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種菜用甘薯的田間管理

種植技術 閲讀(1.42W)

1、查苗、補苗:栽後5―7天檢查薯秧成活情況,缺苗部位及時補栽壯苗。

種菜用甘薯的田間管理

2、追肥:春薯栽後30―40天甩蔓後封壟前、夏薯栽後20―25天在壟側下方開穴追肥,每畝(N:P:K=10:7:8)複合肥30公斤,結合追肥壟間鬆土、中耕除草。

3、抗旱、防澇:春薯在6月中旬麥收期前後正是封壟期,容易乾旱,如果中上部葉片發現萎蔫,應該及時澆水抗旱。澆水的方法是隔行順溝灌水或噴灌,每畝用水30立方米左右。進入雨季後防止溝內積水,隨時排放。

4、病蟲害防治:紫色甘薯適應性較好,如果在生茬地上種植一般不會發生嚴重的病蟲害。入秋前後容易發生食葉的各種蟲害,應該及時用高效低毒的菊酯類生物性藥劑防治。

5、收穫:隨着入秋後日照時間變短,氣温降低,甘薯塊根快速膨大。為了爭取更高的產量,紫甘薯(除去搶先上市的以外)應儘量的適當晚收,時間推遲到國慶節前後地温13―15℃時抓緊收穫,並隨收隨運輸貯藏。 菜用甘薯的栽培 菜用甘薯一般是指生長點以下長12cm左右的鮮嫩莖葉作蔬菜用。甘薯嫩莖葉和薯塊一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膳食纖維、粗蛋白、多種礦物質以及一些特殊的營養物質。據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檢測,甘薯葉與菠菜等14種蔬菜相比較,蛋白質、鈣、磷、鐵、胡蘿蔔素、維C等13項營養成分,薯葉均居首位。近年來日本國立癌症預防研究所對40多種蔬菜的抗癌成分分析和抗癌試驗表明葉菜用甘薯抗癌性列首位;美國科學家發現甘薯中含有一種叫“去氫表雄酮”的活性物質,可以預防結腸癌和乳腺癌,並能延緩智力衰退和增加人體免疫力。發達國家把甘薯視為“健康食品”、“太空食品”。 

目前國內外品種有台灣的台農71,日本的關東109等。我國開展這項研究工作起步稍晚,在八十年代後期選出了葉、薯兩用品種如魯薯7號、北京553、食20等品種。九十年代,福建省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成功地選育出了全國第一個通過省級審定的葉菜專用型甘薯新品種福薯7―6。隨着人們對甘薯莖葉食用價值認識的深入,以及優良葉菜用型甘薯品種的成功選育,甘薯嫩莖葉作為蔬菜食用已悄然成為時尚。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我國台灣、香港地區的蔬菜市場上,甘薯莖尖嫩葉屬暢銷的營養保健蔬菜,倍受青睞。香港市場每千克甘薯嫩葉、嫩梢的售價達100港元左右。近年來我省甘薯菜用嫩莖葉消費量增長迅速,年均增長幅度在230%左右,甘薯嫩莖葉已普遍進入中高檔酒店,並逐漸走上百姓家的餐桌。葉菜用甘薯的應用推廣面積迅速擴大。 

目前國內菜用甘薯的栽培尚屬於起步階段,南方因為雨季長、雨量大,採用高畦栽培:高15cm、1―1.2m寬的畦上栽6行菜薯、畦間25―30cm的空間作為排水和採摘作業用。每畝1.5―2.0萬株,一次栽插週年生長,每畝可以生產商品菜3000kg左右,產值4000元以上。 本市自2004年試驗引進結果表明:葉菜用甘薯在京郊可以種植在露地平插蓋膜栽培,可以生長150―160天,採摘期120―130天,畝產2000―2500kg,在温室保護地中可以週年生長,產量達到3000―4000kg。

主要栽培技術如下: 1、選地選畦:菜用甘薯以收穫莖葉為主、兼顧甘薯的特性,應選擇肥沃的輕壤土。土壤的肥力要高,以三年內沒種過甘薯的前茬(西瓜、蔬菜、玉米、小麥地為好)。根據北方的氣候特點,作畦規格為15cm高、60―80cm寬,中間30cm澆水作業帶。作畦前每畝2000―2500kg腐熟有機肥和0.2%辛硫磷藥液混拌毒谷50kg撒施,隨鬆土作畦翻入地下。畦面用0.015m厚地膜全畦覆蓋在兩側壓實。

2、栽插:薯苗栽種在畦頂,行距20cm、株距12―15cm,每畝栽種1.4―1.6萬株,秧苗豎直栽或斜插栽,入土深度4―6cm,栽後用水壺點水,並蓋好薄膜裂縫。

3、採摘與修枝:薯秧緩苗後立即摘心促進腋芽形成側枝。栽後30天左右可以將新生側枝頂12cm部分採下,包裝上市。以後根據長勢每7―8天採摘一次,直到初霜薯秧停止生長時為止。每次採摘要在枝條莖部留2個左右的節間,以保證再生新芽。採摘同時還要對母莖進行修理,去掉那些底部老莖滋生的畸形小芽,保證羣體的通風透光和營養的集中供給。

4、追肥與管理:為保證莖葉的產量和質量,採摘2次後要進行一次澆水、追肥。追肥要用氮磷鉀複合肥或專用的衝施肥10―15kg,畝澆水量25噸左右,順採摘作業帶灌入,側面滲入畦中。澆水後進行土壤疏鬆,並隨時拔掉畦面或中間的雜草。菜用甘薯適應性較好,生茬地上病害很少發生,如果發生食葉性害蟲,應儘早應用高效低毒生物性藥劑防治。

5、種薯繁殖:由於採摘莖葉的薯田,地下不能膨大塊根,留種須另行栽種,留種的菜薯與普通甘薯栽培要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