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問答>有問必答>

養泥鰍怎樣建池塘 | 池塘養泥鰍技術

有問必答 閲讀(3.34W)

池塘養殖泥鰍可以是土池、水泥池。可根據生產目的,放養不同規格的鰍種和稀放鰍苗。控制鰍苗的放養密度,以達到收穫不同規格要求的商品泥鰍的目的。那麼養泥鰍怎樣建池塘?池塘養泥鰍怎麼養?

養泥鰍怎樣建池塘?池塘養泥鰍技術

養泥鰍怎樣建池塘?

池塘的建造

泥鰍屬温水性魚類,因此應選擇土質為腐壤土帶中性或弱酸性,且日曬容易、温暖通風地點作養鰍場地。

① 面積:養殖泥鰍的池塘面積不宜過大,以利於管理。可根據實際情況,如資金、人力、土地面積、水量、餌料和肥料來源、技術、市場等進行規模設計。可單池建造、連片建造和苗池、種池、成品池配套建造。初期可儘量利用原有塘、坑、窪地等略加改造成池,以減少基建投入,有贏利後再安排擴大或改建。

泥鰍魚苗池(兼為產卵、孵化池)每口8~12平方米,魚種培育池每口16~40平方米,成鰍池每口100~200平方米。可根據以上比例靈活安排配套水面。

② 土池:選擇保水性能好的黏土地進行挖方建池,池壁有一定的傾斜。有一定條件的可用磚、石護坡、水泥勾縫。池底及四壁必須夯實。池深0.6~1米,水深30~50釐米。

③ 水泥池:可建成地下式、地上式或半地上式。池壁多用磚、石砌成,水泥光面,壁頂設約12釐米的防逃倒檐(約半塊磚)。水泥池池底的處理非常關鍵,必要時應先打一層“三合土”,其上鋪墊一層油毛氈或加厚的塑料膜,以防滲漏,然後再在上面澆一層厚5釐米的混凝土。池深根據飼養方式而不同,有土飼養時為0.7~0.8米,無土流水飼養時為0.5米。回填到池底的泥土最好用壤土而不能用黏土。

每口土池和水泥池均應設獨立的進、排水口、溢水口。池底應有2%~3%的比降,以使水能排盡。進水口高於池水水面,排水口設在池底集魚坑的底面。集魚坑大小根據池子的大小建造。有土飼養時在集魚坑四周應設擋泥壁,並在泥面水平處增設一個排水口,以便於換水。進、排水口及溢水口均應設防逃柵罩。

養泥鰍怎樣建池塘?池塘養泥鰍技術 第2張

池塘養泥鰍技術

一、池塘消毒和整理

在放養鰍苗前,應對池塘進行清整改造和消毒。在池中設進水口和排水口,進、排水口要設放逃攔網,防止泥鰍在進、排水時逃逸,以及在進水時野雜魚或兇猛肉食性魚類進入池塘,影響飼養效果。防逃網的材料可用尼龍網片或鐵絲網製成。要清楚池埂上修進護坡,或者用水泥板或塑料板在池埂上圍造;池埂應高出水面約40釐米,防止泥鰍在雨天溢水逃逸。將池塘底部整片弄實,略向排水口處開挖一個 面積約佔全池面積1/5~1/3、深30~50釐米的魚溜,以便在高温季節泥鰍鑽泥避暑和在捕撈時集中池中的泥鰍,減少勞動強度;在池底鋪上一層腐殖質較多的黏土層,上面再鋪一層淤泥。如果池塘中淤泥過厚,則應清楚過多的淤泥,使淤泥的深度保持在30釐米以內。     

