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稻草沙牀栽培紫木耳

科普 閲讀(3.27W)
稻草沙牀栽培紫木耳

木耳是人們喜愛吃的食用菌之一,用稻草沙牀栽培紫木耳,生物轉化率較高,經濟效益較好。

①季節安排。紫木耳菌株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產量高等優良特性,一年四季均可於室內鋪沙牀栽培,尤以夏秋為最佳;

②沙牀鋪設。選用乾淨無菌河沙曬乾,入室鋪10釐米厚,距牆兩側80釐米用磚鋪設兩排人行採耳走道;

③培養料配製。將色澤金黃、無黴變的稻草翻曬兩天,粉碎成草屑,每100公斤草屑加入複合肥2公斤、石膏粉和蔗糖各1公斤,攪拌均勻後,澆入0.5%石灰水140公斤翻拌均勻,調節含水量至65%左右,拌好後堆成高1米、底寬1.2米,長不限的梯形堆,覆膜壓實發酵;堆温升至60℃翻堆後,覆膜壓實繼續發酵,料温達65℃以上時揭膜裝袋;

④裝料接種。用直徑17—20釐米聚丙烯筒膜裝料,兩頭套環封口,滅菌4—5小時進行接種,每端接種40克,兩端共接種80克;接種後置於20—28℃潔淨室內遮光培養,菌絲滿袋後脱去袋筒;

⑤沙牀栽培。將脱袋後的耳棒按間距10釐米栽植在河牀上,噴水潤濕河沙,採用白天蓋膜、夜間揭膜、打開門窗等方法,加大温差催耳,耳芽生長後去掉蓋膜,用涼開水噴霧,逐漸使空氣相對濕度達85—95%,保持温度在20—25℃之間;隨耳芽分化、耳片膨大,應儘量敝開門窗,或用排氣扇每天排風2—3次,增加空氣流通;待耳片8成熟,且厚實肥大,紫紅亮麗時採收;收完後將耳棒拔離河牀調換方向(即生過耳的一頭向下),按間距10釐米重新栽植在沙牀上,噴水潤濕河沙,催耳管理同前;二潮耳收完後,取走菌牀表面3釐米厚河沙,將耳棒從中切開,切面處不留間隙鋪排在7釐米厚的沙牀上,耳棒表面覆蓋3釐米厚河沙,噴水至水分飽和,牀面蓋一層報紙催耳;耳芽伸出沙牀後去掉報紙,出耳後管理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