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問答>有問必答>

林地養雞的要點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有問必答 閲讀(1.17W)

林地散養雞顧名思義,既是在林地中散養喂殖的雞。林地散養使雞得到充分的運動量,不僅可以讓雞更加健康的成長,又能使其肉質更加鮮美,真正的為原生態雞,其營養價值遠非養殖場飼料餵養的雞能比。

林地養雞,必須選擇合適林分。林冠較稀疏、冠層較高(4-5m以上)、鬱閉度在0.5-0.6之間的林分,透光和通氣性能較好,而且林地雜草和昆蟲較豐富,有利於雞苗的生長和發育。林分鬱閉度大於0.8或小於0.3時,均不利於雞苗生長。據調查,海南瓊海、萬寧養雞最多,家庭式小養雞場設在桉樹林內,其他林分如相思林、灌木林、雜木林等因枝葉過於茂密,遮陰度大,不合適林地養雞。另外,橡膠林內也是很好的養雞場所。目前橡膠多采取寬行密株經營方式,雖然樹冠濃密,透光度小,但行距大,樹冠高(3m以上),林內寬隙較大。許多農場工人在橡膠林內辦養雞場,也獲得良好效果。廣東、廣西羣眾則多在馬尾松林以及荔枝、芒果等林內養殖,也很成功。

林地養雞的要點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林地的選擇

林地的選擇對於養雞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栽植不同樹種、不同用途的林地,在選擇時要有所側重。一是沿河林帶、道路綠化林帶、沿海防護林基幹林帶、迎奧運環城林帶等生態林帶,由於地理位置、林地面積和形狀等因素,不宜用於林地養雞。選用上述林帶養雞,一方面影響了周邊環境,有礙於這部分林帶作用的真正發揮。另一方面,在這樣的林帶裏養雞,也易使雞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產生應激反應,進而影響其生產性能;二是鮮果林地,不宜用於養雞。因鮮果林地內的樹木需要噴灑藥物,加之蘋果、桃、梨等水果腐爛落地後,被雞隻採食,容易中毒;三是7年齡以上的用材林(楊樹林)即開始採伐,不宜用做林地養雞。除此以外的其它林地一般均可以用做林地養雞。

二、品種選擇   

林地養雞的特點是以“半放牧+集約化”為飼養方式,因此在品種選擇上應當選擇草雞特徵明顯、適宜放牧、抗病力強、生產性能高的為宜,如琅琊雞、雪山麻雞、三黃雞、清遠麻雞、杏花雞等優良品種。它們耐粗飼,抗病力強,雖然活潑好動,生長速度較慢,飼料報酬低,但具有體型小,毛色美觀,肉質細嫩、味美可口,價格高,利潤大等特點,應作為林地飼養的首選品種。

三、營養需要

林地放養的雞由於採食林地內的青草、草籽、蟲、蚯蚓等天然食物,能夠滿足雞體對部分營養元素的需求。但是,對多維、氨基酸等微量元素的攝取量仍不充足;加之雞的活動量大,對蛋白質、能量消耗較大,需要通過補飼來滿足其營養需要。根據林地雞的營養需求,提供以下建議配方:林地養雞專用濃縮飼料使用配方(%)                   玉米   麩皮   濃縮飼料0—42日齡      65       5         3042日齡—出欄    64       11        25

產品成分分析保證質:(%)以風乾物質為基礎計算粗蛋白質≥   粗纖維≤   粗灰分≤   鈣   總磷≥   食鹽      水分≤   賴氨酸≥    40              10            20       3—6     1      1.2—2        14         3

四、棚舍搭建 

一)場址的選擇。林地養雞的場地選擇是否得當,關係到雞隻的生長、衞生防疫和飼養人員的工作效率,關係到養雞的成敗和效益。場地選擇應遵循如下幾項原則:(1)既有利於防疫,又要交通方便。(2)場地宜選在高燥、乾爽、避風向陽、排水良好的上坡林地。(3)場地內要有遮陰設備,以防暴曬中暑或淋雨感冒。(4)場地要有水源和電源。(5)雞隻要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帶進病菌。

