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小麥全蝕病的症狀特點 | 小麥全蝕病的危害症狀是什麼?

科普 閲讀(5.77K)
小麥全蝕病的症狀特點,小麥全蝕病的危害症狀是什麼?

小麥抽穗後田間病株成簇或點片狀發生早枯白穗,病根變黑,易於拔起。在莖基部表面及葉鞘內佈滿緊密交織的黑褐色菌絲層,呈“黑腳”狀,天線後顏色加深呈黑膏藥狀,上密佈黑褐色顆粒狀子囊殼。

小麥全蝕病主要危害小麥的根系。

①幼苗分蘗期至返青拔節期。基部葉發黃,並自下而上似乾旱缺肥狀。苗期初生根和地下莖變灰黑色,病重時次生根局部變黑。拔節後,莖基1-2節的葉鞘內側和病莖表面生有灰黑色的菌絲層。診斷:將變黑根剪成小段,用乳酚油封片,略加温使其透明,鏡檢根表如有縱向慄褐色的葡萄菌絲體,即為全蝕病株。②抽穗灌漿期。病株變矮、褪色,生長參差不齊,葉色、穗色深淺不一,潮濕時出現基腐(基部一、二個莖節)性的“黑腳”,最後植株旱枯,行成“白穗”。剝開基部葉鞘,可見葉鞘內表皮和莖稈表面密生黑色菌絲體和菌絲結。小麥近成熟時,若土壤潮濕,病株葉鞘內表皮可生有黑色顆粒狀突起的子囊殼。

全蝕病是一種根部病害,只侵染麥根和莖基部1—2節。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黃葉多,種子根和地中莖變成灰黑色,嚴重時造成麥苗連片枯死。拔節期冬麥病苗返青遲緩、分櫱少,病株根部大部分變黑,有的時候在莖基部及葉鞘內側出現較明顯灰黑色菌絲層。

小麥全蝕病是小麥上的一種由真菌感染檢疫性病害,其發生危害重、傳播速度快,一般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7年以上,受環境、品種等因素影響,發病程度與範圍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可使小麥減產20%~35%,重病田減產近半甚至絕收,是小麥毀滅性病害。

病株變矮、褪色,生長參差不齊,葉色、穗色深淺不一。潮濕時,出現基腐性的“黑腳”,最後植株旱枯,形成“白穗”。剝開基部葉鞘,可見葉鞘內表皮和莖稈表面密生黑色菌絲體和菌絲結。小麥近成熟時,若土壤潮濕,病株葉鞘內表皮可生有黑色顆粒狀突起的子囊殼。

莖基部葉鞘內產生黑膏藥症狀,造成植株提前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