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養殖技術>

養殖蜈蚣如何提高效益?

養殖技術 閲讀(9.03K)

 蜈蚣養殖並不能讓每一人養殖户都賺錢,也許虧本的反而是大多數。那麼,我們怎樣養殖才能賺到錢?又是怎樣提高蜈蚣養殖效益?在此,農村致富經網收集養殖專家的經驗,做一個相關介紹:

養殖蜈蚣如何提高效益?
一、準確把握蜈蚣生活習性,創造蜈蚣養殖最佳環境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帶,平原地區只有少量分佈。每年驚蟄後,氣温轉暖,蜈蚣冬眠甦醒,開始出土活動,善居於陰濕的雜草叢中或亂石溝裏。從芒種到夏至,隨着氣温逐漸升高,它又漸漸移到陰涼的壕溝、墳地、田埂或土坎的縫隙之中,避過炎熱的白天。到了晚秋季節,則又多棲於背風向陽的鬆土斜坡之下或樹洞、樹根較暖的地方。總之,蜈蚣喜歡在陰暗、潮濕、温暖、通風的洞穴中生活。據此習性,要求我們為蜈蚣所創造的生活環境必須同時滿足陰暗、潮濕、温暖、通風的要求,我們的經驗是:室內蜈蚣養殖池一般以1m2左右為一個養殖單元,每個養殖單元內距四周防逃牆20cm用瓦片築起一個方形框體,瓦片一層正面朝上,另一層則反面朝上,正反交替擺放,使框體高30cm左右,內部填入專門配置的養土,瓦片與瓦片之間形成了大量小縫隙,蜈蚣通過縫隙進入內部養土,在裏面隨心所欲的打洞造穴,營造自己喜歡的小天地。室外蜈蚣養殖池一般以10m2左右為一個養殖單元,每個養殖單元內距四周防逃牆40cm全部用瓦片擺放垛體,首先在地面鋪一層10cm厚的養土,其上以凸面朝上放置一層瓦片,瓦片上面再鋪一層10cm厚的養土,再在垛提上面四周各向內收縮10cm左右,以凸面朝上放置一層瓦片,瓦片上面繼續鋪一層10cm厚的養土,直至垛體升高至60cm以上,這樣的垛體形狀有點像金字塔。蜈蚣通過瓦片形成的縫隙進入垛體,初春時節與立秋以後,氣温偏低,白天太陽照射下,垛體邊緣部分瓦片下面温度偏高,蜈蚣自然向邊緣移動;夏季太陽照射下,垛體邊緣部分瓦片下面温度太高,蜈蚣自然向多提內部移動,尋找陰涼地方;冬季氣温驟降,垛體內部因有厚厚的養土與瓦片保温,温暖適宜,成為蜈蚣冬眠的極好場所。二、準確把握蜈蚣活動特點,選擇最佳投喂時機蜈蚣一般都在夜間出來活動,20~23時是它們活動的高峯期。其特點是夜間活動多,白天活動少;氣温高於25℃時活動多,10~15℃活動少;雨後的夜晚活動多,雨天的晚上活動少;無風或微風的夜晚活動較多,大風(風力在六級以上)的夜晚活動少。由此可見,蜈蚣活動的頻率與氣温、氣壓、相對濕度、降雨量和光照強弱等氣象因子都有密切的關係。根據以上特點,對蜈蚣投喂飼料要遵循一定規律,而不是一成不變,必須遵循的規律是:一般在日落前夕定點投喂飼料,以便蜈蚣形成條件反射,培養進食的規律性,同時不能違背自然規律,雨後天氣悶熱的夜晚,蜈蚣活動加強,食慾較好,可適時增加投食量;大風或陰雨等不良天氣應減少投喂量甚至不投食。總之,應充分考慮氣象因子對蜈蚣活動的影響,合理投食。三、合理控制養殖密度、預防蜈蚣自相殘殺在蜈蚣生活密度過大或驚擾較多的情況下,易引起相互殘殺而死亡。但在飼養條件下,隨着生活環境和飼養條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夠的新鮮飼料和水源,不加大對它生活的驚擾,即使養殖密度較大,對其生活也無多大影響。尤其是同一母體所產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長大後就是幾十條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所以提供足夠新鮮飼料和水源,保持安靜的環境,是人工養殖蜈蚣的必備條件。除非培育種苗需要,儘可能避免將產於不同養殖池的幼蜈蚣混合飼養。