二)搭棚方法。雞舍設計的要求是:通風、乾爽、冬暖、夏涼,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寬4—5米,長7—9米,中間高度1.7—1.8米,兩側高0.8—0.9米。覆蓋層通常用3層,由內向外先用油氈蓋第1層,以擋住陽光的直射;第2層蓋稻草,以防水蒸氣落入雞棚內;最上一層蓋薄膜防水保温,在棚頂的兩側及一頭用沙土磚石把薄膜油氈壓住,棚的另一頭開一個出口,以利飼養人員及雞羣出入,也便於通風換氣。對棚的主要支架用鐵絲分四個方向拉牢,以防暴風雨把大棚掀翻。   

三)清棚消毒。對循環生產,若需利用舊棚,每一批雞出欄以後,應對雞棚進行徹底清掃,將糞便、墊草、剩料分別清理出去,更換地面表層土,清洗用具。對棚內土面及用具先用3—5%的來蘇爾水溶液進行噴霧和浸泡消毒,然後再進行薰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25毫升福爾馬林加12.5克高錳酸鉀。原飼養過雞的林地也應先在地面上撒1層熟石灰,然後進行噴灑消毒。   

四)鋪設墊草。為了保暖,通常需鋪墊料。墊料要求新鮮無污染、鬆軟、乾燥、吸水性強、長短粗細適中,種類有鋸屑、小刨花、稻草、穀殼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應將墊料曝曬,發現發黴墊草應當挑出。鋪設厚度以3—5釐米為宜,要平整,距離熱源最少10釐米以上,以防火災發生。

五、雛雞運輸

雛雞的運輸也是一項重要的技術工作,稍不留心就會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實踐證明,要安全地運輸雛雞,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選擇好運雛人員。運雛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運雛經驗,要有較強的責任心。養雞專業户最好親自押運雛雞。

二)準備好運雛用具。運雛用具包括交通工具、裝雛箱及防雨、保温用具等。運輸過程力求做到穩而快。裝雛用具最好採用專用雛雞箱(目前一般孵化場都有供應),箱長為50—60釐米,寬40—50釐米,高18釐米,箱子四周有直徑2釐米左右的通氣孔若干,箱內分4個小格,每個小格放25只雛雞,每箱共入100只左右。沒有專用雛雞箱的,也可採用厚紙箱、木箱或笸子代用,但都要留有一定數量的通氣孔。冬季和早春運雛需用防寒用品保温,如棉被、毛毯等。夏季運輸需帶遮陽防雨用具。所有運雛用具或物品在裝運雛雞前,均要進行嚴格消毒。

三)掌握適宜的運雛時間。初生雛雞體內還有少量未被利用的蛋黃,可以作為初生階段的營養來源,故初生雛雞在48小時或稍長的一段時間內可以不喂飼進行運輸。但從保證雛雞的健康和正常生長髮育考慮,適宜的運輸時間應在雛雞出殼48小時內(最好不要超過36小時)絨毛乾燥後進行。另外,還應根據季節確定啟運的時間。一般來説,冬天和早春運雛應選擇在中午前後氣温相對較高的時間啟運;夏季運雛則宜選擇在日出前或落日後的早、晚進行。

四)解決好保温與通氣矛盾。雛雞運輸過程中,保温與通氣是一對矛盾。只注意保温,不注意通風換氣,會使雛雞受悶,缺氧,嚴重的會窒息死亡;只注意通氣,忽視保温,雛雞會受風着涼,容易感昌,易誘發雛雞白痢病,成活率下降。因此,裝車時要注意將雛雞箱錯開安排,箱周圍要留有通風空隙,重疊高度不能過高。氣温低時要加蓋保温用品,但要注意不能蓋得過嚴。裝車後要立即啟運,運輸過程中應儘量避免長時間停車。運輸人員要經常檢查雛雞的動態,一般每隔0.5—1小時觀察一次。如見雛雞張嘴抬頭,絨毛潮濕,説明温度太高,要注意掀蓋通風降温;如見雛雞擁擠在一起,吱吱發叫,説明温度偏低,要加蓋保温;要及時將雛雞堆分開,因温度低或受車子振動的影響,雛雞會出現打堆,每次檢查時用手輕輕地把雛堆分散。另外,運輸過程中,特別是長時間停車時,最好經常將各雛雞箱左右、上下進行調換,以防止內層雛雞受悶。

