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桑木屑栽培茶樹菇配方試驗

科普 閲讀(1.07W)
桑木屑栽培茶樹菇配方試驗

目前福建、江西等地栽培茶樹菇較多用硬質木屑、棉子殼,但產量較低。本試驗旨在探索用桑木屑、蠶沙來栽培茶樹菇的適宜配方,以達到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菌株茶樹菇一號,由福建古田科興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2試驗配方①棉子殼82%,麩皮18%;②棉子殼36%,桑木屑36%,稻草粉10%,蠶沙9%,麩皮9%;③棉子殼18%,桑木屑54%,稻草粉10%,蠶沙9%,麩皮9%;④桑木屑72%,稻草粉10%,麩皮18%;⑤桑木屑72%,稻草粉10%,麩皮9%,蠶沙9%。上述配方另加玉米粉5%,石膏2%,石灰粉3%。

1.3試驗方法將培養料按配方稱好,先將棉子殼、桑木屑、稻草粉,用2%石灰粉澆透水混合均勻上堆,堆温達60℃左右,維持24h翻堆,繼續發酵2d後,見發酵料上長滿白色放線菌,有香味時,再拌入麩皮、蠶沙(先浸水20min後晾乾)、玉米粉、石膏,用1%石灰水調節pH值達9~10,含水量為60%,裝袋滅菌接種(17cm×33cm×0.045cm)的高壓聚乙烯折角袋,裝料高16cm)。接種後置20~26℃培養室暗培養。發菌期每隔5日各抽樣10袋測定菌絲生長。當菌絲髮到袋底後,移入栽培室,每處理50袋為1個小區,設3個重複,隨機區組設計,多餘袋為保護行,不計產量。菇房温度控制在10~26℃,保持一定散射光照,每日向地面和空中噴水3~4次,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在菌蓋呈半圓球狀時採收稱重。出過1潮後,清理料面,養菌7~12d,出下潮菇,每出1潮菇後,補水50~100mL/袋,共收3潮菇。

2結果與分析

2.1各配方菌絲生長情況從表1可見,配方④和配方⑤菌絲生長快;配方②和配方③菌絲生長較慢;配方①最慢,需46d。

表1各配方菌絲生長速度

配方①②③④⑤

菌絲長速(mm/d)

菌絲滿袋(d)4638333132

菌絲長勢++++++++

2.2各配方產量試驗結果表明,配方①各潮菇產量差異不大,而配方③和配方④產量集中在第1潮,第3潮最少。配方②產量比配方①還高。這可能含棉子殼多的配方,棉子殼降解較慢,所以各潮產量較均衡。從生物轉化率分析,配方②最高。這是因為配方②的營養成分降解速度和透氣性均好於其它4個配方所致。配方④與配方⑤長速、產量相仿,説明蠶沙與麩皮的營養效果相似。

表2各配方產量與生物學效率(單位:kg、%)

配方①②③④⑤

總產量

生物學效率

第1潮佔33405164.563.4

2.3經濟效益分析以我地2005年市場物價核算,從表3來看,配方⑤產投比最高,其次為配方②、配方③與配方④,配方①產投比最小為6.45∶1,但經濟效益配方②為最高。

表3各配方成本核算(元)

配方①②③④⑤

棉子殼-0

桑木屑

稻草粉

麩皮

蠶沙

其它

總計

產出

產投比6.45∶110.43∶110.4∶110.9∶112.2∶1

注:①棉子殼0.90、桑木屑0.20、稻草粉0.10、麩皮1.00、蠶沙0.05、玉米粉1.2、石膏0.6、石灰粉0.3元/kg;②乾料0.4kg/袋,50袋/處理,計20kg乾料/處理;③鮮茶樹菇10元/kg。

3小結與討論

3.1本試驗結果表明,以棉子殼、桑木屑各佔36%,配方②最理想,其生物學效率最高,經濟效益最高,出菇較均衡,產投比較高。其次是配方③以桑木屑為主適當搭配少量棉子殼也值得利用。

3.2隨着食用菌產業的迅速發展,以及國家森保政策的進一步深化,用大量的蠶桑副產品來生產食用菌,的確是解決食用菌生產原料缺乏的一個新途徑,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