池塘中四角或對角,應搭設1~4個固定的食台。製作食台的材料可用網片、木竹、竹篾席等製成,面積5~8平方米。食台的四角用竹竿捆紮固定,插在離池底約10釐米處即可。在放苗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殺滅池中的致病菌、野雜魚和敵害。施用生石灰時,將池水排幹或保持水深6~10釐米,每畝用70~150千克,化水全池潑灑,然後灌水20~40釐米;使用漂白粉可帶水清塘,每立方米水體用20克漂白粉,化水全池潑灑。清塘後再在池塘四角和魚溜中堆放經過發酵腐熟的混合有機肥,如豬糞、牛糞、雞糞等,培育池塘中天然餌料生物,使鰍苗一下塘便   可攝食到天然餌料。有機肥的施用量為每畝150~250千克。施肥後7~10天左右沒吃啥毒性消失,池中天然餌料生物如枝角類、撓足類等出現,水體透明度達到20~25李民基,即可投放鰍苗。 

二、放養密度    

池塘飼養泥鰍,鰍苗的放養量與鰍苗規格、池塘條件、飼料來源和飼養水平等因素有關。規格為400尾/千克左右的鰍苗,一般每畝放養量為3萬~3.5萬尾;規格為300尾/千克左右的鰍苗,一般每畝放養量為2萬~3玩尾。鰍苗在下池前,要進行嚴格的魚體浸洗消毒,除去鰍苗體表的病原菌,增強抗病能力。浸洗時間與所用藥物的種類、濃度以及浸洗時的水温有關。魚體浸洗消毒的常用藥物有飾演、硫酸銅、漂白粉、高錳酸鉀等。

浸洗消毒的方法是:在養鰍池邊,將鰍苗集中到一個大容器中,水温10~15攝氏度時,先用3%~5%的食鹽浸洗魚體10~15分鐘,撈起後再用清水浸泡10分鐘,然後放入池中;也可用硫酸銅每立方米水體8克或漂白粉每立方米10克浸洗10~20分鐘。具體的消毒時間視水温的高低、藥物的濃度以及鰍苗的耐受反映情況靈活掌握,一旦發現鰍苗耐受不了,應裏兑入清水,並將鰍苗撈出,放入池中。鰍苗下塘的時候最好選擇在清塘下午進行。鰍苗下池時要注意將有病、有傷和死亡的鰍苗撈出來,在遠離養鰍池的地方,採用焚燒或家生石灰深埋的方法處理,避免病菌污染飼養水體,使病原擴散,引發魚病。 

三、飼料投喂  

泥鰍為温水雜食性魚類,在進行池塘飼養時,除了施肥培育天然餌料生物外,還應投餵魚粉、魚漿、蠶蛹、豬血、動物下腳料,以及麩皮、米糠、菜餅、豆渣、瓜菜葉子等植物性飼料,也可用上述飼料作為原料,製成配合飼料進行投喂。泥鰍的食性與水温密切聯繫。水温在16~20攝氏度時以植物性餌料為主,佔60%~70%;水温在21~23攝氏度時,動、植物性飼料各佔50%;水温超過24攝氏度時,增投動物性飼料為60%~70%。泥鰍的最適餌料配方見表4-1      泥鰍池塘飼養,投飼方法與“泥鰍水泥專養’略有不同。池塘飼養泥鰍,鰍苗在下塘後兩天內不投飼料,等鰍苗適應池塘環境後再投飼料。開始投喂飼料時,先是將粉末飼料沿池塘四周定時均勻投撒,逐漸將投喂的地點固定在食台周圍,然後將投飼點固定在食台上,使泥鰍形成定時到食台上攝食。   

投喂飼料要做到四定。  

1)定時  待池塘中的泥鰍集羣到食台上攝食後,每天定時投喂飼料。一般日投喂2次,上午8~9時投喂一次;下午14~15時投喂一次;在生長的高峯季節,晚上19~20時左右還應投喂第三次。    

2)定量  每天投喂的塑料量,要按水温的高低以及池塘中泥鰍的攝食情況靈活掌握。當池塘水温高玉30攝氏度或低於10攝氏度時,要相應減少日投飼量或停止投飼;在生長的高峯季節,要結合每天檢查食台的情況,科學地確定每日的投喂量。其中晚上的投喂量應占到全天投飼量的50%~60%。    

