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問答>有問必答>

為什麼大豆到了成熟期卻不熟?

有問必答 閲讀(3.19W)

問:為什麼大豆到了成熟期卻不熟?

為什麼大豆到了成熟期卻不熟?

根據您的描述,我們也無法確定是何種原因引起的,現將大豆莢不飽滿的原因及防治介紹如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大豆莢不飽滿原因:1、後期營養不足。大豆開花後養分消耗多,有的農民間套作大豆時不施肥,也不追肥,大豆盛花後營養不足,葉片過早退黃,株矮、莖細、葉小,使晚莢或同節花簇的弱莢不實。常發生在坡瘦地、多花多莢品種中。

2、營養失調。在肥地,或施肥中氮肥過量,間套作廕庇條件下碳素同化弱,碳氮比失調引起。表現為植株較高、節間較長,枝葉繁茂貪青,花莢稀少,形成空莢、半癟莢,且成熟期推遲。在多雨日照不足的年份尤為嚴重。

3、長期乾旱、水分嚴重不足。在大豆開花後,遇到較長時間的乾旱伏旱,使大豆葉片蔫萎、枯黃,幼莢停止生長,甚至全株死亡。在耕層淺、缺乏水源澆灌的地塊,大豆莢不實更為嚴重。

4、晚秋冷害。由於晚播或播種晚熟品種,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尚在開花的地塊,因秋風秋雨,氣温下降,大豆葉片光合作用減弱,幼莢發育緩慢或停止。高寒地段常有發生。

5、病蟲危害。夏秋季大豆發生病毒病使葉片皺縮、幼莢也畸形不實,大豆食心蟲危害造成蟲眼空癟莢。

6、光温不協調。在低海拔地區,7月中旬至8月中旬正處在長日照高温條件下,長日照延緩大豆籽粒發育,而高温則促進豆莢迅速發育老化,結果使大豆多花多莢而不實。

防治大豆莢不實的措施:

1、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特點,選播適宜的大豆品種,避害趨利,爭取大豆高產。

2、根據不同種植制度和不同地區大豆生育所處時段的光温變化,選用相適應的光温生態型品種,如春大豆需光鈍温敏型,夏大豆需光敏温鈍型,秋大豆需光温均敏型。

3、低熱地區應積極發展早熟春大豆或晚播中熟夏大豆以及在河谷低熱地區發展秋大豆,以避開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長日高温,利用6月中旬和8月中旬至9月相對短日低温,使大豆順利進入鼓粒期,防止莢而不實。

4、選用有限花序良種,利用適温期長、短的條件,調整播種期,使大豆生長髮育處於適當的光周期時段,正常完成籽粒生育鼓粒,避免莢而不實。

5、改變種大豆不施肥的習慣,根據大豆需肥規律,進行科學配方施肥,若中後期表現缺肥者可適當噴施0.1-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補充營養,避免中後期缺肥而早衰。

6、加強田間管理,防治病蟲害。乾旱時適時適量澆水,滿足大豆生長髮育對水分的需求。

大豆斷根摘心高產栽培法1、種植增產潛力大的品種;2、適期足墒播種:播種時土壤水分以田間相對持水量70%左右為宜,確保足墒播種,以保證種子萌發和苗子前期水分的供應。播種要均勻,深淺一致,播種深度為3~4cm,播種後一定要蓋嚴,以防露子和跑墒,確保一播全苗。3、適宜的種植密度:大豆實行斷根摘心栽培,由於去掉主心和斷主根,側枝和根系發達,種植密度應適當稀植,要求密度15萬株hm2左右為宜,確保實收22.5萬株hm2較穩妥(因斷根和田間操作損傷少部分植株)。4、適時斷根摘心:在大豆發芽後12-13天,當兩片子葉葉間長出第一個初生葉時,進行斷根和摘心。方法是:在距豆苗3~5cm處,用鐵鏟深入地表下5~6cm處,將主根切斷,達到斷主根促側根生長的目的;同時將兩子葉間的心摘除,強制植株長出兩條主稈枝。大豆地下斷根和地上摘心後,促進了側根和側枝的生長髮育,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長基本趨向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在斷根前,為減少斷根所引起的少量死苗現象,應在缺墒時先澆水後斷根,但不要澆漫水;在斷根後要及時將植株周圍的土埋嚴,以防跑墒死苗。5、田間管理:在苗期結合斷根和摘心,進行間苗、定苗,疏密補缺,實現苗齊,苗勻、苗足、苗壯。苗期至分枝期,中耕2~3遍,防止草荒危害和改善土壤通氣狀況;並結合中耕追施三元複合肥150~225kghm2(N、P、K各含量15%)。進人7、8月份,重點根據蟲情預報防治紅蜘蛛、蚜蟲和大豆食心蟲危害。初花期到鼓粒初期,植株生長旺盛,耗水量大,也是需水的重要階段,土壤水分是否有保障,是決定有效莢數和單莢粒數的關鍵時期,為此,遇旱須及時澆水,以確保大豆高產水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