六、雞羣的飼養管理   

一)雛雞的飼養管理。雛雞的生長髮育特點是體温調節能力差、生長速度快、消化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強、喜羣居、膽小。因此,在飼養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幾點:   

1、適時飲水與開食

飲水:雛雞進入育雛室後,讓雛雞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便可以喂水。一般喂水應先於喂料,但亦可同時進行,因為喂料也可促它飲水,水的温度以32℃左右為宜,不要太熱,但不可飲冷水。頭2天可飲用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有利於消炎、殺菌,預防雛雞白痢病。雛雞飲水後,能迅速排出胎糞,既可促進雛雞的新陳代謝,也可刺激食慾。

開食:一般開飲後即可開食。開食時可用碎米或玉米粉。目前常用小雞配合顆粒料開食,亦可喂雛雞料。開食時應把開食飼料撒鋪於墊料的紙面或淺顏色的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雛雞的消化力較差,故必須餵給容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飼料。雛雞相對增重快,新陳代謝旺盛,要少量多餐。雛雞出殼2天后,食慾旺盛,此時喂料要定時、定量。喂飼時,每次不要讓雛雞吃得太飽,但又切忌讓雞受餓,一般以喂八成飽為宜。吃得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飼餵不足,又會影響雛雞的生長髮育,甚至會引起啄食惡癖。每餐喂八成飽,可保持雛雞旺盛的食慾。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鐘吃完為宜。   

2、適宜的環境温度與濕度

温度:育雛成敗的關鍵之一是能否給予雛雞適宜的温度。雛雞出殼時,孵化房的温度為37.5℃,當雛雞轉到育雛室後,温度不宜相差過大。出殼雛雞,絨毛疏而短,禦寒能力低,雛雞的體温調節中樞功能尚未健全,體温調節功能差;同時,雛雞的食量較少,吃入飼料轉化成的熱能難於維持體温的恆定(尤其是寒冷季節更是如此),故必須給予雛雞適宜的環境温度。温度對雛雞的體温調節、採食、運動以及對飼料的消化吸收都關係極大。如果温度過高,雛雞代謝機能受到障礙,食慾減退,體內水分大量散失,會造成生理機能失調,影響生長髮育,體質衰弱,以致死亡率增加。同時温度過高,還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啄肛惡癖。如果温度過低,雛雞受涼就會相互擠壓(俗稱扎堆),因互相踩踏堆壓而造成傷亡。此外温度過低,也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感冒、拉稀,誘發白痢病。所以,温度過高、過低對雛雞都是不利的。   

育雛雞適宜的温度為:1—2日齡時是34—35℃;3—7日齡是32—34℃;第2周為30—28℃; 第3周為28—26℃。育雛期在冬春季每週下降2℃,夏秋季每週下降3℃,降至21℃為止。   

濕度:雛雞對濕度的要求,第1周相對濕度在65—70%,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後儘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濕度過大,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病,要勤換墊料,並加強通風換氣;濕度過小,即太乾燥,使雛雞呼吸加快,體內的水分隨呼吸而大量散發,腹內剩餘蛋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的發育,可用水盆盛水,讓其自然蒸發,達到增濕的目的。   

3、注意分羣,加強巡查。強弱病雛分羣飼養要經常進行,檢查弱雛最好在早晨第1次餵食的時候,弱雛易被擠出來,即捉出分羣。對那些患病較重的雛雞立即淘汰。經常地、有目的地巡查雞羣,及時發現問題,做好細緻的護理工作,是獲得優良育雛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意義主要有三點:一是通過觀察雛雞食慾,瞭解飼料的適口性和投喂量,分析飼料的配合是否得當,飼料有否發黴變質,進行及時的調整,並及時發現雛雞的生長髮育是否正常;二是能及時從雛雞的飲食精神狀態、活動狀態、糞便狀態中發現和診治疾病;三是及時發現意外情況,如停電或保温燈泡壞了,或電源燒着了附着物,雞羣發生啄食癖,其他侵擾雞羣的獸害、鼠害等,以便及時處理,減少雞隻死亡。

