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種植技術>

土豆晚疫病的科學防治

種植技術 閲讀(3.31W)

土豆,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別稱地蛋、洋芋、土豆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祕魯南部地區。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祕魯和智利一帶。安第斯山脈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區可能是最早土豆被栽培出來的地方。在距今大約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東部遷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脈,在的的喀喀湖區附近安營紮寨,以狩獵和採集為生,是他們最早發現並食用了野生的土豆。

土豆晚疫病的科學防治

土豆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濕潤的土壤環境。對温度的要求:塊莖生長的適温是16℃~18℃,當地温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温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土豆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胃腸蠕動,疏通腸道。

除此以外,土豆塊莖還含有禾穀類糧食所沒有的胡蘿蔔素和抗壞血酸。從營養角度來看,它比大米、麪粉具有更多的優點,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熱能,可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土豆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維持生命和健康。因為土豆的營養成分非常全面,營養結構也較合理,只是蛋白質、鈣和維生素A的量稍低;而這正好用全脂牛奶來補充。土豆塊莖水分多、脂肪少、單位體積的熱量相當低,所含的維生素C是蘋果的4倍左右,B族維生素是蘋果的4倍,各種礦物質是蘋果的幾倍至幾十倍不等,土豆是降血壓食物,膳食中某種營養多了或缺了可致病。同樣道理,調整膳食,也就可以“吃”掉相應疾病。

土豆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營養元素。

土豆晚疫病的科學防治

土豆晚疫病歷年來都有不同程度發生,嚴重影響土豆品質與產量及經濟效益的提升,因此,進行土豆晚疫病防治顯得極為重要。土豆晚疫病又稱疫病,是發生普遍而嚴重的流行性病害。凡土豆種植的地區均有發生,不抗病的品種在晚疫病流行時,田間產量損失可達20%~50%,窖藏損失輕者5%~10%,重者在30%以上。晚疫病不但危害土豆,還可對番茄、辣椒、茄子等造成危害。 

土豆晚疫病的病害症狀

土豆植株葉、葉柄、莖及塊莖均能被侵染受害。葉片發病初期,葉尖或葉緣出現暗綠色水漬狀斑點,天氣潮濕時,病斑迅速擴大,邊緣生出一圈白色稀疏的黴輪,葉背尤為明顯。嚴重時病斑擴展到主脈和葉柄,致使葉片萎蔫下垂。氣候乾燥時,病斑乾枯變褐。莖部受害,初呈稍凹陷的條斑,氣候潮濕時,表面也產生白黴。塊莖受害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規則形病斑,稍下陷,下層薯肉變為褐色。土壤乾燥時,病部發硬於縮,潮濕時也可長出白黴。

土豆晚疫病主要為害葉、莖和塊莖。發病後葉部病斑面積和數量增長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土豆成片早期死亡,並引起塊莖腐爛,嚴重影響產量。今年我縣秋土豆種植面積大,普遍長勢良好,結合師宗歷年進入秋季陰雨連綿,低温多濕,晝夜温差大的實際,容易發生土豆晚疫病。

土豆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選育和推廣抗病品種: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晚疫病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土豆不同品種對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差別,因為土豆晚疫病菌容易發生變異,垂直抗病品種裁培幾年後,容易喪失其抗病性,所以應選用具有多基因的抗病品種或水平抗病性種。   

2、建立無病留種田,消滅初侵染源:由於帶病種薯是唯一的初侵染源,建立無病留種地,可以極大的減少初侵染源,從而有效的防止晚疫病的發生。留種地應採取更為嚴格的防治措施。有條件的地方,留種地應與大田相距2.5km以上,以便減少病原菌傳染的機會。此外,挑選無病種薯也可以減少初侵染源,而藥劑浸種可以殺死種薯內部病菌,推遲晚疫病發生20天,降低病情指數約50%,100kg芽塊用25%甲霜靈100g,加少量水浸沾或噴施。

3、加強田間管理:1):整地、選地勢高,排水良好種植,採取中耕管理培土、清除煙根、開溝排水等措施,增施鉀肥,提高抗病性。2):播種前精選種薯,淘汰帶菌薯塊,可減少田間中心病株的數量。在土豆生長後期培土可減少遊動孢子囊侵染薯塊機會。在病害流行年份,適當提早剎秧,2周後再收穫,可避免薯塊與病株接觸機會,降低薯懷帶菌率。   

4、藥劑防治:在晚疫病發生的初期,要及時發現清除病株,並對中心病株周圍30—50米 範圍內的植株,噴灑化學藥劑,以後視情況每隔7-10天噴藥一次,一般噴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藥品可選擇58%甲霜靈錳鋅、64%殺毒礬、大生M-45、72%杜邦克露、69%安克錳鋅等。為了減少農藥抗藥性的產生,最好多種藥劑交替使用。

總言而之,土豆晚疫病是一種毀滅性的病害,危害嚴重,我縣土豆晚疫病的防治要本着“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對其進行防治。要作到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化學防治為輔助,多種防治措施綜合運用,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