四、掌握蜈蚣飲食規律,科學調配蜈蚣飼料野生蜈蚣為典型的食肉性昆蟲,性較兇猛,憑着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顎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類小型動物。蜈蚣喜食的動物性飼料包括:蚯蚓、鼠婦、蜘蛛、蜻蜓、地鼈蟲、螳螂、蝗蟲、蟋蟀、油葫蘆、螻蛄、知了、倒退蟲、黃蜂、各種魚類、青蛙、壁虎、羊肉、牛肉、兔肉、雞蛋、雞肉、麻雀肉、蛇肉、大頭金蠅、蚰蜒、蠶蛹、羊奶、牛奶等,在動物性飼料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也食植物性飼料。為降低養殖成本,擴大飼料來源,喜旺藥用動物養殖場特別重視植物性飼料的開發利用,並研究出幾種蜈蚣十分歡迎的混合飼料配方,其中採用的植物性飼料包括:小麥粉、米粉、小米粉、玉米粉、高粱粉、麩皮、米糠、玉米皮、黑豆皮、豆餅、花生餅、菜籽餅(埋坑脱毒處理)、棉籽餅(用量不宜超過10%,藥物脱毒後再用)、槐葉粉、黃豆皮等。蜈蚣的食源雖然廣雜,但對食物要求新鮮,不吃腐臭之食。所以人工養殖時,為了便於飼料管理和保證飼料的新鮮與清潔,不要將飼料直接撒入蜈蚣活動場地或棲息的垛體上,以免剩餘的飼料黴變,導致真菌性病蔓延,應該把飼料與飲用水放入專用的食盤或水盤裏,食盤與水盤必須做到定時、定點投放,不要任意改變投放時間和地點。一般在下午日落前將食盤送入投放地點,翌日清晨取出清洗以備再用。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飢力強。飢餓時,一次進食量可達自身體重的1/5~3/5。食飽後,十天半月不給食物也不會餓死,但蜈蚣不耐渴,每天需飲水。因此飼養場內必須放置盛水器皿,並要定時換水,以保持飲水的新鮮、清潔。五、掌握蜈蚣產卵規律,創造最佳孵化環境每年春末夏初,是蜈蚣的產卵期。每條雌性蜈蚣一般產卵量為20~60粒,大多為40~50粒,少數為10粒以下。產卵前蜈蚣腹部緊貼地面,自行挖掘淺的洞穴。產卵時,蜈蚣身體曲成“S”形,卵從生殖孔一粒一粒成串產在自行挖好的淺穴內。在無外界驚擾的情況下,產卵需2~3小時。產完後,隨即側轉身體,用步足把卵託聚成團,抱在“懷中”孵化。蜈蚣產出的卵呈橢圓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徑約3~3.5mm,米黃色,半透明,卵膜富有彈性。蜈蚣孵卵時間較長,一般需43~50天。卵在孵化過程中,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都在隨胚胎不斷髮育逐漸變化。一個月後,卵內初具幼蟲形態,體長約1.2cm,可見卵膜內幼蟲的蠕功;35~40天后,幼體體長約1.5Cm,已能上下爬行,但尚不能離開母體;43~45天后幼蟲體長約2.5cm,能離開母體自行尋食。孵卵期間,母體不進食、不飲水、不出窩活動,因此在整個孵卵期間,應保證蜈蚣附近濕度相對穩定,過濕或過幹都會影響蜈蚣的孵化,甚至造成母體吃掉卵或幼蜈蚣,影響孵出率和幼蟲成活率。對於養殖經驗不多的養殖户,可以在蜈蚣做窩產卵前,在蜈蚣養殖垛體上面放上一盆或多盆喜濕性的花草,如吊蘭,每次給花草澆水的時候,水就通過花盆往下滲,只要花草始終茁壯成長,垛體的濕度就基本穩定,這樣母體蜈蚣一旦在垛體上找到合適的地方做窩,你就必須始終保持花草茁壯成長,發現花草的葉子有萎縮現象,就及時澆水,發現有爛根現象,説明濕度過大,必須停止澆水。蜈蚣在產卵或孵卵期間,若受外界驚擾,就會停止產卵,並把已產出的卵或在孵化的卵全部吃掉,這就是所謂蜈蚣的“保護性”反應。蜈蚣食卵後,多能重新產卵和孵卵。但使蜈蚣的產卵期和孵化期大大推遲,且產卵少,孵出率不高,影響蜈蚣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在人工養殖蜈蚣時,在蜈蚣產卵和孵卵期間,應保持周圍環境的安靜,切忌驚擾,這是養殖管理中必須注意的事項。