4、林地環境的適應。一般在育雛期的第3 周就要使雛雞對林地內環境逐步適應。從第3周開始,逐步將雛雞放入林中,訓練自由採食青草、草籽、蚯蚓等天然食物,適應林地環境。隨着雛雞的不斷長大,對放養區域逐步放大,直至轉羣到簡易雞棚。

5、強化訓練,形成條件反射。為了有效避免天氣驟變等問題對雞產生不良影響、便於定時補飼,應該對雞進行強化訓練,讓其形成條件反射。為此,在飼餵時可以通過採取敲響某些物件、吹哨等方式,對雞進行強化訓練,形成條件反射,以便於在天氣驟變、定時補飼時可以快速的集中雞隻。

二)生長雞的飼養管理。生長雞的特點是雞隻生長速度快,食慾旺盛,採食量不斷增加。這時主要形成骨架和內臟,此期的飼養方式主要是放牧結合補飼,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1、定時補飼。隨着雞隻的日齡增加,體內增長的主要組織與中雞階段有很大差別,由長骨骼、內臟、羽毛到長肉和沉積脂肪。雞隻沉積適度的脂肪可改善雞的肉質,提高商品屠體外觀的美感。因此,此期一般需要全期定時補飼,把飼料放在料桶內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淨吃飽為止。

2、驅蟲。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進行第1次驅蟲,相隔20—30天再進行第2次驅蟲。驅蟲主要是指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可使用驅蛔靈,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半片。第2次驅蟲每隻中雞用驅蛔靈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藥片研成粉料,先用少量飼料拌勻,然後再與全部飼料拌勻進行喂飼。一定要仔細將藥物與飼料拌得均勻,否則容易產生藥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檢查雞糞,看看是否有蟲體排出,然後要把雞糞清除乾淨,以防雞隻啄食蟲體。如發現雞糞裏有成蟲,次日晚上補飼時可以同等藥量驅蟲1次,以求徹底將蟲驅除。

3、飼養密度。在進行林地養雞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林地的載禽量問題。因為,單位面積上飼養雞的數量過大,會導致青草資源枯竭,天然食物量不能滿足雞的需求。為此,應該注重載禽量的問題,一般每畝地每批以養200只為宜。

4、光照。光照對雞隻的生長髮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控制好光照時數。

5、温度。就林地所飼養的雞種而言,對外界温度變化適應性較強,一般不需特殊的調整温度。但應注意由於天氣的驟然變化,如風、雨、雷、酷暑等自然因素導致温度變化波幅較大時,應及時集中雞隻,進行防雨淋、防寒或防暑降温。

6、注意做好除四害和清潔消毒工作。蒼蠅、蚊子是傳播病源的媒介。要經常施藥噴殺蚊子、蒼蠅,棚舍內外環境,飼槽、用具要經常清潔和消毒,有針對性地做好藥物的預防工作,以防引入病原。

7、防止野生動物侵襲。老鼠既偷吃飼料、驚擾雞羣,又是疾病傳播的媒介。通過在林地內養貓及每月毒殺老鼠2—3次(要注意收回毒鼠、藥物),可有效防止老鼠的侵襲。據國外相關報道,在養雞的林地內養貓不僅不會對雞隻造成危害,反而可以有效的防止老鼠的侵襲,當然也要管好貓。黃鼠狼是危害養雞業的另一種野獸,可以用魚網作為圍網防止黃鼠狼進入養殖區。黃鼠狼最為害怕魚網,一見到魚網,就不會進入林地內。

8、劃區養殖。為了使林地內的資源得到持續利用,應該劃區輪牧。根據雞的不同大小,劃定養殖區域,進行輪牧,既使雞得到充足的天然食物,又可有效地保護林地內資源,使林地得到可持續利用。

