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技術>養殖技術>

養殖鹿提高仔鹿成活率的技術

養殖技術 閲讀(2.44W)

仔鹿成活率是鹿羣繁殖成績的重要指標之一。經過對寧安農場5個鹿場調查,仔鹿成活率高可達75%以上,低年還不足60%,平均水平為65%左右。現將調查材料分類統計,找出影響仔鹿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並根據這些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養殖鹿提高仔鹿成活率的技術

1影響仔鹿成活的主要原因

因難產造成仔鹿的死亡,佔產仔總數的4.1%,佔仔鹿死亡數的22%。多因延誤助產時機或助產技術不良使仔鹿死亡。

死因不明,佔產仔總數的3.5%,佔仔鹿死亡數的21.8。這裏指在死亡記錄中無法查到確認的死因,或因管理不善,或因技術水平不到位,故難以判定。

因弱胎、畸型引起的死亡,佔產仔總數的3%,佔鹿死亡數的17.1%。弱胎、畸型仔鹿幾乎全部死亡。主要是母鹿的妊娠期營養不良,患病或遺傳因素所致。

因母鹿惡癖致仔鹿死亡,佔產仔總數的2.9%,佔仔鹿死亡總數的16.1%,主要由於母鹿對仔鹿扒、咬、或拒絕哺乳等不良行為導致仔鹿死亡。

仔鹿患“三炎”死亡,仔鹿的臍帶炎、肺炎、胃腸炎是常發病,雖經積極治療,不免仍有死亡。死亡率佔產仔總數的2.3%,佔仔鹿死亡數的12.4%。

因意外傷害死亡,佔產仔總數的1.8%,佔仔鹿死亡數的9.3%。主要指仔鹿被踩、夾、撞、淹等意外事故致死的。

2提高仔鹿成活的主要技術措施

2.1必須提高難產救治率

目前,鹿場鹿的助產成功率很低,主要是助產技術問題。應有計劃的對鹿場技術員進行關於鹿的難產的技術培訓或經驗交流,提高難產救治率,降低因難產造成仔鹿的死亡。

2.2加強對仔鹿的看護

仔鹿原因不明的死亡,主要是對仔鹿缺乏細微的觀察與護理。所以,母鹿產仔期必須加強晝夜值班制度,要掌握每隻仔鹿從出生到幹毛站立,實現第1次就乳的全過程。對於被母鹿遺棄的仔鹿要儘早實行寄養或人工哺乳。平時要注意觀察仔鹿的行為表現,發現異常要及時查明原因,及時治療。

2.3合理設置仔鹿保護欄

仔鹿保護欄應具備墊草厚,温暖乾燥,光線較暗的棲息環境。這樣仔鹿仔願意鑽入休息,只有當飢餓時才出來吮乳,同時可以養成仔鹿按時吃奶的良好習慣。鹿羣一旦受到驚擾時,仔鹿可鑽入欄內,避免踩、夾、撞等傷害事故的發生。

2.4創造安靜的產仔環境

嘈雜不安的環境會使母鹿的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易導致難產或形成舔肛、咬尾等惡癖。因此,產仔母鹿舍應設置在鹿場僻靜處,產仔期要儘量減少撥鹿次數,必要的撥鹿要耐心細緻,動作較穩,儘量減少對母鹿的不良刺激。

2.5對仔鹿適時合理補飼

仔鹿在出生後15~20天開始隨母鹿採食一些粗、精飼料,同時出現反芻現象。此時應在保護欄內設食槽、水槽,同時給少量營養富的混合精料,粗飼料可隨母鹿一起採食。

2.6加強飼養衞生

仔鹿發生“三炎”等疾病,大多因飼養衞生不良所致。因此,產仔季節每天打掃圈舍1次,圈內不得積存污水、糞尿,經常更換護欄內墊草,定期消毒,加強飼料、飲水的衞生管理。

2.7加強母鹿妊娠期及哺乳期的飼養

妊娠期飼養貧乏的母鹿,其仔瘦弱無力,不易成活。哺乳期母鹿營養不良,泌乳能力差,則仔鹿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母鹿要供應充足的蛋白質飼料、維生素和礦物質飼料,使母鹿保持中等偏上不見肋條的膘情。

2.8重視母鹿妊娠中、後期的運動

母鹿妊娠期運動,可以促進機體的同化作用,有利於胎兒的生長髮育,還可以增加子宮肌肉和腹壁肌肉的緊張度,減少難產現象的發生。妊娠中、後期母鹿每天應趕圈30分鐘到1小時,特別對常年圈養母鹿尤為重要。

2.9加強對母鹿的清羣淘汰防止年親繁殖

一些年老、瘦弱、多年患病和有扒、咬、舔惡習的母鹿及有的仔鹿生後就有先天性疾病,其母鹿可能是不良基因攜帶者。將這些品質不良的母鹿予以嚴格淘汰,是提高仔鹿成活率的手段之一。某些遺傳性疾病多在近親繁殖的後代中出現,為防止近親繁殖,鹿場每年或第兩年引進1次種鹿補血;並以幾隻特、一級種公鹿組成若干個支系,從而達到提高仔鹿成活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