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養殖技術>

怎麼樣才能最大化的提高養豬的經濟效益

養殖技術 閲讀(2.27W)

豬場養豬的主要目的是贏利,其產品應是低成本,高質量,適合市場需要。為此,要提高豬場養豬的經濟效益,既要制訂正確的經營決策,使產品具備市場競爭能力,銷路通暢,又要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產量,降低成本,同時還要抓好生產中的經營管理工作。怎麼樣才能最大化的提高養豬的經濟效益呢?

怎麼樣才能最大化的提高養豬的經濟效益

1、家庭豬場的經營規模要適度

家庭豬場規模的大小與經濟效益的高低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成正比例,只有當生產要素的投入規模與本豬場經營管理水平相適應,而產品又適銷對路時,才能獲得最佳經濟效益。

2、選擇優良豬種

選擇優良豬種,是提高養豬生產的有效措施之一。選擇豬種時應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如飼料條件,市場豬肉及其產品的需求情況等,最好選擇經過對比試驗 篩選過的生長快、適應好的二元或三元雜交豬作為育肥豬,這樣每天每頭豬能節約飼料3.0-4.5千克。充分利用雜交優勢,選擇生長快、體型大的品種,這樣 的豬生長優勢強、飼料報酬高、母豬不用去勢即可出欄。選擇30kg以上的雜交豬作為商品豬育肥對象,洋三元、土三元雜交均可,但以洋三元雜交為最好。目前 來講,國內多采用長白和大約克夏的雜交母豬與杜洛克公豬交配,從而獲得最佳的三元組合。選擇的雜交豬體態結實,健壯勻稱,骨骼粗人。堅決不能進病、弱、殘 豬,這是保證養豬生產性能和效益的基礎。

3、提高飼料利用率,科學飼養,科學搭配飼料

家庭豬場為適應自己的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必須講究科學養豬,除選擇良種豬飼養以外,要飼餵全價配合飼料,實行科學管理,掌握適時屠宰和出售, 提高出肉率。在養豬生產中,飼料成本佔養豬總成本的70%以上,養豬效益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科學選擇單料和科學搭配。有些養豬户由於對飼料方面 的知識瞭解不多,在選購飼料上存在一些誤區,影響了養豬的效益。首先要避開選料誤區,粗蛋白、消化能等化驗指標只能作為參考值,關鍵要通過對比,看料肉 比,選擇出優質高效飼料。選用預混料或濃縮料時,須按配方配好原料,切忌隨意抓放,這樣才能滿足豬的營養需要。要按豬的不同生理階段用料(乳豬、小豬、中 豬、大豬、公豬、母豬各有自己的飼養標準),否則會造成飼料浪費或豬生長不良。仔豬要注意抓開食,過好補料關;抓旺食,過好斷乳關。仔豬切勿喂得過飽,防 止精料過多,否則會造成拉稀和誘發水腫病。不要突然換料,換料時要把原來的料和新料摻和喂,逐漸減少原來的料,並增加新料,經過5-7天完成換料過程。豬 料中粗纖維不能過多,適當搭配青綠飼料,防止飼料單一,以免造成營養不足和營養不全。

4、掌握市場信息

開展多種經營,家庭豬場要搞好經營,適時出售豬隻,降低成本,必須掌握市場信息,廣開門路,開展多種經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因地制宜,圍繞主業搞副業,搞好副業補主業,儘量減少主業的工農業外負擔和其他管理費用,開源節流,增加經濟收入。

5、重視疾病的防治

預防為主,“防”字做得好,首先是豬隻長的快,飼料報酬高,縮短出欄時間,減少人工開支等;其次是減少治療投入,降低飼養成本。豬病種類雖多耳病因 複雜,但第一死因仍然是傳染病,尤其是豬瘟、豬丹毒、豬肺疫、豬副傷寒、大腸桿菌病和繁殖呼吸綜合症等。我們應該堅持“消毒為上,預防為先,防治並舉”的 原則,豬場至少每7天帶豬消毒1次,根據周圍和本場疫情適時進行對應的疫苗免疫。一旦發現病豬,立即隔離治療。在做好傳染病防治的同時,也要警惕慢性消耗 性疾病,如寄生蟲、喘氣病、疥癬等。對於新進的仔豬,進圈一週內最好在飼料中拌入驅蟲藥進行驅蟲,在其體重達60-70kg時,再驅蟲1次即可。

6、加強日常管理,科學飼養

具備了以上前提,還要有適宜的温度、濕度、清潔衞生、通風等舒適條件,豬才能充分發揮其性能,提高飼料轉化率。否則就會造成豬的應激、導致抵抗力和 免疫力下降,增加發病率和死亡率,造成巨大損失。初生仔豬要注意輔助吮乳,幫助其固定乳頭。一般來説,弱小豬放在前中段乳頭,比較強壯的小豬放在後段乳 頭。仔豬要及早補料,同時注意“少食多餐”,防止腹瀉。飼餵育肥豬,要幹喂或濕喂,喂後自由飲水。同時,餵豬要遵循“定時定量,先粗後細,喂勻餵飽”的原 則。

只要做到以上幾點,我相信一定可以最大化的提高廣大農友養豬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