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純長農作物秸稈立體栽培食用菌技術

科普 閲讀(8.61K)
純長農作物秸稈立體栽培食用菌技術

長期以來我國食用菌生產的培養基均以木屑和棉籽殼為主,木材的過度砍伐,造成林木資源匱乏;而棉籽殼又因其用途廣泛、用量大,價格居高不下。因此,用於栽培食用菌的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升,成本提高。這樣,經營不善者,往往出現效益差,甚至出現虧本的情況。針對這一狀況,我國廣大食用菌工作者,經過多年探索,最後選定以農作物秸稈進行食用菌栽培。當時採用的是粉碎裝袋栽培和發酵料畦牀大田栽培的方法。前者工藝煩瑣,後者佔地面積大,菇體帶泥,品質差,效益不理想。為了尋求一種更為有效的秸稈栽培工藝,樑仁俊先生根據多年實踐經驗,結合我國南北各類食用菌栽培工藝的特點,創造性地利用秸稈(稻草、麥稈等)不用切短粉碎、無須專用設備,不搭架子,不加任何輔料,立體栽培平菇、鳳尾菇、小姬菇、草菇以及雞腿菇(雞腿菇需搭牀架)等食用菌。並且室內室外均可栽培,室外栽培不須建棚,省工省料。採用這種方法每萬公斤料(佔地僅200平方米)可產平菇、鳳尾菇、小姬菇1.5——2萬公斤,雞腿菇1萬公斤,草菇0.4萬公斤(為傳統方法3——4倍)。這種獨特的栽培及立體出菇方式,更適合菇體側生的要求,使得朵形完整好看,解決了室外大田覆土菇體帶泥的缺點。且口味好,更受消費者喜愛及適合加工鹽水菇出口。目前,該技術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專利(專利申請號:0110664007)。

一、效益情況分析

秸稈立體栽培食用菌,具有投資少、無風險的優點。而且規模可大可小,既可年產1——2萬公斤就地鮮銷,也可生產十萬、百萬公斤加工鹽水菇出口或保鮮包裝銷售。下面,我們分別對單一生產平菇(鳳尾菇、小姬菇)及多品種搭配週年生產模式效益情況進行分析:

1、秸稈立體栽培平菇(鳳尾菇、小姬菇)效益分析其中:稻草以0.16元/公斤計,稻穀(玉米等)以0.80元/公斤計,鮮菇(平菇、鳳尾菇、小姬菇)以1.2元/公斤計。

2、秸稈栽培食用菌週年生產模式效益分析

為適應市場需求,可根據自然環境條件,設立多品種搭配週年生產模式,以

確保各個時期食用菌的均衡供應,從而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該模式為:當

年10——12月分批栽5000公斤料的平菇(鳳尾菇、小姬菇)——→11月份

栽2000公斤料的金針菇——→次年2月栽2000公斤料的雞腿菇——→5——

9月份栽12000公斤料的草菇——→9月份栽2000公斤料的茶薪菇。

按此模式生產,全年可產菇2萬餘公斤,產值6萬餘元,純利潤亦在4萬元以上(注鮮菇、稻草、稻穀等價格同前表)。由於各地情況不一,效益亦有一定差異。因此,生產者可根據當地自然及市場情況,制定適合本地的週年生產模式。

二、主要技術特點

1.科學合理地利用好秸稈(稻草、麥稈等)作為培養基,是本技術的關鍵凡有食用菌培育經驗的人都知道,在不影響食用菌菌絲生長的前提下,培養基的含水量越大其產量越高。而秸稈(稻草、麥稈等)具有組織結構疏鬆、吸水性強、透氣性好的特點,其含水量高達70%以上也不影響菌絲生長。本技術恰到好處地利用了秸稈的這一優點,使得食用菌產量有較大提高。

2.使用糧食作生產種培養基,彌補秸稈中氮素的不足,從而使其達到高產的目的制生產種工藝流程(料處理):建堆(誘發滅菌)——→蒸氣處理(處理前基料中加入稻穀或玉米、麥子)——→裝袋——→滅菌——→冷卻——→接種——→發菌——→生產種。

3.菌包層間覆土,是該技術的又一關鍵層間覆土既可起到隔熱的作用,又可補充營養、提高產量。秸稈立體栽培食用菌工藝流程:備料——→預温——→建堆——→蒸氣處理——→做菌包——→發菌——→疊牆出菇——→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