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行情>市場>

養蛇的利潤

市場 閲讀(1.4W)

蛇除了是美味的食品,同時其本身的藥用價值也很高。從蛇類的繁衍生息中獲取了高檔蛋白質、氨基酸及治療各種頑疾的原始藥材,用於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和生活水平。

養蛇的利潤

從古至今,蛇類在大自然中維護生態平衡的作用是人類有目共睹的,也是其他動物所不能替代的。就捕鼠來説,蛇類每天有兩個捕鼠高峯季,即冬眠結束後的春末夏初以及冬眠前的冬季。

無論有毒或者無毒,無論是體型大小不一的蛇,捕鼠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這也使鼠類在自然界的種羣密度,防止其過度、大量繁殖。從而減少鼠類對於農業的災害,從此論點來看,蛇類是農業收成慶典的一大“功臣”。

蛇類種類多、分佈廣、數量也是十分的龐大。如果能合理地加以保護利用,那麼對於人類社會的貢獻那會更加的可觀、可持續性。

如今,因為人類大肆地破壞森林的壞境、肆意地捕捉野生的蛇類,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讓蛇類的生存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同時也是在摧毀人類所需要的野生資源。

因此,有關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做好蛇類資源的保護,建議開展人工養殖蛇類。維護蛇類能在發展的前提下,有計劃、有常規地開發利用,才能使蛇類這一資源得到持續利用,而不是讓後代子孫望畫興歎。

我國利用藥用蛇的全身,研製出幾百種新藥,中成藥等。蛇類在經過有序開發,成為家養繁殖後,社會需求量頓時遠遠大於從前。以前,往往是在山中捕捉之後,才去賣掉的做法,在見識到家養繁殖,那一點點小小的利潤,已經不值一提。

養蛇,是一個週期短,回報大的產業。據業內人士稱,藥用蛇價格上漲已成定局,後市場將持續走強。這就如同買股票一般,養蛇雖冷,但可靠在有可持續性發展,市場所需正在慢慢擴大。發展人工養殖蛇類,也可以説是脱貧致富的一個好辦法,既保護自然,又滿足市場,更富足了廣大養殖蛇類人士的收入。

人工養蛇,不僅利潤高,且市場前景廣,發展空間大,更加成就了眾多養蛇之人的財富人生。

養蛇成功緻富案列

養蛇的利潤究竟有多大

7月19日傍晚,靈山縣佛子鎮大蘆村文倩蛇業養殖基地。

“靈山女蛇王”周文倩將幾隻殺好的雛雞往陰暗的蛇舍裏一放,一條條長約兩米的眼鏡蛇“哧哧”地吐着信子緩緩爬出,猛然將食物吞噬。

讓人生畏的眼鏡蛇是周文倩的“搖錢樹”。在靈山,象周文倩一樣持證養蛇的養殖場有50個,養殖眼鏡蛇、滑鼠蛇等蛇類165萬條,預計年產值達6.1億元。5年裏,靈山縣把養蛇業從“偷偷馴養”轉向“合法馴養”,又從“一哄而上”轉向“可持續發展”,使6萬多羣眾走上養蛇致富路,還捧回了“中國養蛇之鄉”牌匾。

遍地開花

6萬多羣眾養蛇致富

養蛇的利潤究竟有多大?

帶着這樣的疑問,記者來到靈山縣陸屋鎮金龍種蛇養殖場。

這是一個規模較大的養蛇基地——佔地面積1.4萬平方米,蛇舍約8000平方米。記者到來時,養殖場負責人鄧開釗正和技術人員在孵房裏檢查蛇蛋孵化情況。他一邊記錄孵房温度和濕度,一邊告訴記者,養殖場年養蛇2萬多條,年孵化能力5萬條。

“養蛇是一個週期短、回報大的產業。”同行的靈山縣林業局副局長馮德進以一條2公斤重的滑鼠蛇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1枚蛇蛋100元左右,需要飼料、電費等成本大約120元。“按目前市場價每公斤320元計算,這條滑鼠蛇價值640元,除去成本,淨賺420元”。

正因回報大,養蛇產業如今在靈山遍地開花。馮德進介紹,2008年以來,隨着蛇類價格的上揚以及馴養技術的成熟,該縣養殖户逐漸增多。目前,全縣持證養殖場遍及18個鎮,其中養殖規模1萬條以上的養殖場就有8個,直接參與養蛇的羣眾6萬多人。

阮文活是靈山縣武利鎮望坪村赤嶺組村民,他養蛇已有20多年,1995年就辦理了人工馴養蛇行政許可證。目前,他的蛇場存欄上萬條,年銷售蛇蛋、種蛇、肉蛇等收入超過200萬元,帶動本村及周邊300多户羣眾養蛇致富。在武利鎮安金村,1400多户羣眾就有1000多户養蛇,成為名副其實的養蛇專業村。

因勢利導

從偷偷馴養轉向合法馴養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靈山縣部分羣眾就開始偷偷地馴養蛇。但由於當時馴養技術不成熟,存活率很低,養蛇產業在磕磕碰碰中發展緩慢。

“靈山的養蛇業真正快速發展起來,是在2008年以後。”馮德進介紹道,近5年來,隨着養蛇技術的突破,該縣引導羣眾從“偷偷馴養”轉向“合法馴養”,並適時成立人工馴養繁殖蛇特種產業領導小組,把馴養蛇產業列入全縣“十二五”發展規劃,作為保護生態平衡、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重點工作來扶持、發展。

去年11月,該縣成立蛇類馴養繁殖協會,並舉辦第一屆蛇王大賽,使全縣馴養蛇產業迅速升温:在該協會成立短短7個月裏,持證養殖場就增加13個,聯合養殖羣眾增加了3800户,協會新增會員150多個。

靈山縣充分發揮合法馴養養殖場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協會+基地+農户”的方式,給予農户資金、技術、回收銷售一條龍服務,既為農户帶來經濟效益,又降低了養殖風險。今年5月底,該縣被授予“全國養蛇之鄉”,這更加堅定了養殖户的信心。

產業轉型

從一哄而上到可持續發展

在靈山,武利鎮養蛇數量與參與養殖户均佔全縣40%以上。但該鎮黨委書記楊宇卻有些憂心:“馴養蛇雖然是‘黃金產業’,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要防止羣眾盲目擴大養殖規模,防止羣眾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違反馴養規律。”

事實上,楊宇的這一擔憂,靈山的決策者們早已預見。為此,該縣出台了人工養蛇管理制度等10多種馴養蛇規範性文件,引導羣眾依法繁殖經營蛇類,保證馴養蛇的質量。同時,設定了申請人工馴養蛇行政許可的“門檻”:要求養殖場的養殖面積達到500平方米以上、人工馴養蛇的數量達到2000條以上,同時具備相應的安全設施,否則一律不許辦理馴養繁殖申請。

為了推動馴養蛇產業做大做強,提高農户的養殖技術,該縣編印了《人工馴養繁殖蛇技術指南》發給養殖户,並邀請專家到該縣舉辦技術培訓班,指導蛇場按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建設。目前,該縣共培訓羣眾2000多人次,還決定從今年起,3年內每年籌措1000萬元以上用於扶持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其中200萬元用於養蛇大户貸款貼息補助。

“我們要把‘一哄而上’的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和產業化引導,促使林下養蛇經濟向生態養殖組織化、大眾養殖科學化、規模經營產業化、產業服務社會化健康可持續發展。”縣長蘇英權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