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冬季馬鈴薯種植技術

科普 閲讀(2.06W)
冬季馬鈴薯種植技術

一、整地

冬種馬鈴薯應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結構疏鬆、排灌條件良好的沙壤土或潮沙泥田。晚造水稻收割時低割禾頭,深耕細耙,起壟作畦1.2米包溝,畦寬0.85-0.9米,溝寬0.25米,壟高0.25米。整地要求土塊細碎、壟面溝底平直。

二、種薯處理

1、剔除種薯中的病爛薯,選擇陰涼乾燥地方砂藏,用幹細砂墊底5釐米,放一層種薯,再蓋一層細砂。

2、播種前1-2天切成25-50克、帶1-2個芽眼的薯塊,如切到病薯,要將切刀於0.5%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數秒鐘後再繼續。切快時先從基部斜切或環切,然後將頂芽縱切成兩塊,儘量多帶薯肉。

3、將石膏粉2.5公斤、甲基託布津12.5克、甲霜靈錳鋅12.5克混合後撒在種薯切口消毒,以防病防腐爛,並將頂部薯塊和基部薯塊分別存放在陰涼乾燥有散射光處。

三、播種

一般在11月上、中旬播種,畝播4000-5000株。播種前先在畦中間開深溝施入基肥,每畝施有機肥1500公斤、磷肥15公斤、尿素10公斤,混勻,覆土。每畦雙行種植,株行距0.3×0.25米,品字形穴播,儘量向畦中間靠攏,以利植後培土。頂部和基部種薯塊要分開植,先在穴內撒呋喃丹(每畝3公斤)防治地下害蟲,放種薯(種芽或芽眼朝上)後覆土7-10釐米,再蓋上稻草,以保温保濕防雜草,有利全苗。

四、肥水管理

1、馬鈴薯對水分敏感,其需水特點是:前期少、結薯膨大期多、後少。因此,播種後如遇旱表土發白,要及時灌跑馬水,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忽幹忽濕結畸形薯,收穫前15天排淨積水,以免薯塊吸水過多開裂或腐爛。

2、出苗約60%時施齊苗肥,畝用尿素3公斤兑人糞尿或水1750公斤淋施;隔10天后施結薯肥,畝用尿素7.5公斤兑人糞尿回水1750公斤淋施;開花封壟前重施薯塊膨大肥,畝用複合肥10公斤加硫酸鉀5公斤兑水1750公斤淋施,並結合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葉面肥;收穫前邊0天,畝用“920”1克兑水75公斤噴施,以延緩衰老,提高產量。

五、培土

為防止雜草與馬鈴薯爭肥,增加結薯層提高產量,防止薯塊變綠畸形,提高商品率,要求培土兩次以上。第一次於齊苗後10天內苗高約20-25釐米時進行清溝重培,第二次在莖葉封壟前進行。中後期經常檢查植株附近畦面,如有裂縫就要及時培土。培土時應避免損傷莖稈或壓住葉片。

六、病蟲防治

馬鈴薯的主要病蟲害有地老虎、螻蛄、蚜蟲、塊莖蛾、青枯病、晚疫病、環腐病等。齊苗後用撲蝨蚜加蟎克可防治蚜蟲和蟎類;第1次施肥時每畝加入辛硫磷0.5公斤、葉青雙0.25公斤,可防治地下害蟲、青枯病和環腐病;第3次施肥時每畝加入敵百蟲0.5公斤可防治塊莖蛾;後期要防治晚疫病,在封行後用甲霜靈錳鋅800倍液噴施,每隔10天噴1次。

七、採收

當馬鈴薯莖葉變黃、基部葉片脱落時,即可收穫。選擇晴天,用無犁頭鐵的犁翻壟撿薯,以減少損傷,並捨棄青頭或變綠薯塊,直接銷售或攤放於室內晾乾,避免陽光直射,影響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