林地養雞的要點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第2張

隨着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各地退耕還林、還草,林地、果園面積日益擴大,膠南市有上千畝連片林地、果園、草坡,其中的牧草資源和動物蛋白飼料資源豐富,空間大,為發展林地養雞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近年來,各地進行了林地養雞,林牧結合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試驗和推廣,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林地養雞有三大好處:一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有利於解決發展畜牧業與農業的爭地問題。二是改變了林地、果園生態環境,提高了生態效益。林地養雞,可有效地促進林、牧結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雞覓食林中的蟲、草,排泄的糞便增加了地力,又有利於樹木生長。三是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增收。林地養雞投資小,操作簡便,不需要繁瑣的飼養程序。林地為雞提供了廣闊、理想的空間,雞的活動範圍大,抗病力增強,飼養管理很少用藥,並且林地的草、蟲為雞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節約了飼料,降低了飼養成本,生產出來的雞蛋、雞肉無藥物殘留,恰恰適合現代人追求的高品味消費,在社會上深受歡迎,市場價格高於普通肉雞、雞蛋,增加了養殖户的收入。

發展林地養雞應着重抓好以下幾點。

一、圍欄和雞舍的建設

按照每667平方米林地、果園建一個圍欄,目的是防止雞隻的丟失和天敵(狐狸、黃鼠狼等)的侵害。圍欄用高1.5m的塑料網或尼龍網,地下深埋25cm,間隔2m打一木樁,把網栓在木樁上即可。把自來水或水源引到果園、林地中。雞舍建在圍欄的兩端,便於輪放時移動圍欄。雞舍主要是供雞晚上休息及避風雨用,可以相對簡單,如蓋草棚、塑料帳篷、石綿瓦等。冬季四周可以用草簾、塑料簿膜圍起來保温。雞在雞舍的密度一般為每平方米10~12只雞。同時,可在舍內順着雞進出林地的方向搭建30cm斜面的棲架,棲架材料可用木條、竹子等,間隔10cm左右,讓雞夜間在棲架上休息。雞舍建成後,應認真搞好消毒。

二、品種選擇

林地養雞主要是追求雞的品質,保證綠色無公害,一般以適宜放養、抗病力強的當地土雞品種為主,這些品種的雞在餵養一段時間出欄時一般公雞在2kg、母雞在1.5~1.8kg左右。

三、飼養管理

1、育雛

1)育雛前的準備。育雛室一般是專門建造,用磚木結構建造保温的平房,也可以利用空房進行改造。採用火爐保温為主,通過煙管將煤氣直接排出室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另加紅外線保温燈提高室內的温度。育雛室應有換氣的窗口,既能保證室內温度,又利於新鮮空氣的供給及室內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碳、氨氣等)的排出。地面墊料可採用刨花、穀殼、稻草等。每次進雛前必須對場地進行消毒。出雛後應把墊料及雞糞徹底清除,嚴格消毒後備用。

2)引進的雞苗必須確定出殼24小時內已注射馬立克疫苗,這一點很重要,是飼養成功與否的關鍵。雛雞應認真挑選,健康雛雞的主要特徵是:出殼整齊,大小均勻,體重正常,羽毛光潔,眼大有神,兩腿健壯有力,臍帶收結良好,腹部柔軟,肛門周圍無糞便污染。育雛的時間一般為25~30天,在具保温功能的育雛室內進行。有的雛雞經長途運輸,抵抗力有所降低,可在飲水時添加一些維生素、葡萄糖和抗菌藥物(如恩諾沙星、氟哌酸等)。雞苗的密度不宜過大,一般每平方米40只左右。

3)育雛温度是育雛的首要條件,適宜的温度是提高成活率的保證,應注意温度均勻恆定,不要忽高忽低。温度正常時雛雞活動正常、精神活潑、食慾良好、飲水適度;温度偏低時雛雞發出尖叫聲,並且靠近熱源,擁擠打堆,這樣易造成雞羣疊壓死亡;温度過高時,雛雞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飲水增加。因此,一定要注意觀察。一般育雛第一週為32~34℃(前三天不低於33℃),以後每週下降3℃,第四周應保持在20~23℃,並在放養前提前脱温,讓雛雞適應外界的環境温度。

4)初飲與開食。雛雞入舍休息後即可飲水。最初應在飲水中加少量維生素C、複合維生素B和糖,水温開始以16~20℃為宜。開食應在雞羣飲水後2~4小時進行,把飼料稍加一點水拌勻,然後均勻撒在事先消毒過的深色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要少喂勤添。3天后改用飼料桶,乾料餵養。開食應選擇質量穩定且信譽好的飼料廠生產的顆粒飼料。

