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中稻中後期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科普 閲讀(2.51W)

南方中稻佔全國水稻的1/4以上,中稻增產對奪取水稻豐收意義重大。目前南方中稻由東向西分別進入分櫱盛期、拔節孕穗和始穗期。這段時期是鞏固有效穗數、培育壯稈大穗,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的關鍵時期,對產量和品質形成具有重要影響,所以必須加強田間管理,以奪取中稻豐收。

中稻中後期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當前苗情長勢分析目前大面積苗情普遍好於往年同期的苗情,為奪取水稻高產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受氣候條件和前期管理差異的影響,各地苗情長勢不平衡,如湖北省因育秧期間低温陰雨及移栽期乾旱缺水影響,前期總體長勢不如上年;湖南、福建及浙江南部因“碧利斯”強熱帶風暴帶來的強降雨,使部分稻田受淹,也給水稻生長帶來不利影響;長江上游的四川省,二化螟、三化螟交替發生,螟蟲的基數大,發生面積大,屬大發生年,危害較重。因此,各地應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生育期、苗情長勢等情況,適時看苗管理,實現增產、提質和增效的目標。

中後期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擱田控苗,濕潤灌溉擱田控苗。擱田可以有效改變田間環境,既減少無效分櫱控制羣體生長規模,又增強稻株碳代謝,提高羣體抗倒伏能力,更為中期及時施用穗肥攻取壯稈大穗創造條件。地力好、發苗旺的田塊,在全田莖櫱數達到預期高產穗數的80%時即要提早停水擱田,且要適度重擱。發苗不足的田塊,宜適當推遲擱田,輕擱田。對擱田程度的把握,主要是達到田間土壤沉實不爛糊,田塊中央土壤人走過去不陷腳。同時田面普遍看出水稻發出白色的新根,且全田葉片挺起,葉色明顯褪淡落黃,把高峯苗控制在高產理想穗數的1.3倍;拋秧、機插、直播栽培水稻可控制在1.4倍。

覆水長穗。在結束擱田後,應及時覆水,直至水稻收穫前一週,均採取定量濕潤灌溉。即每次田間灌2~3釐米的淺水層,待全田無水層、深度為15~20釐米的豐產溝(擱田溝)內也無積水時再復淺水層,如此周而復始,既可滿足水稻高產優質抗逆的生理生態需水,也可比傳統灌溉節水20%~30%。

施好穗粒肥,平衡奪高產分類施用穗肥。對羣體大小適中的田塊,粳稻品種在倒4葉和倒2葉期各施1次促花肥及保花肥,而秈型雜交稻一般僅在倒2葉期施1次保花肥;對羣體旺長、葉色深綠、葉片披垂、羣體莖櫱數偏多的田塊,粳型常規品種可推遲至倒3葉期適當輕施促花肥,粳型雜交稻可推遲至倒2葉期適施保花肥,秈型雜交稻推遲至倒1葉期輕施保花肥,過於旺長田可不施肥;對葉黃、櫱少而生長量不足的田塊,粳型水稻可在倒4葉期早施、重施促花肥,倒3葉期再視苗情補施促花肥;秈型雜交稻可在倒3葉期施促花肥的基礎上,於倒1葉期視苗情補施保花肥。為促進水稻高產優質與抗逆,在倒4葉期可適當增施磷、鉀肥與硅肥。

酌情追施粒肥。進入抽穗灌漿階段,主要是看苗搞好根外追肥,一般追施磷酸二氫鉀1~2次,每次每畝100克;對葉色偏淡的田塊,可添加尿素每畝500克,以利保葉、增粒重。

防治病蟲害,抗災奪豐收防治病蟲害。目前氣温高,空氣濕度大,水稻羣體和葉面積也將達到最大值,田間小氣候非常適宜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因此各稻區要加強當前易發的水稻螟蟲(包括縱卷葉螟)、飛蝨、條紋葉枯病、紋枯病、白葉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病蟲情測報,準確掌握動態,積極組織防治。在防治時機上,要把握好破口至抽穗期的病蟲害總體防治技術關,對近年來水稻品質影響較為嚴重的稻曲病務必要提早用藥預防。

抗災奪豐收。對於受澇淹的水稻田,要及時排水,保持田間淺水層並實行濕潤灌溉,注重病害防治,及時補施化肥,有條件的可進行根外追肥。對於受旱的水稻,要充分利用各種水源,及時補水,提高灌溉效率,促進水稻生長髮育。在水稻孕穗和抽穗前後的關鍵生育期,如遇35℃以上的高温天氣,稻田一定要保持水層,以水調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