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玉米褐斑病是什麼孢子 | 玉米褐斑病發病規律是什麼?

科普 閲讀(3.15W)
玉米褐斑病是什麼孢子,玉米褐斑病發病規律是什麼?

玉米褐斑病的病菌以休眠體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殘體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氣流傳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適條件萌發產生大量的遊動孢子,遊動孢子在葉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動,並形成侵染絲,侵害玉米葉片和葉鞘。在玉米生長中若遇到温度高(23℃~30℃)、濕度大(相對濕度85%以上),陰雨日較多的天氣條件,則有利於病害發生。一般連作地塊和低窪潮濕地塊發病較重,土壤貧瘠和缺肥地塊病害發生更重,該病在玉米8~10片葉時易發病,玉米12片葉以後一般不會再發生此病害。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地或病殘體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氣流傳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適條件萌發產生大量的遊動孢子,遊動孢子在葉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動,並形成侵染絲,侵害玉米的嫩組織。

玉米褐斑病是由玉蜀黍節壺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玉米上的一種常見病害。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葉片、葉鞘,可造成葉片局部或全葉乾枯,一般減產10%左右,嚴重時達30%以上。在中國各玉米產區都有發生,通常在南方高温高濕地區危害較重;黃淮海夏玉米區因主栽品種感病,田間菌源增多,致使玉米褐斑病流行,已成為玉米生長中、後期的重要病害。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方法有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生產上應以種植抗耐病性強的品種為主,田間病害發生較重時,切忌秸稈還田或用病殘體漚肥,對病殘體要進行深埋處理。在玉米4-5片葉時,若種植的品種不抗病,屬感病品種,且此時温度高,降雨量大,田間濕度大,光照時間短,適宜於病害發生,應及早預防。

實行玉米秸稈直接還田後,田間地面散佈較多病殘體,侵染菌源增多,發病趨重。植株密度髙的田塊,地力貧瘠、施肥不足、植株生長不良的田塊,發病都較重。玉米自交系和雜交種間抗病性有明顯差異。

玉米褐斑病由玉蜀黍節壺菌引起,病原菌是鞭毛菌亞門的節壺菌屬。玉米褐斑病菌為玉米上的一種專性寄生菌,寄生在薄壁細胞內。病菌以休眠孢子在土地或病殘體中越冬,休眠孢子囊壁厚,呈近圓形至卵圓形或球形,黃褐色,略扁平,有囊蓋。第2年休眠孢子囊產生孢子靠氣流傳播到玉米植株上。孢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產生大量的遊動孢子,遊動孢子在葉片表面上水滴中移動,並形成侵染絲,侵害玉米的幼嫩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