3)定質 投喂的飼料要求新鮮,各種營養成分含量合理,不能投喂腐敗變質的飼料。腐敗變質的飼料不僅營養成分流失,失去投喂的意義,當池塘中泥鰍攝食後,還會引發疾病。要根據泥鰍在不同水温條件下,對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的喜食性不同的特點,投喂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含量合理的配合飼料,促進泥鰍快生長。    

4)定位 飼料要定點投喂。每次投飼時,要將飼料投喂到搭設好的食台上,不能隨意投放,避免浪費,避免泥鰍由於不能定時定點找到食物而影響泥鰍的生長。投喂時要將飼料均勻撒在食台上,便於泥鰍集羣攝食。定點投喂飼料的另一個好處是:飼料不會到處漂散,避免造成浪費;泥鰍能均勻攝食;便於檢查和確定泥鰍的攝食和生長情況;當池塘中的泥鰍需要投喂藥餌時,能使泥鰍集羣均勻攝食,提高藥效。 

養泥鰍怎樣建池塘?池塘養泥鰍技術 第3張

四、日常管理      

池塘飼養泥鰍,日常管理主要集中在水質管理、防止疾病的發生、防敵害生物和防逃等幾個方面。   

1.水質管理     池塘水質的好壞,對泥鰍的生長髮育至關重要。飼養池塘的水質要求:“肥”、“活”、“嫩”、“雙”。當池水的透明度大於25釐米時,應追施有機糞肥,增加池塘中的橈足類、枝角類等天然餌料生物;透明度小於20釐米時,應減少或停施追肥。堅持每天早晚巡塘,主要觀察魚的活動和攝食情況,瞭解是否缺氧或缺氧程度。夏季清晨,如果只有少數泥鰍浮出水面,或在池中不停上下躥遊,這種情況屬於輕度缺氧,當太陽升起後便會自動消失。如果有大量的泥鰍浮於水面,驅之不散,或散後迅速集中,同時伴有水色發暗,池水過濃,成茶褐色,有大量藍藻繁生,池水透明度小於20釐米時,就表明水質惡化,缺氧比較嚴重,此時要加註新水或者潑灑增氧劑,環節池塘缺氧情況;在高温季節要暫停施追肥,適當加深水位,定期開啟增氧機。      

在飼養過程中,要每星期全池潑灑一次生石灰、漂白粉或光和細菌,進行水質調節和水體消毒,殺滅致病菌。生石灰的用量為每畝5千克,化水全池潑灑;漂白粉的用量為每月施用1~2次光和細菌,每次用量為使池水體液度為5~6克/立方米。施用光和細菌5~7天后,池水水質即可轉好。最適宜泥鰍生長的水温為23~28攝氏度,當池塘水温高於30攝氏度時,泥鰍便會停止攝食,鑽入池底淤泥之中避暑。為了延長泥鰍的生長期,在飼養過程中的高温季節,應經常加註新水,並在池塘寬邊或四角栽種蓮藕等挺水植物遮陰,降低池水水温,使泥鰍能快速生長。種草面積應控制在15%左右。每天投喂飼料前,要先檢查和清掃食台,觀察泥鰍的攝食情況,及時撈出食台上的殘飼,防止殘飼腐化分解,敗壞水質,引發疾病。    

2.防止疾病的發生       泥鰍在適宜過程中發病很少,泥鰍發病多是因為日常管理和操作不當而引起,一種發病,治療起來也很困難,因此對泥鰍的疾病應以預防為主。防止泥鰍發病的發生要注意以下九點。     

一是你去的飼養環境要選擇在避風向陽、靠近水源的地方進行。泥鰍對水質的要求不高,但被農藥污染和化學藥物濃度過高的水不能作為養殖用水。苗種放養前,要將池塘進行徹底的清整、消毒,並在池中種植一些水生植物,給泥鰍提高一個遮陰、舒適、安靜的生活環境,同時,水生植物的根部還有利於繁生一些底棲生物,為泥鰍提高天然餌料。     

