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水葫蘆的危害及綜合防治

種植技術 閲讀(1.34W)

葫蘆學名:鳳眼蓮,也叫水浮蓮。水葫蘆莖葉懸垂於水上,櫱枝匍匐於水面。花為多稜喇叭狀,花色豔麗美觀。葉色翠綠偏深。葉全緣,光滑有質感。鬚根發達,分櫱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環境、淨化水質的良好植物。在生長適宜區,常由於過度繁殖,搶佔水面,影響航運,窒息魚類,危害健康;銷燬難,難以毀根。是一種具有雙面性的生物,不宜大面積種植

水葫蘆的危害及綜合防治

水葫蘆十分喜肥,尤其是氮肥,水層養分含量高時,則植株高大,根系較短,開花少,繁殖快而產量高;養分低時則植株小,根系長,葉色黃,葫蘆帶紫,容易開花,產量較低。水葫蘆喜温,在0 ~40 ℃的範圍內均能生長,13 ℃以上開始繁殖,20 ℃以上生長加快,25 ~32 ℃生長最快,35 ℃以上生長減慢,43 ℃以上則逐漸死亡。

水葫蘆根系吸收力強,能富集水中養分。鮮草含氮素0.24%,磷酸0.07%,氧化鉀0.11%,粗蛋白質 1.2%,粗脂肪0.2%,粗纖維1.1%,無氮浸出物2.3%,灰分1.3%,水分佔93.90%。除用作豬飼料和製作堆肥外,因其對砷敏感,還可作為監測水體中砷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當水體中含砷0.06ppm時,葉片先端出現水漬狀失綠斑點,繼而病斑擴大,葉片失水枯黃翻轉。因具有富集水中鋅、鉛、汞、鎳、鎘等重金屬和去除水體懸浮物的功能,可用以淨化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但須妥善解決植物殘體腐爛引起的再污染。也可用作觀常植物。但生長過旺時,常阻塞河道,成為一種害草。

水葫蘆的危害及綜合防治

水葫蘆也叫水浮蓮、鳳眠蓮、水荷花等,為多年生水生雜草,通常自由漂浮水面。葉片叢生,葉柄呈海綿狀葫蘆體。具有有性和無性兩種繁殖方式,且通常以無性繁殖為主,通過匍匐莖增殖。在適宜條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新植株,也能開花結實產生種子而進行有性繁殖,穗狀花序由淡紫色到綠色,一支花序大約結300粒種子,種子成熟後落入水中。種子在水中可存活5―20年,適宜條件下沿河岸水面波動線萌發生長。水葫蘆生長的適宜温度是28―30℃,一畝水面的水葫蘆約有13萬株,總重量達18―25噸。50年前,糧食極度短缺的中國從南美引進水葫蘆,廣泛放養於南方鄉村河塘,用作豬飼料。近10年來,告別了糧食短缺的農民不再打撈水葫蘆了,同時工業化使江河湖泊水質惡化,富營養化程度提高,水葫蘆因此迅速蔓延,氾濫成災,甚至從鄉村間的內河內湖“殺入”大江大河中去。水葫蘆過多會覆蓋水面,如不及時清除,還會阻礙排灌,在汛期阻礙水流。濃密的水葫蘆還降低了光線對水體的穿透能力,影響水底生物的生長,並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降低水產品產量,增加水的蒸發量,為蚊類提供適宜的滋生場所,有些學者將之列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目前防治水葫蘆的方法主要用化學防治、生物防治、人工及機械打撈和綜合治理等方法。化學防治方法簡便,效果迅速,常用除草劑如克蕪蹤、草甘磷等進行防治。但除草劑對水體生態系統的破壞性大,污染環境,而且無法清除水葫蘆種子,效果不能持久。生物防治法是利用植物與天敵間生態平衡的理論,從水葫蘆原產地引進其天敵,使之建立種羣,對水葫蘆實施長期的控制。生物防治環境安全,成本低,效果持久,為國內外所重視,但缺點是見效慢,從釋放天敵到獲得顯著的控制效果,一般需要3-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人工及機械防除方法是通過人工或機械對水葫蘆進行打撈處理,見效快,但當發生面積大時,勞動強度大。同化學防治一樣,人工及機械防治也難以清除水中的種子,防治效果不能持久。綜合治理方法是有針對性地採用上述各項防治措施,取長補短,將水葫蘆的種羣數量長期控制在較低的狀態下。專家認為:目前若想有效阻止水葫蘆的瘋長,關鍵是要淨化水質,消除適合其生長的環境;同時,水葫蘆還具有一定的淨水、阻水功能。在適宜條件下,一公頃水葫蘆能將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當天吸收掉。水葫蘆還能從污水中除去鎘、鉛、汞、鉈、銀、鈷、鍶等重金屬元素,從而“變廢為寶”。根據趨利避害原則,專家研究出三種綜合利用水葫蘆的渠道:通過發酵轉化,提高水葫蘆蛋白質含量,製成飼料;利用水葫蘆中含有大量氮磷鉀的特點,製作有機、無機複合肥;從中提取營養素,加工提煉食品、保健品、藥品及飼料添加劑。利用水葫蘆淨化污水是一種成本低廉、節約能源、效益較高的簡便易行方法。專家表示,今後將推行利用水葫蘆治理污水的模式,使污水和水葫蘆都成為有價值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