2、育成雞的管理

脱温後的小雞一般還需在室內再養上一段時間,讓其逐步適應外界環境。夏季飼養7天、春季15天、冬季飼養20天才能放進林地、果園中。注意雞羣從室內轉移到林地、果園中宜在晚上進行,以減少應激反應。一般以春、夏、秋三季飼養為宜。放進林中頭幾天對雞羣要進行調教,形成條件反射,達到吹哨補食的目的。飼料以玉米、豆粕為主,粉碎後添加適量多維素和微量元素,攪拌均勻再投到飼料槽中讓雞採食,一般每天早晚各補料一次。要注意經常觀察雞羣的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另外,在果園中養雞可採取人工育蟲來補充部份動物蛋白質飼料,節約飼料成本。一般採取的是稻草育蟲法,效果很好。方法是:將稻草切成6~7cm長,用水煮1~2小時,撈出倒入事先挖好的0.6m寬、0.3m深的長方形土坑中,上面蓋上6~7cm厚的泥土、剩飯菜等,再蓋上泥土壓實,每天潑一盆淘米水或米湯等,8天可生蟲子。翻開讓雞啄食,食完後再蓋好泥土照樣澆淘米水,可繼續生蟲子。同時也可通過燈光誘蟲餵雞,可減少農作物蟲害,降低農藥使用量。

四、疫病防治

不論是育雛階段還是育成階段,都要及時進行免疫接種和消毒保潔工作,並加強對一些常見病如雞球蟲病、雞白痢、大腸桿菌病等疫病的防治。應常備雞球蟲藥2~3種,交替使用,其他如防治雞白痢、大腸桿菌病的藥物(如恩諾沙星、氟哌酸等)及青黴素等常規藥要備足,便於發現疫病時及時治療,提高雞羣的成活率。在果園中不要輕易噴施農藥,果樹噴藥時,雞羣應關在室內,待藥有效期過後再放進果園,以免造成農藥中毒。林地果園養雞可參照如下免疫程序:

日 齡         疫 苗                    免疫方法6~7           新支聯(ND+H120+擴J9)           滴鼻、點眼13~14       法氏囊(IBD)                  飲水20~21       新支聯(ND+H120+擴J9)            滴鼻、點眼25              法氏囊(IBD)             飲水40~45       雞新城疫I系(ND)                 肌肉注射

幾種常見病的防治:

1、雞白痢

雞白痢是由雞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主要侵害雛雞,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成年雞也會感染,但症狀輕或不明顯,主要侵害卵巢、卵泡、輸卵管和睾丸等器官。本病的潛伏期為4~5天,雛雞在5~6日開始發病,第二至三週是發病和死亡的高峯,表現為精神委靡、羽毛髒亂、兩翼下垂、縮頭頸、不吃不動,由於體温升高怕冷寒戰,常擠在一起或呆立一旁;排出有惡臭的白色糊狀稀糞粘在肛門四周的羽毛上,結成塊狀,甚至堵住肛門,排不出糞便;發出吱吱的尖叫聲,若病菌侵入肺部,引起肺炎,病雞呼吸困難,張口喘氣,病後常因虛弱衰竭死亡。成年雞感染本病後一般無明顯病症。防治本病育雛是關鍵,:要儘量購進無白痢病的雞苗,嚴格消毒,育雛舍、育成舍做好地面、用具、飼草、籠具、飲水器等的清潔消毒,加強雛雞的飼養管理,温度、濕度、通風、光照應嚴格控制,密切注意雞羣動態,發現糊肛雞應及時隔離或淘汰。育雛頭幾天可在飲水中適當加入恩諾沙星,發病時用複方禽菌靈、強效環丙沙星、氟呱酸、慶大黴素等藥物治療,效果較好。

2、雞球蟲病

雞球蟲病是一種常見腸道寄生蟲病,15~50日齡雛雞發病率最高,死亡率可達80%以上,常見症狀:精神委靡,食慾減退,羽毛髒亂,閉目呆立,翅膀下垂,下痢等,最具診斷特徵的症狀為排帶血的糞便,解剖可見小腸和盲腸腫大、充血。本病的防治應在早期進行。平時勤換墊料,防止飼料和飲水被糞便污染,也可以用消毒液帶雞消毒,發病時可用地克珠利或磺胺類等抗球蟲藥物進行治療,全羣用藥,並且經常更換球蟲藥,防止產生抗藥性。

