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種棗樹害蟲棗癭蚊的防治

種植技術 閲讀(7.97K)

棗癭蚊(Contariniasp.)

(1)別名和分類地位棗芽蛆、卷葉蛆、棗蛆,屬雙翅目,癭蚊科。

種棗樹害蟲棗癭蚊的防治

(2)分佈該蟲分佈於全國各棗區,以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五大棗區為害最為嚴重,是棗樹葉部主要害蟲之一。

(3)為害特徵以幼蟲吸食棗樹嫩葉汁液為害。棗癭蚊的雌成蟲產卵於未展開的嫩葉空隙中,幼蟲孵化後,即吸食嫩葉汁液,葉片受刺激後兩邊縱卷,幼蟲藏於其中為害。葉片受害後變為筒狀,幼嫩葉會變得色澤紫紅,質硬而脆,不久即變黑枯萎,一般以苗圃地苗木、幼樹受害較重。

(4)形態特徵

成蟲成蟲體似蚊,橙紅或灰褐色,複眼黑色、腎形,頭胸灰褐色,觸角灰黑色,念珠狀,腹背隆起黑色。腹部、胸背有3

塊黑褐斑,前翅半透明,橢圓形,後翅退化成平衡棒,足3對。雌蟲腹部大,腹面黃白色或橙黃色,共8節,第1-5節背面有紅褐色帶,雄蟲體小,灰黃色,腹節狹長,共9節。觸角發達,長過體半,外生殖器灰色。由生殖突基節和端節合成,近於環形,陽具末端呈“山”形。

卵近長圓錐形,半透明,有光澤,一端稍狹,初產卵白色,後呈紅色。

幼蟲乳白色,蛆狀,無足,有明顯體節。

蛹裸蛹,紡錘形,初期乳白色,後變黃褐色。雌蛹足短於腹節。雄蛹足達腹末。

繭長橢圓形,灰白色,外附土粒。

(5)發生習性在華北棗區,該蟲1年發生5-7代,以老熟幼蟲在淺土層中結繭越冬,翌年4月份成蟲羽化,產卵於剛萌動的棗芽上,5月上旬為為害盛期,第1-4代幼蟲發生盛期分別為: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8月中旬開始產生第5代幼蟲,除越冬幼蟲外,平均幼蟲期和蛹期10天,幼蟲越冬繭入土深度因土壤種類而不同,黃土地多在離地面2-3釐米處,沙土則在3-5釐米處,最適宜的發育温度為23-27℃。另外,5月份,若干旱少雨該蟲發生較遲。

(6)預測預報可採用越冬幼蟲出土預測法。在樹冠下2-3釐米深處的土層埋入一定數量的棗癭蚊蟲繭,並用籠罩之,從4月上旬開始,逐日檢查出土幼蟲數,當出土幼蟲達50%時,即為該蟲防治時期,並從該時期推算第一代幼蟲發生高峯期。

(7)防治方法

①農業防治措施結合棗樹冬季管理挖樹盤,消滅越冬蟲繭。

②化學防治在越冬成蟲羽化前或老熟幼蟲入土前,進行地面封閉,在樹冠下噴施50%的辛硫磷300倍,噴後淺耙,可殺死出土幼蟲或老熟幼蟲。樹冠噴藥防治,在幼蟲為害高峯期噴施50%氧樂果1500倍+菊酯類農藥2000-3000倍液等,均可取得較好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