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冬棗縮果病防治技術

科普 閲讀(2.34W)

在生產中,有些棗農會發現,冬棗病果初在肩部或腹部出現淡黃色暈環,逐漸擴大,稍凹呈不規則淡黃色病斑,進而果皮水漬狀,浸潤型,散佈針刺狀圓形褐點;果肉土黃色、鬆軟,外果皮暗紅色、無光澤。因病菌快速增殖,病果呼吸強度高,葉綠素分解,提前出現紅色,失水快,病部組織發軟萎縮,果柄暗黃色,提前形成離層而早落。病果小、皺縮、乾癟,組織呈海綿狀壞死,不堪食用。

冬棗縮果病防治技術

發生時間和規律: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為發病高峯期。風雨及害蟲造成的果面傷口多,偏施氮肥、枝葉密集、通風不良的棗園發病嚴重。

防治措施:

1、要加強果園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合理施用氮肥和硼、鈣等肥料。科學整形修剪,使樹冠通風透光。並及時防止刺吸式蟲害的發生,如蚧殼蟲、綠盲蝽、棗壁蝨和葉蟬等。

2、在發病前後的8月中、下旬,用鏈黴素100~140個國際單位/毫升,作全樹噴霧,每7天噴施1次,共噴施3-5次。

與此同時,在上述藥液內加入20%滅掃利5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1000-1500倍液,殺死傳病昆蟲,防治縮果病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