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水稻赤枯病的識別及防治措施

科普 閲讀(2.71W)
水稻赤枯病的識別及防治措施

水稻赤枯病屬生理性病害,由於鉀、磷、鋅等營養元素的供應缺乏或不能被吸收利用而致病。稻株根系變黑,朽腐,多見於土壤通透不良的“爛泥田”,地下水位高的長期積水的“深灌田”,酸性過強的“鐵鏽田”,地下水位較高、低窪的“冷底田“。

一、症狀

水稻赤枯病屬生理性病害,多發生於水稻分櫱始期,分櫱盛期達發病高峯。病株葉片出現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斑點,嚴重時聚合成斑塊或條狀。斑點在下部老葉尖端最先出現,然後向下逐漸變赤褐色,最後全葉枯死,同時向上部葉片蔓延,嚴重的全株只有少數新葉保持綠色,遠看似火燒樣。根系黃褐,混有黑根、爛根,且短小。

二、防治措施

1.多施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通透性。施用未發酵的有機肥過多的發病稻田,應立即排水、露田、曬田。

2、加強稻田水肥管理。插秧後一般水深以蓋泥為度,擺栽的秧苗,立苗後再慢慢覆水,返青後淺水勤灌,以增加土壤通氣性,促進根系的生長;早施分櫱肥,促進秧苗早生快發,促進水稻根系健壯,減輕發病。

3、對已發病的稻田,應根據缺素的種類,及時追肥,控制病情。對缺鉀型赤枯病,應立即排水晾田,以後淺水灌溉,促進新根生成;及時追施硫酸鉀4—6公斤/畝,或葉面噴施1%硫酸鉀溶液。對缺鋅型赤枯病,立即排水晾田,實施淺水灌溉,促進新根生成。及時追施硫酸鋅1—1.5公斤/畝,或葉面追施含鋅微肥。但注意不能使用鹼性肥料,以免加重病情。對缺磷土壤及時進行葉面追施磷酸二氫鉀等含磷微肥,切忌單獨施用氮肥,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