二是要選擇體重強壯、活動強烈、體表光滑、無病無傷的苗種。在鰍苗下池前進行嚴格的魚體消毒,殺滅魚體上的病菌,同時使魚體處於應激狀態,促使泥鰍分泌大量粘液,在下池後,能避免被病原體感染。    

三是確定合理的放養密度:在泥鰍養殖期間,如放養太稀,則造成水面資源的浪費;放養過密,由容易導致泥鰍生病。如進、排水方便,有利流水等條件好的池塘可增加放養量,否則要減少放養量。

四是定期加註新水,改良池水水質,增加池水溶氧,調節池水水温,減少疾病的發生。要注意的是,在加註新水時,每次的換水量不宜過大,一般以換掉池水的1/5左右為宜;在換水時要注意,在注入地下水或冷浸水時,要進行充分的曝氣和自然升温,避免因池水温度忽高忽下二引發疾病。      

五是加強飼料管理工作。泥鰍是一種雜食性淡水經濟魚類,尤其喜食水蚤、絲蚯蚓以及其他浮游生物;動物性飼料一般不宜單獨投喂,否則容易是泥鰍貪食不消化,腸呼吸不正常,“脹氣”而死亡;對腐臭變質的飼料絕不能投喂,否則,泥鰍易發腸炎等疾病。      

六是投喂飼料前要先檢查和清掃食台,及時撈出食台上的殘飼,每半個月對食台及食台周圍潑撒生石灰;食台要定期清洗消毒,如果有條件,可以每半個月將食台取出曝曬,換上新的食台,輪換使用。定期投喂藥餌,並結合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進行食台掛簍掛袋,增強池塘中泥鰍抗病力,防止疾病的發生和蔓延。     

七是在飼養過程中,定期用藥物進行全池潑灑消毒,調節水質,殺滅池中的致病菌。在成鰍養殖期間抓好水質培育是降低養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時符合泥鰍生理生態要求,可彌補人工飼料營養不全和攝食不均勻的缺點,還可以減少病害發生,提高產量。放養後根據水質使用追肥,保持水質一定肥度,使水體始終處於活爽狀態。      

八是捕撈運輸過程中規範操作,避免因認為原因而使魚體受傷感染,引發疾病。       

九是定期檢查泥鰍的生長情況,避免發生營養性疾病;在每天巡池時要注意觀察,如果發現池中有病魚、死魚,要馬上撈出,查明發病死亡的原因,採取治療措施;對魚病和死魚要在遠離飼養池的地方,採取焚燒或深埋的方法進行處理,避免病原擴散。

3.防敵害生物  

泥鰍的敵害生物種類很多,如水蛇、鷗鳥、鴨子、鮎魚等兇猛肉食性魚類,以及與泥鰍爭食的生物如、蝌蚪等。泥鰍個體小,容易被敵害生物獵食,在飼養期間,要主要殺滅和驅趕敵害生物。鮎魚由於有輔助呼吸器官,能夠在飼養泥鰍的池塘中生存,並且由於其食量大,吞食池塘中飼養的泥鰍,影響泥鰍的飼養效果,因此,這些兇猛肉食性魚類要徹底清除出養鰍池。預防的方法是:在鰍苗下池前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殺滅池中的敵害和肉食性魚類進入養鰍池;對於池中的兇猛肉食性魚類,可採用鈎釣的方法清除。禽鳥可採用和槍殺的辦法清除;驅趕池邊的家畜。鯉、鯽魚可採用同兇猛肉食性魚類相同的方法清楚;青蛙是益蟲,應從生態保護的角度出發進行預防,如果池塘中有蝌蚪及蛙卵時,請千萬不要用藥物毒殺或撈出幹置,應用手抄網將蛙卵或集羣的蝌蚪輕輕撈出,投放到其他天然水域中。   

