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問答>種植問答>

茯苓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種植問答 閲讀(1.39W)

茯苓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茯苓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1、選地整地:選擇向陽且有一定坡度的場地,土壤以偏沙、土層深厚、酸鹼度適中、未耕種和未栽過茯苓的老林地或生荒地為宜,選好地後深翻整地,將土質整細耙平。2、栽培料準備:一般選用松木段,以入冬前還未進入休眠期的松樹段木為佳。3、菌種培養:生產中多用菌絲引。4、適時接種:以地温回升到10℃以上接種為宜。5、栽培管理:做好補種、水分、覆土、病蟲害防治等工作。6、及時採收:接種後8-10個月可陸續採收。

一、選地整地

1、場地方位應朝南或東南、西南,切忌北向陰坡,以保證温暖、向陽。場地要有一定的坡度,以15-35°的緩坡為宜,便於排水。土質偏沙、土層深厚、酸鹼度適中、未耕種和未栽過茯苓的老林地或生荒地,或者棄耕三年以上的土地。板結嚴重的黏土和粗糙的礫土不適合茯苓生長,應特別注意。

2、深翻整地,將土質整細耙平,一般要求不得淺於50cm,剔除土壤中的樹根、雜草和亂石。然後順坡挖窖,窖深60-80cm,長和寬根據木段多少及長短而定。接下來曝曬,苓場四周開好排水溝。接種前1周按15g遍撒白蟻粉或細沙拌3%呋喃丹鋪撒窖底及上面覆土層,防治白蟻危害。

茯苓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第2張

二、栽培料準備

生產上種植茯苓,一般選用松木段,以入冬前還沒有進入休眠期的松樹段木為佳。將其分節或做成樹蔸用來備料,削去樹皮的松樹幹,放在露天環境下晾曬10-15天,等到樹幹出現裂口,並有部分松樹油脂滲出以後,按照種植要求鋸成65-75cm的松樹段,並按照井字形堆成柴堆,放置在向陽乾燥的地方備用。

茯苓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第3張

三、菌種培養

菌種分菌絲引、肉引和木引三種,生產中多用菌絲引。菌絲引是經人工純培養的茯苓菌絲,用微生物組織分離方法,由菌絲中分離出菌絲體,經篩選、擴大培養而成。適合菌絲體生長的温度在23-28℃之間,35℃以上菌絲容易老化,10℃以下生長十分緩慢,0℃以下處於休眠狀態。

茯苓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第4張

四、適時接種

茯苓可以進行春、秋兩季接種,一般以地温回升到10℃以上為宜。首先要選擇合適的菌種或者是新鮮的茯苓個種,其次在整好的地上順着坡度進行開窖,將段木順着開好的窖擺放好,然後要先將菌種進行消毒以及接種的人進行全面的消毒,這樣可以避免細菌的感染,消毒完之後再將今後在那個均勻的擺放在段木的兩頭或接口處,再撒上一層滅白蟻的藥劑,最後用沙土填緊固定,覆土封蔸。

茯苓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第5張

五、栽培管理

1、查窖補種:在茯苓接種7-10天后及時檢查各地段內的菌情,若未傳引或引種被雜菌污染,應立即換補。在茯苓接種後1-2個月,不見基面長出菌絲,也未聞到有茯苓氣味,要補種。

2、水分管理:接種後,如果雨水較多,可在窯頂覆蓋樹皮或塑料薄膜,保護種引免受雨水侵襲。雨後要及時疏通排水溝,以利土壤通氣。

3、及時覆土:隨着菌核逐漸生長膨大,窖面表土常發生龜裂,使水分滲入,導致菌核腐爛。離土表較淺的菌核常長出土面,應經常檢查,及時覆土,加以保護。

4、病蟲害防治:茯苓生長的整個過程中有很多的病蟲害,注意及時防治。針對木黴、青黴、根黴等易浸染料筒及菌核,種植前苓場要翻曬多日;料筒及菌種要嚴格挑選;菌核生長期注意防漬,發現污染及時處理。針對白蟻危害,一般可用蟻菌防治,其次就是用滅蟻靈塗撒。

茯苓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第6張

六、及時採收

茯苓一般在接種後8-10個月成熟,待陸續長大即可收穫。選擇晴天開始採挖,挖採要細心扒土,儘量避免挖破苓塊,根據成熟情況,早熟早收、遲熟遲收。採收好的茯苓最好堆放在室內避風處,用稻草蓋嚴放置5-6天,然後攤開晾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