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秸稈栽培雙孢菇技術

科普 閲讀(2.45W)

菌種選擇選擇的菌種必須經過出菇實驗,才能大面積使用。外觀須具有菌絲濃白、粗壯、均勻,無生長間斷,無雜菌感染,無蟲害。

秸稈栽培雙孢菇技術

菇房消毒進料前,要清理菇房和室內物品,然後消毒。消毒一般用燻蒸法,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錳酸鉀5克,密閉24小時,再開窗排氣。菇房無氣味時即可把培養料移入菇房。密閉不好的,可用50倍的石硫合劑噴灑四周牆壁和菇牀。

培養料推制培養料的堆制要注意:原料的質量和合理配方、利用發酵技術使培養料被放線菌充分分解。用於栽培蘑菇的原料必須新鮮、乾燥、無黴變。培養料的配方需要按照蘑菇生長所需的碳氮比(一般發酵前為33:1)和氮磷鉀比例(一般為4:1.2:3)進行。培養料的配方應根據本地區的原料情況按照合理的碳氮比要求靈活掌握。

鋪料播種培養料拆堆前1—2天,用消毒劑和殺蟲劑對堆表進行處理。拆堆後待料温降至28℃左右時,將培養料鋪在料槽內,厚15—20釐米,在料面均勻撒播或穴播或條播。然後鋪上3.3釐米厚的培養料,最後進行保温保濕發菌。

播種後管理發菌階段要保持菇房良好的通氣條件和適宜的温度濕度。保持温度為22—24;空氣相對濕度65%—75%;可通過適當開窗或揭膜通風透氣,並注意補水保濕。

覆土取30釐米以下的土壤,過篩分成粗土和細土,在使用前曝曬2天,加入1%—2%石灰或噴甲醛悶殺病蟲害。將土調至半濕,先覆粗土3—4釐米,用木板拍平,然後使土含水量達60%—65%,覆土7—10天,當菌絲出土1/2時,再覆1釐米細土,上面用手刮幹,使厚度均勻。覆土後在料面打孔,適當通風。前期牀面保濕(相對濕度75%),採用兩頭輕、中間重的噴水法,每次噴水時,應打開門窗通風。降低温度,使之保持在12℃—18℃。

收菇後的管理

每種一次蘑菇可以收4—5潮菇。每潮菇可以連續數天。兩菇的間隔期間為調整期,其間清理料面上的死菇以及殘物,噴水和施用追肥。主要有:施蘑菇湯、噴草木灰水、鹽水、豆漿汁、和胡蘿蔔汁等。

越冬期間的管理

主要是保温、通氣。一般每隔7—8天噴一次清水,保持土面不發白(含水量15%左右)即可。室內温度保持在3℃—4℃,正常天氣,每天開窗2—3小時。到3月中旬、當温度穩定在10℃以上時,便可調水和補充營養,氣温達15℃—25℃時,是春菇出菇的最佳時期。

採收

菇蓋直徑2—4釐米,菇環未破、菇傘未開的採收。

病蟲害及其防治

防治蘑菇病蟲害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利用農業、化學、物理、生物等技術進行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可用農用抗菌素防治細菌性病毒,提高蘑菇的抗病性、產量和品質。用寄生性線蟲來防治蚤蠅、癭蚊和眼菌蚊等。防治方法主要是搞好菇房、培養料消毒,後發酵,注意菇房衞生,因病蟲不同,適當用藥。化學防治:蘑菇栽培不提倡使用藥劑,尤其是在出菇期,必須使用農藥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人畜和蘑菇無害的藥劑,並掌握適當的濃度,適期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