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黑木耳出耳管理技術要點

科普 閲讀(1.43W)
黑木耳出耳管理技術要點

黑木耳生長髮育、分化時具有喜光、喜濕的特點。菌棒催芽結束後進行分牀,進入出耳管理階段,主要工作是協調好温度、濕度、光照和通風三者的關係,重點是水分管理。

1、水分管理

濕度管理主要靠噴水調節。根據氣温情況和子實體生長情況調節噴水:氣温高時早晚噴水;氣温低時白天進行噴水。具體要求為:氣温15℃以下不噴水,15℃~25℃白天可適當噴水,夜間不噴水。25℃以上時,應選擇早、晚噴水。晴天多噴,陰天少噴,雨天不噴;多風天氣可適當加大噴水量。小耳少噴,大耳多噴。空氣乾燥時,增加噴水次數。噴水要少量、多次,乾濕交替,見幹見濕,幹要乾透,濕要濕透。

2、温度管理

展耳期温度以20~25℃為宜。在此温度條件下,耳片生長整齊、健壯、耳形好、色澤深,商品價值高。若温度低於15℃,則開片難,生長慢,耳型差;高於25℃,耳片薄、顏色發黃。温度管理主要是依據氣温變化結合噴水進行調節控制耳片的生長。若遇高温天氣,停止噴水以抑制耳片過快生長,防止流耳、爛耳發生。

3、光照管理

子實體生長需要一定的光照條件。在光照充足的環境條件下,耳片肉厚、色深、鮮嫩茁壯;否則,生長緩慢、色淡、骨質軟,商品價值低。林下黑木耳生產由於樹木枝葉的遮陽作用,光照偏弱,所以,對催芽完成後覆蓋物要及時揭掉,確保光照充足。

4、通風管理

通風較差或擺袋過密易造成耳片不易展開,形成“雞爪耳”或“團耳”等畸形耳,同時易感染雜菌和發生爛耳。因此,菌袋擺放密度以每平方米20-25棒為宜,耳芽形成並鑽出塑料袋後應及時撤去草簾子,同時清除耳牀內、外雜草及障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