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大蒜菌核病的發病規律有哪些?

科普 閲讀(1.6W)
大蒜菌核病的發病規律有哪些?

目前已知大蒜作物病害達20多種,分別由真菌、細菌、病毒和線蟲引起。另外,生理性病害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菌核病為真菌病害,病菌以菌絲體或菌核在病株殘體或土壤越冬。第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子囊孢子借風、雨傳播。在温度為20℃左右,土壤濕度較大時發生嚴重。故在春季雨水多,或澆水過勤,膜下相對濕度高,常加重病情。重茬有利於發病。輪作能明顯減輕發病。

以菌核在土壤中或蒜種上越冬,豆瓣狀菌核可在土中存活10~13個月,在滅菌砂中可萌發30%左右,該病在河南間歇發生。

大蒜有真菌,細菌,病毒和線蟲等。

一般在春季2月下旬以後,土壤中的菌核陸續產生子囊盤,子囊孢子成熟後從子囊中射出,侵入假莖基部形成菌絲體。在其代謝過程中產生果膠酶,溶解寄主細胞的中膠層,使病莖腐爛,以後菌絲體從病部向周邊擴展蔓延,最後在病組織上形成菌核,隨收穫落入土中或留在蒜頭上成為第二年的侵染源。

大蒜生理性病害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侵染循環大蒜菌核病主要以菌核遺留在土壤中或混在蒜種和病殘體上越夏或越冬。混雜在大蒜種和病殘體上的菌核則隨着播種、施肥落入土中。播種早的年份,少數菌核秋季就能萌發,使幼苗發病。一般在春季2月下旬以後,土壤中的菌核陸續產生子囊盤,子囊孢子成熟後從子囊中射出,侵入假莖基部形成菌絲體。在其代謝過程中產生果膠酶,溶解寄主細胞的中膠層,使病莖腐爛,以後菌絲體從病部向周邊擴展蔓延,最後在病組織上形成菌核,隨收穫落入土中或留在蒜頭上成為第二年的侵染源。

大蒜有真菌,細菌,病毒和錢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