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冬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 秋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科普 閲讀(3.24W)
冬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秋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一、種薯選擇。從冬馬鈴薯種植的種薯中選出了生長旺盛、沒有病毒感染症狀的植株生長的小型薯,整薯做種用。為防止病害感染,種薯不切塊,儘量不使有機械損傷。為了促進馬鈴薯種迅速發芽,播種前12天,用赤黴素甘油液(又稱GG液)催芽。其中赤黴素濃度為50-100×10-6。用1000×10-6赤黴素原液配製時,稀釋原液用的水和甘油的比例為4:1。為消毒種薯表面的病原菌,又添加600倍的代森鋅殺菌劑。種薯浸泡15分鐘,撈出堆積在通風陰涼避雨處,每堆種薯約30千克。堆上蓋濕潤細土,再蓋草苫子保墒。7-10天后待芽長2-3釐米時,可扒開薯堆,撿出種薯,使芽見光綠化鍛鍊1-2天后播種。芽不夠長者,繼續堆積催芽。芽長以大於2釐米者為好,小於1釐米者影響產量。

二、播種。在8月上旬播種。播前栽培地先用旋耕犁疏鬆土壤,後噴施土壤調理劑免深耕200克/畝,促進30-50釐米深的土壤疏鬆通透,有利於今後薯塊膨大和根系深扎,增強吸收能力。種植密度比春作要大。行距60釐米,株距20釐米,保持每畝5000株,莖數9000-10000裸。播前施商品有機肥100千克/畝、硫酸鉀型的複合肥100千克/畝,按行距劃3一釐米的淺溝,施入種肥,把肥土混勻。把種薯播上後,上覆14釐米厚的土壤,使成大壟。壟作有遇旱能灌溉,逢澇可排水的長處。播種後,立即澆水,直到出苗都不可斷水,以保持壟土涼爽濕潤。在久旱不下雨時,澆水還有降温的作用。

三、田間管理。秋作馬鈴薯生長期較短,在9月下旬以前日照較長,氣温較高,有利於莖葉生長。後期日照短,氣温低,利於塊莖生長,莖葉不易徒長。因此,他在管理中採取措施儘早促進發棵。出苗後團棵前連續追肥2次,每次每畝施複合肥10千克。每澆一水,中耕一次,使土壤見幹見濕,保持壟土疏鬆透氣。結合中耕培寬並加厚壟土,使壟的縱斷面呈凹字形。這種壟形使結薯期塊莖處在鬆軟土層中,有利於膨大。在9月下旬前,通過勤澆水、追肥把莖葉及時促成。噴施天然蕓薹素一碩豐481,促進生長髮育。結薯期,氣温漸低,土壤蒸發量減少,只要壟土保持濕潤,壟溝不幹不澆。

四、收穫。11月上旬初霜,只殺傷頂部莖葉,不必急於收穫,11月中旬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