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玉米粗縮病的識別和防治方法?

科普 閲讀(2.97W)
玉米粗縮病的識別和防治方法?

玉米的粗縮病是由灰飛蝨傳播的,病毒主要是在冬小麥和灰飛蝨體內越冬,初侵染源相對較少、傳播途徑單一。玉米粗縮病在玉米整個生育期都可以侵染髮病,但5葉期前最易感病。感病植株節間縮短、顯著矮化,葉片多呈濃綠色,並在心葉主脈兩側的細脈上出現透明的虛線狀褪綠條紋,頂葉叢生,呈對生狀。重病植株雌雄穗不能抽出,或雖能抽出,但雄穗分枝極少,無花粉,雌穗不結實或子粒極少,多數在玉米抽雄期即死亡。

、加強監測和預報在病害常發地區有重點地定點、定期調查小麥、田間雜草和玉米的粗縮病病株率和嚴重度,同時調查灰飛蝨發生密度和帶毒率。在秋末和晚春及玉米播種前,根據灰飛蝨越冬基數和帶毒率、小麥和雜草的病株率,結合玉米種植模式,對玉米粗縮病發生趨勢做出及時準確的預測預報,指導防治。

玉米粗縮病的識別,1病葉上出現虛線狀褪綠條紋,2病葉片上有蠟白色條狀脈突,3頂部葉片簇生,4植株矮化,5雄穗不能抽出。防治措施,首先施用藥劑拌種,用70%噻蟲嗪可分散粒劑10-30克拌10公斤種子,苗期噴藥防治灰飛蝨,可每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0克,加水50克噴霧,每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玉米粗縮病是真菌病害防治用真菌絕殺效果很好。

症狀:病苗濃綠,葉片僵白,寬短而厚,心葉不能正常展開。病株生長還緩、矮化。節匈湍短,葉背主脈有白色蠟狀突起。病株根系少而短,易從土中拔出。防治措施。早期發現病苗,人工拔除。玉米苗期噴灑5%菌毒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抗毒豐3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對於發病地塊,還可選用1.5%植病靈800倍液,或20%病毒寧1000偌液,並分別加入0.2%磷酸二氫鉀溶液混合噴施,可有效控制發病。常用藥劑為植病靈、2.5%高效氯氟氰菊脂水乳劑、吡蟲啉等。

植株節間縮短明顯矮化葉片多呈濃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