3、雞大腸桿菌病

雞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埃希氏桿菌引起的傳染病。各種日齡的雞都能發生,多見於雛雞和6~10周齡幼雞,臨牀上以繼發感染為主,常與雞傳染性法氏囊、慢呼、白痢、新城疫、腹水症等混合感染。雞羣密集、空氣混濁、過冷過熱、營養不良、飲水不潔等都是主要誘因。主臨牀主要表現為:急性敗血症和氣囊炎、肺炎、腸炎等,病雞表現精神萎靡、羽毛髒亂、縮頸呆立、下痢或腹瀉,有時出現呼吸困難,糞便黃色、綠色或灰白色。剖解病變主要是內臟實質器官充血、疲血和變性,常附有一些白色纖維素膜,脾臟腫大呈紫紅色,纖維素性心包炎,心包液混濁,腹膜發炎,有的雞關節腫大。本病應以預防為主,搞好環境衞生,加強飼養管理,搞好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等病的預防,能減少或降低本病的危害。在育雛期適當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有利控制本病。由於大腸桿菌對藥物易產生耐藥性,應選擇敏感藥物進行治療,如瀉痢停、恩諾沙星、慶大黴素、四環素、強效氟呱酸、土黴素、強效環丙沙星等,並且藥量應充足,保證連續用藥,使藥的有效濃度在機體內維持一定時間。

果園、林地養雞是一項短、平、快可持續發展的好項目,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下的新生事物,是農民增收脱貧致富的一條好路子。應該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加大推廣規模。

凡是靠近村莊的育林地、經濟林地、防護林帶、水旱地果園都可以因地制宜分段劃塊放養雞羣。各個地塊最好有崖、坡、溝或其他天然屏障隔開,否則容易造成雞羣迷路走失。

木本糧油樹定幹較高,果實成熟前堅實、可食性差,不會受雞啄,只在採收在1個月左右禁止雞入內。有些乾果如核桃、棒子、栗子,有堅硬外殼或芒刺,成熟時也不脱落,樹下養雞無妨。果園應從果實膨大期開始禁園,以免雞啄傷果品,造成損失。

在林地、果園行間種草或任其自然生草,可以提高地面覆蓋度,減少水土流失,給雞源源不斷提供飼草飼料。以多年生草為好,不免每年播種,同時要求分枝分櫱多,再生性強,適應性強,適口性好。適用草種有豆科的白三葉、苜蓿,禾本科的鴨茅、無芒雀麥、黑麥草、早熟禾等。田間自然生草的,應根據雞的食性,逐漸在日常管理中去劣和消滅毒草等。

在初夏或雨季,趁墒在行間空地和周圍播種矮稈小雜糧如蕎麥、燕麥、穀子等。這些作物在秋季成熟後能為雞提供優質的子實飼料來源。

另外,春季的金龜子、紅蜘蛛、象甲、行軍蟲、棗尺蠖等,夏秋季的螞蚱、蟋蟀、毛蟲、蜘蛛、食心蟲、蚯蚓等,冬前快入土和已入土的成蟲、幼蟲、蟲卵、蛹繭等,是餵雞的優質活食。

摸清養雞林地果園病蟲害發生規律,選用低毒農藥、生物農藥防病治蟲,並重點通過耕作、修剪、刮治、捕捉及燈光誘殺等方法控制病蟲害發生。

雞出殼後的1個月內,舍飼或籠養。1個月(春夏之交可以是3周)後,逐步在白天放雞到户外鍛鍊。雞放養前訓練1周,路線由近至遠。之後,輪流地塊,由專人引路。通過吹號或敲擊傳遞號令,雞能逐漸習慣聽從指揮前往。放養期間,每天早晨外出前餵食一次,投放飼料佔全天的1/3,傍晚進舍前根據飢飽程度補飼。

放養期長短依雞的體重而定,輕型雞1—1.5公斤,一般在田間2—3個月,及時給放養雞羣補充水分。隨雞羣轉移,在放養地點放置專用的飲水器,及時添水,保持清潔。為防暴雨侵襲,在各放養地段蓋小屋或搭建涼棚作為避雨場所。用具儘量是紅色的,以便讓雞放清目標,防止迷路。雞出入門户時,常大羣擁出、大羣擠進,造成踩死踩傷。可用籠分裝,以減少損失,雞舍門户必須加寬。林地果園養雞宜選用輕型雞。它們在田間靈活愛動,覓食勤快,更能適應環境。

林地養雞的要點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第3張

目前林地養雞存在哪些問題?