 六、蜕皮與生長髮育蜈蚣屬甲殼類的節肢動物,體表覆蓋有幾丁質的甲殼,限制了本身的進一步生長髮育。為了擺脱甲殼對進一步生長髮育的限制,所以在生長髮育過程中要蜕皮數次。每蜕一次皮,就明顯的長大一次。蜕皮多在盛夏或產卵後進行。蜕皮前體色改變,行動遲緩,不吃食物,視力和觸角能力減弱。蜕皮時,由前向後逐節進行,最後蜕出尾足。蜕下的舊皮呈皺縮狀,拉直時是一具完整的蜈蚣軀殼。蜕皮需約2小時左右才能完成。蜕皮時切忌驚擾,否則會延長蜕皮時間。人工養殖的蜈蚣蜕皮時容易受到成羣螞蟻對它的攻擊,可以採用以下方法進行防蟻。①一旦發現螞蟻,可立即將新鮮的骨頭或者油條等投入飼養池內誘殺,如果螞蟻太多,則立即將蜈蚣轉移,然後用開水燙殺飼養池中的螞蟻。②將25克蜂蜜、25克硼砂、25克甘油、250克温水混合拌勻,放在飼養池四周螞蟻經常出沒的地方誘殺。③把培養土用開水燙過,再放在陽光下暴曬,以殺滅混在培養土中的螞蟻或螞蟻卵。七、縮短冬眠時間,提高蜈蚣養殖效益蜈蚣屬變温動物,外界氣温升降的變化對其生活有極大的影響。為了縮短蜈蚣養殖時間,創造更好養殖效益,一般採用升温保温等措施延長蜈蚣生長期、縮短甚至取消冬眠時間。常用的方法有恆温養殖和塑料大棚養殖。恆温養殖:恆温養殖又稱無冬眠養殖,即採用人工控温的方法打破蜈蚣的冬眠習性,使其一年四季都處於良好的生長髮育狀態。恆温養殖最關鍵的設備是具有一定面積的可以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條件的暖房。這些暖房可以新建,也可以利用現有的普通民房、塑料大棚改造。無論哪種暖房都必須符合以下四項原則:第一,經濟實用;第二,具備加温和保温條件;第三,能保持較好的通風;第四,結構科學合理,便於管理。塑料大棚養殖:白天充分利用太陽的照射提高塑料大棚內的温度,傍晚時分及時用草苫覆蓋塑料大棚使之保温,儘可能縮小晝夜温差,縮短甚至取消蜈蚣的冬眠期,延長蜈蚣的生長時間,提高蜈蚣養殖效益。塑料大棚養殖由於依賴於太陽光的照射,所以必須注意天氣的變化:遇有雨雪天氣,要及時採取臨時的加温措施,儘量避免蜈蚣冬眠,如果蜈蚣一旦冬眠,就不要輕易把它喚醒,如果蜈蚣一個冬季裏反覆冬眠,則會造成較大傷亡;春天來臨,氣温升高,注意及時通風,一則補充新鮮空氣,二則防止棚內超温;夏季需要及時揭開塑料布,換上遮陽布,或用草苫進行遮陽處理。八、天敵與病害防治1、螞蟻的防治: 螞蟻是蜈蚣蜕皮與孵化期的最大敵害,可採用以下方法防治螞蟻:①一旦發現螞蟻,可立即將新鮮的骨頭或者油條等投入飼養池內誘殺,如果螞蟻太多,則立即將蜈蚣轉移,然後用開水燙殺飼養池中的螞蟻。②將25克蜂蜜、25克硼砂、25克甘油、250克温水混合拌勻,放在飼養池四周螞蟻經常出沒的地方誘殺。③把培養土用開水燙過,再放在陽光下暴曬,以殺滅混在培養土中的螞蟻或螞蟻卵。2、粉蟎的防治: 如果蜈蚣飼養池內濕度太大,在氣温高的時候,蜈蚣就容易受粉蟎危害,被粉蟎寄生後,不但活動不便,而且蜈蚣會受粉蟎產生的毒素刺激不得安寧,更嚴重的事,粉蟎吸收蜈蚣體內大量的營養物質,致使蜈蚣身體瘦弱而死亡。防治方法如下:①飼養池內一星期不要加水,降低養土的含水量。②處理好養土,採用熱水泡、太陽下暴曬等方法殺滅其中的粉蟎。③將新鮮的骨頭或者油條等投入飼養池內誘殺粉蟎,每天清除2~3次,效果很好。3、消化不良的防治: 平時切實加強飼養管理,減少不利因素的刺激,提高消化道的消化能力。在早春和晚秋的低温季節,應做好保温工作,池內温度最好保持在25℃。如果蜈蚣已經得了消化不良症,以下兩種方法可以治療:①用酵母片1克,溶於100毫升温水中投喂,每天一次,直至痊癒。②取山楂20克,白糖10克,水250克,拌合後煮20分鐘,每天一次,喂至痊癒。4、胃腸炎的防治: 預防此病主要是加強管理。低温期間在池內掛上燈泡,補充光照,每10平方米池內安裝20W燈泡一個。保持飼料新鮮和池水清潔,即使取出池內的病蜈蚣隔離治療。病情嚴重時,飼養池中要用3%的福爾馬林或0.2%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消毒。對已經染病的蜈蚣用以下方法治療:取青黴素片2片,酵母片2片碾成粉末,均勻拌進500克飼料中,每日投喂一次,直至痊癒。5、綠僵菌病的防治: 平時加強管理,經常刷洗食盤和水槽,改善通風條件,掌握好飼養池的温度,一旦發現感染綠僵菌病的蜈蚣,應迅速捉出來另行飼養,同時將感染的飼養土全部清除,換進新飼養土,將池內的瓦片用3%福爾馬林溶液清洗,待其晾乾後,再放進池內,以殺滅瓦片上的綠僵菌。飼養池周圍用0.5%漂白粉溶液噴灑消毒,殺滅綠僵菌,確保環境的清潔,防治綠僵菌的孢子傳播擴散,引起再感染。用氯黴素0.25克溶於150毫升温開水中,然後讓蜈蚣吸吮,每天一次,直至病癒為止。蜈蚣康復期間,同時喂些活性高蛋白飼料,如黃粉蟲、土元等,提高蜈蚣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