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晚稻返青分櫱期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科普 閲讀(3.16W)

一、因苗施管

晚稻返青分櫱期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針對不同苗情實施田間管理:一是對移栽較遲的田塊,由於本田營養生長期和有效分櫱期縮短,應早施追肥,爭取在有效分櫱臨界葉齡期夠苗。二是對移栽較早苗數不足或已夠苗但生長不平衡的田塊,結合露曬田看苗補施一次肥,促進禾苗平衡生長,壯櫱促穗。三是對長勢好、苗數足的田塊要抓好曬露田,控制無效分櫱,減少營養物資消耗,形成高產羣體結構。

二、早施分櫱肥

由於晚稻有效分櫱期短,管理上必須早插早管、邊插邊管、遲插及時管的原則。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分櫱肥要早施勤施,促進禾苗早生快發,具體的施法是前期(移栽後至有效分櫱期)施肥2—3次,第一次在插(拋)後4—6日薄施引根促櫱肥,每畝施尿素5公斤,並結合化學除草劑一起施用;第二次在插後8-10天重施分櫱壯苗肥,每畝施尿素8—10公斤;第三次在插後半個月左右,視稻苗生長情況補施平衡肥,每畝施尿素2-3公斤,氯化鉀5-7公斤,促進稻苗平衡生長和壯櫱。同時按豐產苗架調控苗數,要求雜交水稻15—20天,常規晚稻20—25天達到每畝20—25萬苗左右。在此基礎上迅速轉入制肥控苗,控制無效分櫱,把雜交水稻苗數控制在30萬左右,常規稻控制在35萬畝。

三、淺水勤灌,適時曬田

在晚稻拋(插)秧後,前期要淺灌勤換,降低土温和水温,防止燙傷秧苗,促進分櫱;分櫱期採用淺水勤灌和間歇濕潤的方法灌水,水層深度一般不超過3—4釐米,待自然落幹後再灌第二次水;分櫱末期要根據苗情、氣候及土壤條件,適時排水曬田,以控制無效分櫱,為壯杆大穗創造條件。曬田要適時適度,一般在插後20天左右,達到所計劃苗數時,開始曬田,曬田由輕到重,分次進行的方法,要求曬至上幹下濕,泥不沾水,切記重曬,尤其雜交水稻更應掌握好適度。

四、綜合防治病蟲害

晚稻分櫱期間,主要發生的病蟲有:稻縱卷葉螟、稻飛蝨、三化螟和稻紋枯病、稻瘟病等,同時要注意做好水稻黑條矮縮病的防控。因此,各地在抓好肥水管理的同時,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做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準確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選用對口農藥,及時做好防治工作,切實把病蟲害消滅在初發生階段,為確保晚稻增產豐收打下基礎。