對治療價值不大的病鴨要儘快淘汰並做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環境,造成人為的疫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