4.防逃  

泥鰍善逃,當攔魚設備破損、池埂坍塌或有小洞裂縫外通、汛期或下暴雨發生溢水時,泥鰍就會隨水或鑽洞逃逸。特別是池塘高密度飼養泥鰍,即使只有很小的水流流入飼養池中,泥鰍便可逆水逃走,往往在一夜之間逃走一半甚至更多。防止泥鰍逃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在清整池塘時,清除池埂上的雜草,加固加高池埂,避免因池水浸泡發生坍塌龜裂。  

二是加強巡塘。在飼養的期間,要經常割除池埂上的雜草,便於查看池埂是否有小洞或裂縫外通,如有則應馬上封堵;進、排水口的攔魚設備是否損傷,一旦有破損,就要及時修復或更換。  

三是在汛期或下暴雨時,要主動將池水排出,整固池埂,疏通進、排水口及渠道,避免發生溢水逃魚。  

五、收捕  

泥鰍具有鑽泥的特性,因此捕撈時就不像捕撈其他魚類那麼容易。根據泥鰍逆水鑽泥的生理習性,可採取沖水捕撈、網捕、魚籠誘捕、草堆誘捕、迫聚誘捕,也可以進行乾池捕撈等方法。  

1)沖水捕撈  可在靠進水口的地方鋪上網片,網片的大小以進水口的大小而定,一般為進水口寬度的3~4倍,網目大小為1.5~2釐米,網片的四角繫上提繩,放置於進水口處的池底,然後從進水口防水,用微流刺激,泥鰍就會慢慢羣集到進水口附近,間隔一段時間後,提起網片即可捕撈,連續進行多次,即可將池塘中的泥鰍捕起70%~80%。

2)網捕  將網片鋪設在食台底部,當投飼後泥鰍變集羣攝食,此時提起網片即可捕獲。    

3)籠捕   在魚籠中投放泥鰍喜歡的飼料,然後放置於池邊淺水區,泥鰍會因覓食而鑽入籠中,數小時後提起魚籠即可捕獲。採取次法誘捕泥鰍最好是在夜間進行,因為泥鰍多在夜間活動和覓食。此法在悶熱天氣或雷雨前後施行,效果最佳。採用食物誘捕方法捕撈的泥鰍五損傷,但受水温的影響較大,當水温超過30攝氏度或低於15攝氏度時,泥鰍因食慾減退或停止攝食,誘捕效果較差。    

4)草堆誘捕  將喜旱蓮子草或野雜草堆成小堆,放在岸邊或塘的四角,過3~4天用網片將草堆圍在網內,把兩端拉緊,使泥鰍逃不出去,將網中的草撈出,泥鰍便落在網中。草撈出後仍堆放成小堆,以便繼續誘泥鰍進草堆然後捕撈。    

5)迫聚誘捕   此法是利用藥物的刺激,造成泥鰍不能使用水體,強迫其逃竄到無藥效的小範圍或集中捕撈。藥物可用茶枯(茶枯是油茶果實榨油後的餘渣,其中含有一種溶血作用的皂角苷素,對水生生物有毒殺作用),先用急火烤熱、粉碎,裝入桶中用沸水浸泡1小時,然後潑灑入泥鰍養殖池中,用量為每畝5千克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潑灑藥物時要留小部分水域不施藥,使泥鰍集中到這部分水域,然後捕撈。     

6)乾池捕撈  池養的泥鰍在入秋後,由於水温下降,泥鰍活動減弱,開始鑽入泥中越冬,此時可採取排乾池水的方法捕捉泥鰍。先是將池水緩慢地排出,使泥集中到排水口處的魚溜中,待池水排幹後,即可在魚溜中翻泥捕撈。如果要將池養的泥鰍回捕80~90%,在捕捉完魚溜中的泥鰍後,還應將整個池底分區,中間挖出排水溝,使泥鰍集中到排水溝做,然後用手抄網捕撈,最後在池底個小區進行翻泥捕捉。乾池捕撈多在水温10~20攝氏度時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