由於林地散養的土雞比圈養的土雞多了很多優勢,所以目前消費者對林地散養土雞的需求大,養殖户獲利也高,但筆者在實際生產綠殼蛋雞苗過程中發現不少問題,養殖户要切實掌握關鍵技術,注意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下面簡單介紹下林地養土雞苗存在的問題,探討下解決辦法。

銷售渠道單一。儘管林地散養雞市場需求很大,但對於養殖户來説,最大的問題仍然是缺乏銷售渠道。有的養殖户採取零賣的方式,導致雞超出出欄日齡仍然無法完全出售,使飼養成本大大增加,甚至出現虧損的局面。在這方面,政府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提供信息來源幫助養殖户的苗雞購得進、賣得出,解決林地養雞户的銷路問題。  

種源不穩定。養殖户目前養殖的土雞分為兩種,一種是純正的土雞品種,都來源於廣西、廣東、江蘇等地;一種是採用五穀雜糧養出來的一般雞。這些雞苗來源廣泛,哪裏有賣的養殖户就在那裏引進,雞苗質量參差不齊,批次間差異大。

缺乏品牌理念。林地散養土雞應積極推廣優質品種,實施無公害生產。有的養殖户弄虛作假,使用快大雞冒充土雞;使用配合飼料飼養雞。因此,養殖户必須改變傳統的養殖觀念,樹立品牌意識。在品種上,快大型品種顯然不適合無公害生產的需求。在生產中,要按照無公害生產標準抓好林地養雞生產,尤其要對違禁藥品的使用及藥品的使用期、添加劑的使用等加強監督檢查,使林地散養土雞達到無公害產品標堆。以優質、名牌產品贏得市場信譽和經濟效益,打造無公害林地散養雞品牌。通過品牌效應來帶動銷售,延伸農業觀光等。

關鍵技術缺乏。養殖户缺乏科學青腳土雞苗養雞關鍵技術。如有的養殖户,密度過小,這種情況下還大量投喂,導致雞不願運動覓食,囤集於投料槽周圍,既增加了飼養成本,又降低了雞肉的品質。在飼養品種上,有的養殖户為了提高經濟效益,選擇快大型肉雞品種,大量飼餵飼料,2個月出售,最後造成雞肉品質較差,失去了林地散養雞的應有口味,從而導致銷售困難。還有的養殖户認為疾病就少了,不使用疫苗。這些情況都給養雞帶來很大的隱患,很容易使雞羣暴發疫病。

常見寄生蟲病及放養飼養方式也有弊端,雞啄食後容易感染寄生蟲病而導致重大經濟損失。為此,應加強放養肉雞寄生蟲病的防治工作。放養雞常見的寄生蟲病有雞賴利絛蟲病、仔雞蛔蟲病。防治措施如下:

1、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進行第一次驅蟲,相隔20~30天再進行第二次驅蟲。驅蟲主要是指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可使用驅蛔靈、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一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半片,第二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藥片研成粉末,與晚餐的全部飼料拌勻進行喂飼。一定要仔細將藥物與飼料拌得均勻,否則容易產生藥物中毒。第二天早晨要檢查雞糞,看看是否有蟲體排出,然後要把雞糞清除乾淨,以防雞啄食蟲體。如發現雞糞裏有成蟲,次日晚餐可用同等藥量再驅蟲一次,以求徹底將蟲驅除。

2、經常清掃棲息舍內的糞便及墊草,並定點堆積發酵,以殺死蟲卵。

3、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雞舍乾燥、通風,定期徹底消毒;經常觀察雞羣動態,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防止雞羣受到雨淋與獸害;合理調整精料的質量,增強機體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